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彥瑞 李四娃
摘 要:小學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視思維以及邏輯性的學科,同時小學數學也是為小學生未來學習打基礎的重要學科,不應當將注意力完全放在小學生的考試成績上,而是應當對學生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小學生運用數學思維、方法來解決生活中以及學習中的數學問題。就小學數學培養學生分析數學關系能力的研究做出探究,對當下教學過程中學生數學分析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存在的缺失進行重點分析,并提出若干培養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分析解決數學關系;能力
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還是將數學考試成績水平作為衡量小學生數學水平的重要指標。若小學生擁有良好的數學解決能力,在進行問題解答的時候就會變得相當簡便。數學分析能力與解決能力兩者有著緊密的關系,兩者緊密結合組成了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其中前者主要包括數學題目的分析能力與題目閱讀能力,是散發數學思維的一種表現,也是決定學生是否可以完成數學問題解答的先決條件,而后者主要包括數學運算過程的檢查能力,是學生正確解答數學問題的必要保障。
一、小學數學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組成
1.思維力
學生思考問題的過程就是學生思維能力的體現[1]。小學生在理解數學題目時運用自身發散性思維,采用多元化的思路模式去解決問題。小學生高效解決問題的先決條件就是數學發散思維。但是由于當前教學模式缺乏對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學生思維受到限制,在數學解題的過程中思考非常片面,出現錯誤的判斷,無法高效率地解決數學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力十分重要。
2.閱讀力
小學生獲取信息的基本方式之一就是通過閱讀。學生擁有良好的閱讀能力能夠保證其有效地在數學問題中找到解題的關鍵詞,對數學問題的內在含義進行深入的了解,進而順利地解答數學問題。很多小學生在進行數學題閱讀的過程中往往馬虎大意,不能準確地理解數學問題的真正含義。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當積極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3.檢查力
小學生對現有的過程進行仔細的觀察與校對就是檢查,通過檢查能夠及時發現錯誤的地方并及時改正。小學生良好檢查能力能夠幫助其在答題之后對自己的答題思路、答題過程以及答題結果進行檢查校對,及時發現在解題過程中存在的錯誤,并且這也是應對小學生粗心大意的重要手段。
二、小學生數學分析解決數學關系能力的培養策略
1.提升閱讀力
由于小學生的天性所致,年幼的他們很少能夠將注意力進行長時間的集中,答題過程中因為讀題不夠仔細而造成答題失敗的問題不勝枚舉。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抽象、準確以及嚴謹是其特征,在解題的過程中成功找到關鍵詞是解題的基本要求。教師應當著手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例如,在進行“長方體與正方體”的教學中可以以一個魔方為例,假設一個魔方棱長4 cm,這個魔方的表面積是多少?通過假設這樣的問題,讓學生找到題目中4 cm以及表面積這些關鍵詞,進而成功、高效地解答出問題。
2.思維能力的提升
思考定式化嚴重是小學生的通病,在進行題目計算的過程中往往都會采用常見的思維方式進行問題解答,視野受到很嚴重的限制。研究證明,進行數學問題解答必須要進行多方面的思考,并且從中找到最有效的方法解決問題。例如,在小學數學“比例”一節的課后練習中有這樣一個問題:在一個地圖中3 cm表示實際的9 km的距離,那么這個地圖的比例尺是?學生在解答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會使用到兩種方法,第一種用3 cm與9 km直接進行取比,得出1 cm等于3 km,再將km換算成cm,最終得到1∶300000比例值;第二種將km換算成cm進行取比。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告訴學生,還可以將兩種單位同時換算成m、dm與cm,比較哪種方式解題最為直接簡便,進而充分鍛煉學生的思考力。
3.檢查力的培養
小學生之所以在解題過程中出現錯誤是因為小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注意力都存在很多不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應該注重學生檢查力的培養,促使學生能夠發現自身解題方面存在的錯誤。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批改對方的課后練習題,這樣能夠讓小學生充分運用自身的檢查能力來發現同學練習題中存在的錯誤,并且在發現他人錯誤的時候反思自己是否也存在這種問題,進而使得學生在解答數學題的過程中更加嚴謹。同時,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更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總之,小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三個重要部分包括檢查力、思考力以及閱讀理解力,通過閱讀,學生能找到題目中存在的關鍵詞,隨后學生發揮思考力對數學問題進行思考研究,經過檢查,學生可以及時地找到數學題目中的陷阱,查漏補缺。對學生這三種能力進行培養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并促使學生能夠用數學的思維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牛玉柏,張麗芬,肖帥,等.小學生近似數量系統敏銳度的發展趨勢及其與數學能力的關系:抑制控制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學,2018(2):344-350.
注:本論文系天水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課題批準號TS[2018]LX161的研究成果。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