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琦
摘 要:近年來學校開展研學旅行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重視,從國家層面也出臺了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中來,整合當地資源,開展研學旅行,是研學旅行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一條重要途徑。
關鍵詞:整合;當地資源;研學旅行;策略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在新課改背景下,一定要重視研學旅行的重要作用,讓研學旅行活動深入人心,真正開展起來。而整合當地資源,開展研學旅行,是研學旅行活動得以開展的一條重要途徑。
一、研學旅行課程內容的開發
依據小學生年齡的特點,結合當地資源,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充分利用、整合好當地資源,開展好研學旅行活動,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1.以當地自然風光類資源為課程內容
讓學生對當地的自然資源做一次考察,選擇適合參觀游覽的本地獨具特色的自然風光設置研學課程。在研學旅行過程中,研究自然物象,感受自然的美好,從而領略當地大好景物,激發出熱愛家鄉、回報家鄉的感情,進而生成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懷。比如可就家鄉名山(白塔山、五泉山、興隆山……)、自然界中的一些巖石、風向、環境保護、動物保護、天文、農作物等展開研究。
2.以當地歷史人文類資源為課程內容
在進行研學旅行活動時,可以以本地的歷史人文類資源為課程內容進行活動設計。主要是從歷史文化和人類文明的角度設計好主題進行研學。比如本地的歷史遺跡、鄉土文化、民俗、民間技藝、傳統美德、名人文化、文學傳統等都可以引進課程內容里作為研究的對象,激發學生對家鄉的自豪感。
3.以當地地理建筑、橋梁類資源為課程內容
由于蘭州是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其地理位置獨特,多個橋梁橫跨黃河。我們可以讓學生對本地的一些地理建筑、橋梁類資源進行研究,活動時可設計建筑及地理特點方面的主題。比如本地古代的一些木質建筑、窯洞建筑與地理位置的關系、古代建筑結構、地形特點對建筑布局的影響、建筑材料與氣候關系、橋梁建造發展史等作為研究對象,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提升他們的創新能力。
4.以當地科技研究類資源為課程內容
活動主題可從科技發展、改革創新、數字網絡、技術創新等方面進行確定。比如參觀科技館、地震博物館、球幕電影、無土栽培、3D打印技術、機器人、無線電定向測向等,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科技探索欲望。
5.以當地紅色革命基地資源為課程內容
紅色旅游是紅色文化傳承的生動課堂。以當地的紅色資源各類遺址遺跡等物化的紀念地、標志物,紅色資源密切關聯的綠色資源、古色資源、民俗資源等,這樣不僅拓寬了紅色旅游研學資源的生長空間,同時也為紅色旅游研學活動開展帶來了無盡的發展條件。
二、精心策劃開展好研學旅行活動
小學生及其家長對研學旅行的目標和作用認識越來越明確,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在開展活動之前要對整個活動做好精心的策劃。
第一,要明確活動的主體。在組織研學旅行活動時要明確參加活動的群體是哪個,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四年級一班全體學生要參加活動,組織時需要明確的是,依據研學旅行的概念,小學生活動的主體應為四到六年級的學生集體活動,把家長群體也納入其中,同時要全面分析學情,保證研學旅行順利開展。
第二,要明確活動的時段,即研學旅行的具體時間安排。小學生研學旅行的開展一般為兩天一夜,根據這一特征在進行活動時,可選擇假期或周末來進行,但是要注意策劃的過程可能會很長,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第三,要明確活動的主題內容。包含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具體有“動員準備、組織實施、回顧總結”三塊。動員準備時要做好統一思想,進一步明確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尤其讓家長要有明確的理解。組織實施時把握好各時間節點,做好統一行動。回顧總結階段即是整理總結階段,在活動結束后要對研學過程進行全面梳理,得出研學的結果來,形式上可以是文章、圖片,內容上可以是散文隨筆或經驗等,還要進行好展示分享,讓活動變得真正有意義,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展示,指導老師做好點評,以便于成果的推廣。
三、小學研學旅行課程的評價
每次活動結束之后要做好評價,這是對研學活動的總結和升華。評價時要考慮兩個因素,一是學生的行為改變方面,因為設計研學活動課程的本質要使學生的行為發生變化;二是量化學生行為變化的度,評估學生的行為變化了多少。
很多研學旅行活動課程的評價不夠完善,評價只是浮于表面形式,沒有達到促進課程的完善與發展學生的目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評價體系。客觀全面評價小學生研學旅行活動的重要途徑是要實現課程評價的多元化,小學研學旅行課程的參與者包括整個活動參與者,不同的人評價的角度不同,評價的結果就會有差異,所以在進行評價時要做到人人有發言權,然后綜合多個評價要素,才能得到客觀公正的評價結果。
總之,研學旅行是旅游和教育相結合的一種全新教育實踐方式,作為一種新興事物已經得到了人們普遍的認可,它對培養小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發展小學生的綜合素養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王昆欣.研學旅游:青少年成長的大課堂[N].中國旅游報,2015-5-20(10):1.
注: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課題階段性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0085;2018年度蘭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階段性成果,課題立項號LZ[2018]GH280階段性小結。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