蘇國雋
摘要:企業良好的商譽可以為企業創造額外的價值,相反的,不良的商譽也會給企業帶來意外損失。因此,規避不良商譽給企業帶來的損失是企業商譽管理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從管理會計的角度運用內部控制手段,并借助平衡計分卡等管理工學手法,規避企業不良商譽給企業價值創造帶來不良影響的方法。
關鍵詞:內部控制;企業商譽;平衡計分卡
2008年5月,我國財政部和審計署等五部委聯合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并于2010年4月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中必須實施內部控制的審計。但對于在具體實踐中全面內部控制審計的研究還基本處于空白地帶。
一、內部審計和內部控制概論
根據美國內部審計師協會(IIA)的定義,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旨在增加價值創造和改善組織的運營。它通過應用系統的、規范的方法,評價并改善風險的管理、控制和治理體系的成效,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傳統的內部審計的范疇分解為會計審計、業務審計和經營審計三部分。
內部審計的一個中心問題就是如何保證有效地實施內部控制。內部控制它包含有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措施、信息與溝通和監督檢查等五個相互關聯的五個要素。所謂內部控制是為了保證實現經營活動的效率性和有效性,保護資產的完整性,保證會計信息資料的可靠性,確保經營活動的合規性,而采取的自我評價和控制的一系列手法與措施的總稱。
我們可以認為,內部牽制對于保護資產的完整性是不可或缺的。經營審計是對經營者經營行為妥當性的評價。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各自對應的作用內容不一樣,但是它們的目的相同,即通過合規性和妥當性評價來管理和控制企業,為改善和保護企業商譽,規避商譽毀損帶來的損失做出貢獻。
二、內部審計中BSC的導入
BSC通過四個視點進行業績評價。其實,BSC中隱藏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征,就是每個視點都分別設定有不同的利益相關者。財務的視點是股東,顧客的視點是顧客,內部流程的視點是經營者,學習與成長的視點是員工。我們也可以認為,這個利益相關者論就是BSC的一個精髓所在。并且,利益相關者的評價也對商譽有很重要的影響。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二者有交點。
(一)財務的視點
內部審計的作用與銷售等專業部門的不同,它只是提供財務服務或財務性建議。所以,可能會誤認為審計職能中并不適用BSC的財務的視點。但是,如果將風險的管理和控制作為戰略主題,就可以間接地貢獻于財務業績的提高。比如規避對風險高的投資,可以減少財務損失;強化以改善經營效率為目的的控制,可以減少浪費,增加收益。而以合規性為戰略主題的話,即使實現經營合規性,也并不一定會直接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增加,但卻可以改善企業商譽。長期的眼光來看,企業商譽的改善有望可以給企業帶來價值的增加。
另外,只限定于業務審計的話,內部審計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致力于改善經營業務的效率性和有效性,最終貢獻于企業價值的創造。所以,對于董事會設置有如監事會 等審計部門的企業來說,可以有財務的視點。其利益相關者就是董事委員會或監事會。
(二)顧客的視點
內部審計部門的顧客可以分為內部顧客和外部顧客。內部的顧客就是董事長等,而外部的顧客有外部負責審計的會計師,政府職能部門等等。作為成功的內部審計,最重要的就是內部審計人員為創造企業價值提供有價值的提案。這一點,對于業務審計來說特別重要。這里所指有價值的提案是指旨在改善和提高產品或服務的功能、品質、價格和適時性等的提案。
(三)內部流程的視點
內部審計流程的利益相關者的主體就是內部審計人員。而內部審計人員的主要測定項目有審計內容、流程改善的數量、審計發現和糾正問題的數量、審計實施帶來的資金節約、品質保證技術、審計報告完成所費時間等6個。除此之外,還應該有內部審計效率的改善,審計方法的改善,以及為具體職能部門提供有附加價值的服務。
(四)學習與成長的視點
學習與成長的視點的利益相關者是內部審計人員,作為內部審計人員對工作必須要有改革創新的能力。作為內部審計人員的資質,必須要具有內部審計的專業知識、靈活應對問題的能力、優良的專業見解、審慎的領導能力等良好素質,并不斷自我提高。
三、內部審計與BSC的整合模式
內部審計通過把審計的焦點放在風險的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管理中,實施可以創造價值的活動,并最終貢獻于企業價值的創造。
由于卡普蘭(Kaplan and Norton ,2001)主張的戰略地圖可以將戰略主題的因果關系明確化和可視化,所以,制作戰略地圖可以很大程度地改善戰略的策定和執行。戰略地圖將焦點瞄準戰略主題,可以將影響戰略主題的因果關系形象地制成圖表。這里所說的戰略主題就是實施戰略時,各個目標的凝聚點。比如,作為內部審計部門的戰略主題,應該是“通過提供有附加價值的服務提高顧客滿意度”和“改善工作效率和效果”。
戰略地圖的視點可以設定為財務的視點、顧客的視點、內部審計流程的視點、革新和審計技巧的視點等4個視點。提高企業價值、董事長等顧客的滿意度、附加價值服務的增加、內部審計人員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改善、改善提高顧客價值的能力培育審計技巧、內部審計技術條件的改善為BSC的四個視點的戰略目標。提供有附加值的服務、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改善為戰略主題。當然,目前我國的內部審計部門的戰略主題大致可以概括為合規性的遵守、效率性和有效性的確保、風險的管理等三項。綜上所述,企業經營的最終目標并非財務業績的提高,而是包含有組織價值和社會價值的企業價值創造的觀點。
四、內部控制對企業商譽改善的貢獻
內部審計中導入BSC可以使業務審計和合規性審計與增大企業價值的關聯可視化,可以強化內部控制的效果。同時,將戰略性的風險管理與全面風險管理整合,將會增強企業商譽的風險管理的有效性。
企業導入BSC, 內部審計人員可以運用戰略地圖選定重要的審計項目,訂立內部審計計劃,檢討經營戰略的妥當性。在此基礎上,認真履行審計內容,為改善企業經營有效性和效率性,為企業價值創造做出更大貢獻。即,導入戰略地圖,在內部審計部門運用BSC就很容易提高內部審計的品質。
內部審計人員可以通過業務審計和合規性審計,對改善業務效率提出建議,為效率性和有效性的提高做出更大貢獻。現代企業中,導入內部控制的亮點在于,將確保合規性作為內部控制的焦點。合規性和企業管理一樣是商譽管理的一個關鍵要素。所以,重視合規性審計監督的內部審計的改善,會提高企業商譽管理的效果。也可以認為,在內部審計部門導入BSC,不僅強化了內部審計的效果,還通過規避企業商譽的毀損,為改善企業商譽做出貢獻。
英國管理會計師協會主張,現代管理會計應該導入風險管理的理念,并將其與企業管理和內部控制進行整合。將內部控制和全面風險管理進行整合,就可以將企業潛在的風險領域可視化。包含危險和機會的廣義的風險領域的可視化,可以使經營管理者在進行各項投資決策時有效地把握風險和機會,最終提高企業商譽。因此,足以說明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整合對企業商譽管理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姚剛.內部控制審計制度研究[D].財政部財政研究所博士論文,2012.
[2]許家林.商譽會計研究的八十年:掃描與思考[A].中國會計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6.
[3]熊鐸.商譽會計問題研究[J].財政監督,2013(35)
[4]夏冰.商譽會計問題研究[J].新經濟,2014(Z1)
[5]彭潤.基于價值貢獻度的商譽會計研究[D].安徽財經大學博士論文,2012.
[6]李鳳鳴.內部控制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7]鐘瑋.我國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1.
[8]張宜霞.企業內部控制論[D].東北財經大學博士論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