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涉及影視制作、計算機科學、軟件工程、美術學與設計學等,是一個由多個學科相互交流組成的專業。我們應當以新課程改革為重點,注重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合理規劃教學計劃,制定課程建設標準,調整教學內容,積極構建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關鍵詞: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0 前言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由多個學科交叉構成,與現如今藝術殿堂的主流審美不謀而合。實踐教學一直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本科院校內,實踐教學是數字媒體藝術專業體系中舉足輕重的組成部分。隨著科技的發展,設計思路、表現技巧和新興技術都在不斷更新與變化,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也更高、更全面。隨著人才發展需求的不斷提高,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今的教學與社會需求,因此完善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對提升本科院校數字媒體藝術教師與學生的業務水平非常重要。
1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內涵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隸屬藝術學學科,設計學是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一級學科。其中數字代表該專業運用最新的科學技術,媒體反映該學科立足傳播與媒體行業,藝術二字則強調該專業人才應具有藝術設計與產品創作的能力。[1]
新疆藝術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主要發展方向是影視后期和網絡交互設計。一名合格的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人才應具有影視特效創作、影視后期制作、網絡視頻制作、互聯網產品開發、網絡交互設計制作的能力,能夠熟練操作相關工具,能在文化及傳媒領域熟練應用能力并進行技術開發、制作、傳播、運營及管理。[2]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技術的革新,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人才需要時時對自己提出新的要求,緊緊跟隨時代的潮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實踐能力。
2 構建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意義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本科院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課程中的教學重點。教師在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應當與學生積極互動,為學生插上創新的翅膀,教會學生收集、處理與創作內容相關的信息的能力,具備相應的自我表現力和面對實際狀況的實操能力,不是單純掌握幾個老舊的創作手段,而是與時俱進,對社會上出現的主流的新方法也要有所了解并逐漸掌握。每一個本科院校都應根據自身的教學特點與實際情況,構建與自身特點相符的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突破性地與工學相結合,藝術與科學互相扶助,共同促進藝術長效發展。實踐教學對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有非常大的影響,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教育中還沒有具備足夠的實驗室條件,嚴重影響了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限制了學生更好更快發展。學校應與時代接軌,跟隨時代的步伐,加快構建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3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研究
3.1 優化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知識體系
在對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知識體系的構建中,應涵蓋平面媒體、三維媒體、網絡媒體優化及互動媒體課程結構等方面,既注重對學生藝術涵養的培養,也不落下和學科相關的相應科學技術。
3.1.1 藝術設計知識體系
加強對學生內容藝術修養及藝術設計能力的培養,把手繪與電腦繪畫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數字平面構成思維、色彩搭配能力和傳授立體空間造型等基礎知識,讓學生通過對攝像機、投影儀、透寫臺及手寫屏等基礎學科設備的認知、操作與學習,形成視覺傳達基礎與對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
3.1.2 計算機技巧知識體系
計算機的基本使用技巧、程序設計、軟件工程設計構成了計算機技巧知識體系。同時學校也應重點培養學生的網絡數據開發能力和編程能力,提高學生在網絡媒體實踐上的綜合應用能力,以完成項目為目的,獨立策劃、拍攝、編輯并完成影視作品或交互設計,積極組織各項作品競賽,為學生將來的實習與工作打好基礎。
3.1.3 數字創作知識體系
從簡單到復雜,了解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學習目的,先熟悉基本技能,在基礎技能熟練的前提下,能夠做到綜合技能的演練,并最終達到能夠獨立完成創新創作作品的目的。
3.2 構建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
3.2.1 專業技能教學體系構建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有3個專業發展方向,分別是影視制作、平面設計和動漫創作。由此也產生了3種課程體系,分別是影視制作體系、平面設計體系和動漫創作體系,由相應學科的基礎課程、核心專業課程、選修類興趣課程及專業實踐課程構成。新疆藝術學院將動畫專業與數字媒體專業區分開來,主要關注網頁交互、物理交互、信息設計與傳輸及影視后期等方面,建立其下的各個分支體系,對學生的教育循序漸進,根據教學難度及教學內容逐步遞進。因此我們在專業技能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中也應順應此項規律,將教學內容階梯化、分層化,先從基礎技能學起,再逐步提升到技能綜合運用,最后達到獨立創作的目的。
例如在影視特效這門課程中,首先引導學生們從基礎做起,掌握攝像機的簡單操作、簡單了解攝像機的結構并掌握靈活運用景深、合理曝光及鏡頭使用等基本學科技能。其次,綜合性地整合與應用已經掌握的影視基本創作原理、動態圖形設計技能等,讓學生在分別學習高調人像拍攝、低調人像拍攝、室外人像拍攝、多燈布光人像拍攝、陰影的運用、倒影的運用及剪影的運用之后,將手中的素材信息化、綜合化、科技化,根據自己喜歡的題材展開探索。最后,讓學生選定自己想要創作的主題與擅長使用的設備,通過非線性剪輯、三維動畫、數字調色等技術手段,將光影、夜景、星空、霓虹燈、動物等多種題材融合起來,完成一個獨立創新的拍攝作品,向同學及教師展示并解讀作品,由全體師生共同點評作品的完成情況。
3.2.2 校內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負責人應主動申請負責學校日常拍攝內容,面向全體師生提供影像服務,積極參與學校網站的設計與維護。比如在學校中模范教師試講錄像、黨員會議錄像、學生會活動錄像、建設學科課程資源、運動會攝像、學校官網信息發布、網頁排版與后期維護等方面,讓學生有充分的動手實踐機會,不會出現“死讀書,讀死書”的情況,空有一肚子理論知識,說起來頭頭是道,最后卻獨立完成不了一個原創的藝術作品。學校的廣播站、教務處、校宣傳部、學生會等部門都是學生開展校內實踐的好地方,學校應給予大力支持,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進步。
3.2.3 校外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校企合作是學校與企業共同建立的一種合作模式,注重學生的培養質量,注重在校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注重學校與企業資源信息的交換與共享,既可以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也能為企業、為社會源源不斷地輸送具有較強專業性和針對性的技能型人才,達到三方共贏。大學教師應與時俱進,時刻關注本專業的就業形勢及就業要求,積極與專業對口企業聯絡,為學生爭取實習機會,將學校的課程教學實踐與企業需求對接,形成教、學、用、研四位一體的教學體系,使教學實踐更能發揮其作用。
沒有人比企業本身更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學校與企業各出一名導師輔導學生,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提前適應在社會上自己將要面對的工作,也可以讓學生提前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工作方向、工作種類、工作模式及工作環境,讓學生心中早早做出選擇,找到自己喜歡的、也適合自己的新方向,避免進入公司之后才發現事實與自己的想象相去甚遠。
4 結語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應當以社會學、心理學、設計學、教育學等為基礎,在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評價方式上有所突破,將提升學生數字媒體藝術與技術的修養作為教育的關鍵,順應學生的自我發展及藝術發展的規律,嘗試解決在院校中專業特色不明顯、實際應用認可度低等實際問題,培養富含藝術性、兼備人文素養和專業技能的數字媒體藝術新人才。
參考文獻:
[1] 蒲衛國,李愛民,李冀,趙志明.建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實踐類課程創新能力培養標準的探索[J].西部廣播電視,2019(07):46-48.
[2] 李愛民,李劍.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創新創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08):156-157.
作者簡介:張再軼(1973—),男,山西河津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數字媒體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