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飛
(貴州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貴州貴陽 550004)
“互聯網+”是將互聯網與不同的傳統行業相互融合,通過深度的融合將互聯網與傳統行業建立統一協調的關系,以互聯網為基礎加快傳統行業發展。國務院在2015年7月印發《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進入到2017年全面推行新媒體技術發展,將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工作高度融合,力求將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換發出新的活力,展現出現代社會發展動力。依托互聯網技術對高校思政課進行深度的改革,通過融合構建全新的教學模式,建立完善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推動我國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快速發展。
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利用互聯網平臺建立教學基礎,貫穿思政課教學主線發揮傳統教學模式的優勢,結合時代發展需求,建立起全新的教學模式,該模式稱之為互聯網混合式教學模式。高校思政課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該課程教學中推行混合式教學模式,采用的依據主要有兩點:第一點,高校思政課教學具有較為明顯的特殊性,若教師采用互聯網教學方法或者傳統的教學方法,都無法獲得應有的教學效果。“互聯網+”融入到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將“互聯網+”作為特色社會主義課程教學模式的基礎,在教學中一般實施三種教學策略,包括慕課、微課以及翻轉課堂。采用慕課的教學方式,學生會通過在線學習的方式學習課程,教師借助網絡在互聯網平臺上對學生進行課程講解,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通過電腦、手機以及平板等設備,都可以學習到思政知識。慕課的教學方式,是將教師與學生通過互聯網平臺建立起關系,讓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學習。微課教學模式教師會將所要講解的內容,制作成短視頻等教學資料,學生通過互聯網觀看視頻資料進行學習。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利用互聯網對思政課程內容進行學習,學生在學習時遇到的問題做好記錄和整理,在課堂上與教師進行交流和互動,有利于老師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遇到的問題。利用互聯網教學模式組織學生進行思政課程學習,既減少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過程,還成為推動高校思政課程教學發展重要的途徑。與其它學科知識講解不同之處在于,高校思政課程教學十分重視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通過思政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知識講解過程中,對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情懷進行培養,激發學生堅定的革命主義精神,使學生發自的內心擁護共產黨的領導,展現出良好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革命信仰精神,將全部的精力投身到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思政課的教學過程更看中學生思想觀念、道德情操的培養,若以傳統的教學模式重視知識的講解,無法獲得應有的教學效果。教育學家顧鈺民曾指出,思政課教學過程教師應與學生積極的交流和溝通,通過對話的方式可以增強學生思想以及道德情操的培養,進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盡管“互聯網+”教學模式在思政課教學中獲得不錯的教學效果,但是教師與學生缺乏交流和溝通,正是限制學生思想、道德情操發展的原因之一。楊志超學者曾指出,教師在教學中與學生進行近距離的交流,以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原則開展教學工作,讓學生通過教師感情的引導,進而影響學生的思想與道德情操。在“互聯網+”教學模式中,應將課堂教學作為該模式中不可或缺的教學之一,在課堂上讓學生與教師進行交流,有助于學生情感與心靈的釋放,更好的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第二點,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應加快時代發展步伐,與互聯網進行深度融合,建立起全新的教學模式,力求高校思政課程教學符合時代發展要求。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是高校思政課教學發展新的起點,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推動高校思政課教學快速發展,同時利用好課堂教師與學生交流過程,使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展現出混合式教學特征,讓學生通過思政課程學習展現出良好的精神面貌,以應對復雜多變的世界形勢,保證我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快速穩定的發展。
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根據思政課教學內容以及教學邏輯,構建互聯網混合式教學體系,以客觀真實為原則,在課堂教學中重點體現教師與學生交流互動過程,除此之外其它教學環節都由網上進行。在混合教學模式中互聯網具有統攝以及綱領功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學中,可以統籌安排教學過程,讓學生在不同的教學環節中,以互聯網教學為基礎,根據實際情況配合多種教學形式的實施,保證思政課教學獲得良好的效果。
構建互聯網混合式教學體系,將單一的網絡平臺作為集中式構架,高校利用構架建立起屬于自己教學的網絡平臺。在平臺內教師可以進行思政教學的同時,還能發揮輔助作用,讓教師和學生隨時可以進行教學和學習。網絡平臺可以以網站或者應用軟件的形式出現,并體現出跨終端使用的功能特征,讓教師和學生隨時隨地使用進行教學和學習。以功能角度進行分析,教師通過網絡平臺可以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還能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鞏固練習,并設立考勤制度對學生日常學習進行檢查。以上功能可以包含傳統教學中,涉及到的作業本、考勤等都會被取代,教師通過網絡即可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和考試,在網上對學生考試進行評判,在網上對學生出勤率進行考核。在混合教學模式中保留課堂教學環節,讓學生在課堂接受傳統思政課教學講解過程,保證學生可以與教師近距離交流和互動,說明實踐課是思政課程教學不可或缺的部分。以單一網絡平臺模式實施混合式教學策略,可以快速精準的開展思政課教學工作,但是對軟硬件的要求較高,高校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進行開發和維護。
混合式教學構架體現出分散式架構特征,是以多網絡渠道為載體,教學思路通過不同網絡渠道組織教學中的各個環節,最終形成課堂講解實踐教學模式與網絡教學模式并存的教學特點。在互聯網混合教學中,可以建立不同的系統,包括考試練習、同志交流以及考勤等。圍繞多網絡渠道構建分散架構教學模式,既能減少相關成本的投入,還能解放人力。物力的使用。在思政考試中借助網絡組織學生進行考試,通過QQ或者微信等方式,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及時的交流和互動。盡管多網絡渠道體現出多種優勢,但是與單一網絡平臺相比,無法體現出集成度高、個性化等特點。
建立單一的網絡平臺,通過多種網絡渠道作為輔助,構建半集成協作式架構。半集成式協作架構,將自行研制或者定制作為網絡平臺構建核心,與周圍平臺建立合作關系,形成統一的教學平臺,并利用QQ或者微信等工具,增強傳統教學與實踐教學模式相互融合的教學效果。
以互聯網混合式教學為原則進行思政課教學,在形式上和架構體系上表現出豐富的內涵,集中概括思政課教學精神,借助互聯網倡導信息技術教學發展理念,有效的保留課堂教學教師與學生交流互動過程,進而提升思政課教學效率和質量。
實施互聯網混合式教學模式,為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思政課互聯網混合式教學關鍵點應加強重視,主要體現在兩點,第一點是構建互聯網混合式教學正確的理念,第二點是完善課程網絡教學軟硬件設施。
通過傳統教學模式轉變到互聯網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應明確教師與學生間的關系,同時轉變教師與學生的學習觀念。在思政教學中深度融合互聯網教學模式,體現出思政課程教學可以高效利用互聯網快速、精準的教學優勢,同時具備拓展學生學習視野的能力,讓學生借助互聯網即可完成思政課基礎知識學習,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通過網絡平臺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教師應重視學生理想信念、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培養,將知識與理想新信念融合在一起進行講解,但是還做好區分工作。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講解為例,教師應先向學生講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信仰概念,并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教師在教學中應向學生展示出良好的教學素養,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引導學生對思政課學習產生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通過思政課程學習獲得身體和心理健康鍛煉的機會,促進學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同時在課程講解過程中,以積極的態度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并在教學中向學生提供革命先烈奮斗的視頻,使學生從內心中產生學習動力,進而幫助學生完成愛國主義教育學習。
基礎信息設施是影響互聯網混合式教學效果重要的因素之一,高校應加強基礎信息設備建設,加快基礎信息設備建設速度,以經濟為基礎推動互聯網混合式教學發展。高校采用互聯網混合教學模式,應重視校園網絡的建設,保證校園網絡的通暢是前提,若在短時間內大量的學生進行學習,網絡服務器應具備強大的信息吞吐能力,保證學生在學習時不會受到網絡卡頓的影響。高校為網絡學習提供必要的服務,包括學生學習和考試的計算機設備,建立完整的基礎設施,可以有效的開展互聯網教學工作,進而保證思政課程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信息時代背景下高校開展思政課教學工作,應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配置完善的網絡設施,采用混合式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網絡平臺的學習,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思想品質以及道德情操創造良好的培養空間,力求加快學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的速度,為學生今后的生活和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