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貞祥
摘 要:現代媒體的出現,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使課堂教學不但內容豐富了,而且方法多樣、靈活。尤其是多媒體,現在成了小學所有學科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好幫手,不但好用、方便,而且它的呈現方式靈活,內容豐富多彩,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吸收、內化知識,達到教與學的完美統一。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長久以來,老師采用的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不是口述就是板書,無論是內容中的知識點還是重點、難點,都只能通過語言的講解,教學形式枯燥,內容單一,形式老套,給學生的理解帶來了難度,久而久之,導致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毫無興趣。所以,新時代的小學語文老師要以學生為主體,結合學生需要,努力學習、掌握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采用多媒體改變課堂單一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喚醒課堂教學氣氛,大大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同時,老師在課堂上要合理運用多媒體,拓展內容,延伸教學,如此,不但使能課堂教學內容更加的豐富,還能有意無意地拓寬學生視野,增強學生的參與度,這無論是對語文教學來說,還是學生的學習興趣來說,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發揮它的作用,提升教學質量呢?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境,增強教學效果
如果說多媒體改變了課堂教學,適合各個階段、各個學科的教學的話,那么小學語文就更能展現多媒體的作用。小學生好玩、好動,好奇心重,喜歡一些新鮮的、有趣的東西,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巧妙運用多媒體輔教學,剛好符合他們學習心理,能滿足他們的學習需要。所以,在教學中,老師不但要大膽運用多媒體,還要有計劃地為學生創設直觀、生動、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以此來活躍氣氛,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認真聽講,快樂學習,獲得新知。比如,在給學生教學《畫》這一首詩的過程中,老師完全可以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些美麗的山水畫,讓學生欣賞生動、美麗的畫面,從而集中注意力。如此,不但打開了學生對《畫》的想象,在學習中能更好地進入畫的意境,而且山水畫上的那些山水花草也能喚起學生的情感,更能讓學生跟著老師更好地理解《畫》中對山、水、花、鳥的描寫,促使學生展開聯想,進入思考,深入學習,從而為更有效的課堂教學奠定基礎。
二、優化課堂教學過程,突破重難點
小學語文的課文大都是一些文優質美的通俗文章,但是也有一些意義深遠,內涵豐富的古詩和一些不好理解的課文。因為,這些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小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情感體驗等比較薄弱,對于詩中的意境難以體會,也就無法對晦澀難懂的詩句達到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照貓畫虎的記憶。為了解決小學生在一些課文還有古詩詞中學習的難點,突出課文重點,老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優化課堂教學,使晦澀的詩句,通過生動的圖像、音樂等,浮現出來,再通過老師恰當的講解,使學生能抓住重點,理解詩意。比如,在學習孟浩然的《春曉》時,老師怎么都不能生動、形象地講清楚“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這樣一種活靈活現的意境。但是如果老師能根據詩意,搜集類似的圖片或者制作一個這樣有圖、有聲音的視頻,呈現詩中的情境和意境,就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進入詩句,體會詩境,從而抓住全詩中心,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增強學生參與度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除了老師的講解,引讀,帶領學生一個個學習生字、生詞,然后總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再就是學生自己讀課文,背課文,復習、熟悉內容,整個課堂教學時間,都是老師在說,學生只是在聽,參與意識沒有被喚醒,導致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只會被動地接受。在素質教育以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的教學中,小學語文一定要借助多媒體的教學特殊性,以此為契機,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參與度,使學生真正融入其中,快樂學習。比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時,老師就可以給學生展示圓明園毀滅前和毀滅后的圖片和視頻資料,讓學生根據課文發表自己的看法,說說圓明園毀滅對我國歷史文化的破壞等等,激起學生的愛國情懷,從而為《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更深入的學習做好準備。老師還可以讓學生課下搜集有關圓明園毀滅的相應資料和圖片,認識和挖掘八國聯軍的那些罪行,在課堂上有針對性討論,從而讓學生學習語文的同時學習歷史,豐富學習內容,增長學生見識,促進學生參與,提升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中運用多媒體,既能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和形式,為學生的更好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但是多媒體雖然有它的益處,也會因為濫用、為用而用而帶來的負面效果,所以,老對于多媒體的運用一定要科學、合理,要發揮多媒體真正的作用,才能活躍氣氛,促進教學。
參考文獻:
[1]王苗苗.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2):138,153.
[2]李廣榮.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14):172-173.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