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萍 張峰
摘 要:小學英語課程作為一門入門課,雖然教材內容簡單,但課堂時間有限,班額數目較大,學生年齡偏小等原因,導致每個學校、每個班級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學困生。當代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是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困生。因此有必要分析他們的成因、尋找對策,把愛傾注給他們,千方百計采取措施轉化這部分學困生。
關鍵詞:學困生;友愛;因地制宜;同抓共管
一、學困生對英語學習產生困難的原因分析
1.興趣不高或逐漸淡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才能提高學習英語的效果。老師都有這樣的共同感:剛教學三年級英語時,學生普遍興趣高漲,會大聲地跟著老師讀,喜歡和同學用英語進行對話、表演等,在課堂上常?!拜d歌載舞”。可到了五、六年級,部分學生就不愛張嘴,不愿意用英語交流,學習興趣逐漸淡化,造成“不愛學越不學,越不學越困難”的惡性循環。
2.存在膽怯和畏難心理
我們生活在講漢語的大環境下,漢語張口就來,而說英語怕說錯,怕發不準音鬧笑話。部分學生很容易認為學英語是一種負擔,繼而產生膽怯和畏難心理,不愛學習英語了。
3.存在落后與自卑心理
小學生學習英語的四項基本技能為“聽、說、讀、寫”,但由于學生在性格、接受知識的程度與快慢上都有差異,一旦學生某個環節趕不上,就會造成自卑心理,使他們認為“自己比不上別人”“我反正怎么也學不好”“自己就不是學英語的料”,這種消極思想,勢必會造成對學習的障礙。
4.存在推脫與應付心理
目前很多學校在對小學英語課程的重視度上,遠遠低于語文和數學學科。部分學生認為英語課程到了初中才應該努力學,在小學階段沒有必要花時間和精力去學,從而以推脫和應付的狀態對待上課、對待作業等。
5.家庭環境和外界因素的影響
由于小學生年齡小,自制力不高,英語學習上還要靠家長的監督與配合。部分學生家長往往忙于工作和生活,對子女嬌生慣養,對英語學習的重視和配合度不夠,如回家后不督促聽讀與背誦的復習鞏固,往往致使孩子的英語學習落下一大截,提高起來越來越困難。
二、改善和提高學困生英語學習的途徑和方法
1.建立友愛的師生關系,增強學困生的自信心,努力提高學習興趣
現代教育學家皮亞杰認為“一切有效的活動必須是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的”,而培養和提高興趣的前提是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而愛是自信的源泉,教師必須對學困生付出百分的愛。英國哲學家羅素說過:“愛是一縷金色的陽光,凡缺少愛的地方,無論是學生的智慧,還是品格都得不到充分和自由的發展”。啟迪學生的智慧,養成良好的品格都離不開愛的土壤。教師上課,往往優等生得到的關注比較多,而學困生多數是被批評甚至呵斥或視而不見。教師應該給他們更多善意的關心和信任,語言上要具有親和力和感染力。小學生其內心世界純真、樸實,有了友愛的師生關系,才能成為學生的朋友,取得他們的信任和支持。學生只有喜歡授課教師,才可能喜歡學習這門學科,提高學習的興趣,這也是提高英語教學效率的第一步。
2.因地制宜地制定和設計課堂教學內容
學困生往往在課堂上不敢舉手發言,常常被教師冷落或遺忘。在課堂上我經常專門設計一些較為簡單的問題,加以引導,讓他們能夠回答正確,及時地給予鼓勵和表揚,并讓其他孩子鼓掌祝賀,讓他們感受到成就感,享受到成功的快樂和喜悅。
3.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機動地布置、處理作業
學困生大多較為懶惰,對待作業上不愛動腦,書寫也亂七八糟,還時時有抄襲的現象發生。這時我不但不責備,還主動把最好學生的作業借給他們抄,并叮囑他們要認真抄、抄工整,不出錯。這樣他們的作業往往也會寫得很好,我順勢給他們的作業畫上“小紅花”,貼上代表“優秀”的sticker,并鼓勵他們課后讀熟或背會,下次繼續寫得更好,這時你會看到他們喜悅、滿足的笑臉。另外,對于學習層次更為較低的學困生,我經常單獨給他們布置一些簡單的抄寫單詞、句子之類的作業,他們輕松地就能完成,我同樣給予表揚和獎勵。事實證明,學生有了成就感和自豪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自然而然就提高了,他們也會逐漸擺脫“學困生”這頂帽子。
4.發現學困生的“閃光點”,幫助他們戰勝自卑心理
學困生有消極性,也有積極性:有逆反心,也有求知欲:有違反紀律的行為,也有遵守紀律的愿望。教師一定要細心捕捉學困生的“閃光點”,加以引導,幫助他們端正學習態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課堂上學困生往往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好動好玩。我就適當地在游戲活動中,安排他們來參與,甚至讓其在臺前帶頭表演或模仿。往往他們在這方面很有“天賦”,這時其他同學也會對他們“刮目相看”,他們也有了“用武之地”。
5.密切聯系家長,同抓共管,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困生家長常常忙于工作或生活,對子女學習不聞不問。我針對這樣的情況,經常單獨找家長談話,指出大人、孩子的問題,并詳細地幫其制定出紀律和對策。如該怎樣約束,該怎樣監管,該怎樣預習、復習等。大多數家長都會積極配合,孩子的進步也就指日可待了。
總之,學困生的轉化工作絕非易事,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任務,需要打好“持久戰”。作為當代教師,我們義不容辭地要不斷采取和調整方法,不讓學生在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中“掉隊”。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