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偉
摘 要:新時代隨著科技的超速發展,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也融入和運用了信息技術,這給曾經死氣沉沉的課堂,枯燥、傳統的教學方式灌輸了新鮮的血液,從而使小學語文課堂以全新的面貌呈現在學生面前,激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望和興趣,促進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技術;整合;教學作用
我們知道,過去的小學語文教學,教師僅靠一本書、一塊黑板、一支粉筆,雖然講解也很認真,板書也很生動,但還是由于條件的限制,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成績也不好。可喜的是,而今信息技術走進了課堂,與語文教學進行了整合,靈活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的呈現方式,還有豐富多彩的內容等,為小學語文課堂增添了活力。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傳統語文課堂的同時,也喚醒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熱情高漲,積極參與。這不但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實現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達到了教學相長的目的。在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體驗和觀察,就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作用,談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思考,與大家探討。
一、突出了學生主體地位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老師講,學生聽,課堂氣氛是被動的,學生的學習也是跟著老師的教學思想和節奏,亦步亦趨,沒有創造性,更沒有自主學習的環境,這顯然對于學生的思想發展、學習能力的培養毫無益處。而今,信息技術以它特有的特性走進了課堂教學,與各學科的教學進行了整合,學生可以根據老師設計的預習內容,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基礎來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比如,在教學《小英雄雨來》這一篇課文時,學生已經在課前根據老師的任務,借助信息技術完成了預習。在課堂上,老師給學生展示幾張小雨來的圖片,讓學生分組討論,分析小雨來這樣的人物以及他的英雄事跡,就會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教學達到預想的目的。實踐證明,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結合老師恰當的導引和講解,不但能凸顯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思想,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探索知識,深入學習,而且還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小學語文課堂不再那么死氣沉沉,而是充滿了活躍、積極的氣氛。這有利于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更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不管是課文多么生動,延伸的資料多么精彩,老師都只能靠語言給學生傳遞。語言再生動,再優美,也有其不能窮盡的意思,所以對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是一種限制。沒有好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學生的想象力、思維、眼界也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現在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語文課文中的一些場景和生動的畫面都可以重現,學生不但能通過文字學習課文、理解課文,還能通過畫面、視頻,甚至音樂體驗課文,感受課文中的情感和意境。在《草原》一課的教學中,原先老師只講,草原有多廣闊,有多美麗,學生窮盡想象也無法想到草原真正的樣子。現在有了多媒體,在講《草原》這篇課文的時候,不但可以給學生展示草原的照片,還可以給學生播放草原上的馬頭琴音樂等,這樣一下子就把學生的各個感官拉到了草原上,學生學習起來不但有親和感,而且很自然地就融入了課文的情境中。擺脫了單一的說教,有了生動形象的呈現方式,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探索,無論是對學生來說,還是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來說,都是積極的推動。
三、解決了學生的學習困難
自從信息技術走進小學語文課堂,老師也會用它來制作課件、微課等,這就大大方便了學生的學習,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條件有了極大的改善。原先,若是小學生在課堂上沒聽懂老師講的內容,那么課下也只有通過再次看書、閱讀,達到真正解決學習問題很難,可能性也不大。現在,如果學生課上沒有聽懂,課下他們可以通過微課進行再次學習,也可以通過網上關于這節課的視頻進行學習,把問題解決在上新課之前,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比如,在學習《望天門山》這首詩后,如果在課堂上老師沒有講解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和古詩今意,學生在課下就可以通過網絡上豐富的資料來加強學習,深化學習,對《望天門山》這首詩了解得更透,學習得更徹底。這不但無形中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充分體現了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整合的作用。
總之,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充分了解小學生的天性,他們不但喜歡熱鬧,還喜歡有趣、生動的教學方式,所以老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把信息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起來,利用信息技術的方便性、多樣性、靈活性以及它的不同功能,在教學中為學生營造更加適合的學習環境,活躍課堂氣氛,帶動學生的熱情,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使語文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熊開武.小學信息技術“主題+自助”式學習的構建[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08(7).
[2]刁金花.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幾點體會[J].小學教學參考,2008(36).
[3]鄭恩.探索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新模式[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2(1).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