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芳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我國越來越注重教育的發展。在“知識技能”視域下的中高等職業教育也需要在時代的發展中不斷改革教學方式,更新人才培養模式,在實踐中更好地進行教育改革。因此,本文主要以服裝制版與工藝專業為例對新時代背景下的中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服裝制版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2-0171-01
在中高等教育的服裝制版與工藝專業中需要相應的服裝設計人員有豐富的創新能力和對時尚的敏銳的捕捉力,并且服裝制版設計人員要跟隨服裝設計行業潮流的方向進行相應的服裝制版設計,以更好地滿足人們個性化的需求。
一、中高等教育中的服裝制版與工藝專業存在的問題
服裝制版這項工作嚴格來說是一門非常重視細節的工作,對很多的復雜的細節之處要求也都比較嚴格。在我國很多制版師都是縫紉工出身,他們都是首先在縫紉師身邊做學徒,然后再自己學著做縫紉師,從縫紉師再跟著制版師,再到最后自己成為一名制版師。那么從成為制版師的歷程來看,成為一名制版師的時間是非常漫長的,需要很多時間經驗的沉淀,才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制版師。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制版師缺少相應的專業知識的教育指導,在很多時候依靠的都是以往的實踐經驗,無法使用一個系統的理論知識為以后的技藝做傳承。以后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也無法向學生傳授理論性的知識。那么由此就導致了在整個服裝制版行業中,相關的服裝制版行業的人才文化水平偏低。并且在實際的服裝制版行業中,一致的觀念就是越是年齡大的服裝制版人社會價值越高,越是年輕的服裝制版師的價值就越低,那么相應的年輕的服裝制版師的待遇就比較差,就導致在服裝制版行業中從業人員的數量較少,也就是說就業率比較低。
二、中高等職業教育中服裝制版與工藝專業的人才培養措施
(一)提升服裝制版行業人員的文化水平
要想更好地推動我國服裝制版行業的發展,進一步提升我國的服裝制版行業的質量,就一定要強化對服裝制版行業的人才的培養,提升服裝制版行業的從業人員的文化水平。在我國目前的服裝制版行業中,高級的服裝制版行業的人才比較少,所以我國的大部分企業都在國外用高薪聘請高級的制版人才。因此,在對我國的制版專業人才進行相應的教育時,一定要注重培養高級的制版人才,一定要注重與當前的市場相結合,培養出具有高文化水平的專業制版人才,培養出與實踐高度結合的制版人才,以更好地推動服裝制版行業的發展。因此,為了更好地促進服裝制版行業的發展就需要培養大量的具有藝術素質的服裝制版人員,豐富學生的創新力。與此同時,還要為一些人員提供相應的能夠提升服裝制版行業人員的文化素質的培訓,以更好地提升其文化水平。
(二)加強實踐訓練建立新項目
無論在任何教學中,實踐都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教學方式,只有將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進行發揮,才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更好地發揮學生的專業知識。與此同時,實踐教學也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的方式之一,以市場中的實際需求崗位為出發點,有目的性地將學生帶入到相應的崗位上進行實際訓練,是提升學生素質的非常不錯的一種教學方式。那么在實踐教學中主要有兩種具體的教學方式,一種是課堂上的實踐教學,一種是課外的實踐教學。課堂的實踐教學是指在課堂上教師為學生一邊傳授相應的理論知識,一邊在課堂上進行布料的剪裁,也就是將理論與實踐更好地進行結合,采用一種理論、實踐、經驗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首先,需要教師在具體的實踐中將書本上的知識進行實際操作,以便學生更好地了解制版的概念和相應的分類。其次教師再將服裝制版的相應步驟進行具體的操作,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教給學生關于服裝制版的相應的課本教材的理論知識,最后就是讓學生進行具體的實踐操作。
總之,在高度發展的當今社會中,要想在時代的發展洪流中不被沖走就需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為了更好地適應教育的發展就需要進行人才的培養模式探究,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那么更高水平的中高等職業教育離不開政府、社會等多方面的支持與共同參與,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推動中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與此同時,在進行中高等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僅政府要給予政策上的支持,而且也要社會各行業給予一定的支持,并且更加需要中高等職業院校發揮本校的教學優勢,將眾多力量結合起來更好地進行中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推動中高等職業院校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莉.淺談如何進行中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銜接模式培養[J].讀與寫雜志,2018(7):45.
[2]羅建容.新時代下如何在“知識技能”視域下進行中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以服裝制版工藝為例[J].文教資料,2017(8):58.
[3]李亦非.探索在“知識技能”視域下中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銜接培養模式探究以服裝制版與工藝為例[J].文教資料,2017(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