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玲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中小學各科的教學方法和理念有了較大的提升和改善,對于數學教學而言,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應用甚廣的一門學科,如何有效地提升課堂效率使學生更能學習吸收數學知識成為了現階段數學教育工作者應共同去研究的課題。因此,本文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方法進行討論,探究如何更好更快地使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點內容,為小學數學教學的優化提升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創設的教學方法能夠通過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激發學生對未知領域的好奇,從而在學習或探究過程中帶著問題深入思考,使得教學效果更加深入全面。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問題情境創設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改善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師單一枯燥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具興趣地對數學進行學習,同時通過教師向學生拋出數學問題創設數學思考情境,并帶領學生一同去探索思考讓學生在實踐探索中掌握數學知識,這一教學模式將是對傳統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更加符合新課改的內容要求。
一 有效創設問題情境的原則
(一)具有針對性
一般而言,創設問題情境的教學模式開展是在新的數學知識點學習過程,這需要數學教師根據數學教學內容并結合班級學生數學水平特點來選擇或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數學問題,才能更好地實現提問內容與教學內容相銜接,具有針對性的提問并不是一味追求題目難度,通過難倒學生后再進行教學,問題更多的是針對學生的心理和數學水平進行設計提問,使學生能夠在分析數學問題的時候既能回顧過去的知識內容,又能對新的數學知識持有好奇心。
(二)具有實踐性
小學數學教學問題情境創設的目的在于從實際例子出發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對新的知識內容進行探索,因此問題情境中的問題應具有一定的實踐性,能夠聯系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一方面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解答來對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教學,另一方面則是讓學生在實踐中發揮自己的數學能力,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的經驗總結,有助于學生對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答。新課改內容中要求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進行培養,在小學數學問題情境教學中具有實踐性的提問將使得教學內容更加符合新課改要求,使學生在實踐教學中提高數學綜合應用能力。
(三)展現班級特色
問題情境是基于課堂教學環境進行創設,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的問題情境創設原則還包括對課堂環境的打造渲染,使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具有歸屬感,能夠暢所欲言地提問和討論,全面顧及到每一位學生的數學能力情況,使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在問題情境創設中國展現班級特點,還能夠使小學數學從多元化的教學中總結得到更多有利于課堂效率提升的方式。
二 小學數學問題情境教學的創設開展
(一)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在小學數學問題情境教學中數學教師發揮著重要作用,需要通過教師利用其自身專業特點和教學素養來引導課堂走向和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解答。例如在圓的相關計算的教學內容中,教師可以將學生操場跑道作為問題情境創設的背景,讓學生進入到每天生活玩耍的操場環境中去收集相關的計量數據,可以通過讓學生在100米跑道中勻速跑完全程做好相關時間計量工作,同時再讓學生在彎道中以保持同樣的速度進行跑步測量,學生通過將多段測量數據進行計算后得出粗略的跑道長度。但這一結果肯定與實際結果有較大出入,教師此時應將圓的周長計算方法告訴學生,讓學生帶著正確的計算方法再次對學校操場進行計算。通過在操場跑道長度的問題情境創設下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和教學素養將使學生深刻掌握數學知識內容。
(二)開展合作探究
對于問題情境中的數學問題思考解答應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思考探究,學生在小組中表達個人思考的過程能夠體現出數學思維培養內涵,同時在此過程中數學能力差的學生還能從他人的分析中掌握一定的解答思維方法以提升個人的數學能力。例如在《三角形面積》的教學中,可以通過農村籬笆種植面積的問題情境創設,讓學生討論思考如何利用所學知識來求解問題。在學生合作思考討論過程中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進行一定的引導,為學生提供三角形分開后可以組合成其他圖形的思路。另一方面則可以一同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之中,完全根據學生的討論導向結合教師專業水平,來將學生的討論結果以數學結果的方式進行呈現,進而引導學生直接推出三角形面積公式。
三 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需要數學教師明確問題情境創設的基本原則,提出更具針對性、更具實踐性,更能體現班級特點的數學問題,使學生能夠真正投入到數學問題思考中,同時在教學方法實施過程中還應強調教師在此之中的引導作用和重視小組合作帶來的有益效果,以促進教學方法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 龔曉娟. 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J]. 數學大世界(下旬版), 2017(3).
[2] 郭成. 試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有效策略[J]. 課程.教材.教法, 1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