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鑒



摘要:朝鮮民族傳統音樂韻味十足,民族性特征顯著,而其“長短”節奏是朝鮮族傳統音樂最富別具一格的標志所在,其節奏豐富多樣,他瀟灑、典雅而又含蓄、飄逸,是朝鮮族傳統音樂最富特色的標志所在。“長短”節奏與其他眾多優秀民族朝鮮族音樂遺產緊密結合,融為一體,展現了濃郁的民族風韻,在朝鮮族歌曲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關鍵詞:長短;朝鮮族;傳統音樂
中圖分類號:J613.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27-0079-02
一、朝鮮族傳統音樂中的“長短”
朝鮮民族傳統音樂節奏“長短”的萌生、成長,經歷了萌芽開花的古代音樂時期、吸收了中國唐、宋音樂的中世紀音樂的形成時期、民間音樂發展的近代音樂時期及整合各方面要素的現代音樂時期等不同發展階段。
“長短”是朝鮮語中用于形容傳統音樂節奏的特又有名詞,根據韓國出版的文化百科全書及Daum百科詞典中所描述:“朝鮮民族音樂中的“長短”意味著拍子、速度、強弱等概念。”除此之外,“長短瑪王具有越長標題、表示樂章節奏性質的含義。此用語含有復合性意味,即杖鼓“長短”、節奏型、節奏與的周期三種含義的復合體。“長短”所展示的“雅致”,充分表達了出朝鮮民族自身音樂文化的風姿,在深層次上,更顯示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深刻內涵與本質。同時朝鮮民族這種“和合”的原型思維。正是朝鮮民族音樂文化“長短”與“天地萬物一體”之間自然意識形態的集中表現形式。
二、“長短”的種類及形態
朝鮮民族傳統音樂的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在對他者的不斷采納和摒除、對自身不斷質疑與創新、對他者精華之處和自身特色不斷融合、整合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顯示朝鮮民族自身特色的傳統音樂綜合藝術體系,“長短”節奏與朝鮮族音樂形態緊密結合,既細分宮廷儀式音樂、宗教音樂、正樂、民俗音樂。粗分的為正樂和俗樂等終結形態。正樂音樂其中包括“雅樂”、“唐樂”、“鄉樂”等音樂形式;民俗音樂中則包含了梵唄、巫樂、民謠、雜歌、盤索里、民俗巫樂、散調、農樂等。雖然音樂載體不同,但是每一個體裁都具有其相匹配的朝鮮族長短節奏模式,長短節奏類型決定不同的不同音樂風格特點。
三、不同地區的“長短”形式
(一)平安道地區
平安道地區所用“長短”沒有其他特殊名稱,只是根據類型分為“古格里”型和“他令”“嗯莫里”型、“唐樂”型等。
1.古格里型。“古格哩長短”由四大拍其三小拍構成。它柔和、優美特點。基本節奏型中的兩個重拍出現在不同位置上:首個重音在第一拍上;第二個重音出現在第三大拍的第三小拍上(如譜例1)
2.恩莫哩長短。“恩莫哩長短”其長短節奏特點突出,是“長”和“短”的韻律交織重復進行地一種“長短”,現今音樂中又稱“一瘸一拐的長短”節奏,兩個大拍(5/8拍子)它是有二小拍和三小拍組合建立的。恩莫哩長短的最顯著的特征是在音樂中營
(二)咸京道地區
咸京道地區則把“長短”成為“長基”,使用的“長短”有“上愛基”“真彩畿”、“得樂次畿”、“道紹爾”和“古格里”等。
(三)江源道與慶尚道東海岸地區
“青寶”、“際數”、“照司蓋”、“道章”、“古三”、“道蓋比”和“道煞爾普里”等“長短”。
(四)京畿南部地區
有“道煞爾普里”、“莫里”、“瞪得空”(與“盤索里”的“扎進莫里”相同)、“木锨調”、“三工”、“普煞爾”、“歌謠”、“不凈戲”、“道得里”、“間瑪琪”、“同他令”、“唐樂”、“中莫里”、“中中莫里”、“吹打”“行軍樂”、“長念佛”、“他令”等。
1.扎進莫哩長短。朝鮮語中“扎進”是指“急切”、“短促”,“莫哩”是指“遣散”、“趕”,“三分性快速長短”又是扎進莫哩“長短”顯著的性質特點。從屬于三分型拍子類型,其音樂節節拍中是由三小拍構成四大拍(12/8拍子),在音樂的速度上,扎進莫哩“長短”與“中莫哩”、“中中莫哩”相比,速度相比較而言稍快一些。(如譜例3)
2.瞪得空長短。“瞪得空長短”同時也稱為“扎進瞪得空長短”,朝鮮語中體現長鼓的三種音色,分別為“雙”、“鞭”、“鼓”。同樣的也是由三小拍構成四個大拍(12/8拍),在巫樂音樂和舞蹈伴奏音樂頻繁出現。此長短富有明快而清爽的感覺。(如譜例4)
3.道得里長短。
4.“他令長短”。其表現出恢弘、生機盎然的情緒特點,具有男人的性格特質。屬于“他令長短”。
(五)全羅北道與總清南道區
常用“長短”有“煞爾普里”、“古格里”“瞪得空”、“安晉般”、“外杖鼓”“中莫里”和‘中中莫里”。
1.煞爾普哩長短。“煞爾普哩”其語義中為“解開”的含義,并由三小拍構成四大拍(8/12拍)。
休止的方式的新穎出現,在三小拍中的第二個音符普遍以休止的方式出現,因此又稱為“三分性交錯拍子”。此類型長短常用于“巫樂”音樂和舞蹈伴奏音樂中。(如譜例5)。
2.中中莫哩長短。“中中莫哩長短”有稱其為“平中莫哩長短”,音樂的速度上相對比中莫哩長短稍快些,以三小拍構成四大拍(12/8拍子)
3.“中莫哩長短”。此“長短”出現在散調音樂中晉陽照“長短代之后”。晉陽照長短節奏中如同沉浸在冥想中一般深邃,而與之相反,中莫哩長短給人的感覺恰似談心般輕快。有三小拍構成四個大拍(12/4拍子),第一拍和第九拍上出現的重音是其顯著的特點。
(六)變奏形態的“長短”
每種“長短”基本型都有很多變型,即用加花或簡化等手法加以變奏。一首曲調的“長短”,不是從頭至尾只用基本原型,而是根據曲調的情緒和節奏的變化自由發揮,兼用其變型。還常見把不同“長短”混合起來使用的情況。“長短”的變型加強了“長短”內每個單位拍的意義和作用。使“長短”內的節奏組織變得更加 細致、豐富。
1.揮莫哩長短。在在散調音樂中“長短”速度最快的就是“揮莫哩長短”。用朝語來解此“長短”的話它具有“推趕”、“席卷”的意思意,從這兩個次的字面意思來看也不難理解揮莫哩長短是一種快速推趕的“長短”節奏。從下面的譜例8我們可以看出它屬于二分性拍子的節奏類型,它是由二小拍構成四個大拍或兩個大拍。我們通常在演奏這一類型作品時應突出潮氣蓬勃和熱情高漲的蘊意的同時注意速度不能過于放慢。
2.扎進莫哩長短。對比前兩種節奏類型我們可以發現它與(“中莫哩”、“中中莫哩”)相比這個的速度更為快一些。朝鮮語中“扎進”與莫哩”的含義也是有所區別一個是“急促”“短暫”一個是指“驅逐”、“趕”,因此扎進莫哩“長短加可以理解為“三分性快速長短”。是以三小拍構成四大拍(12/8拍子),屬于三分型拍子類型。
3.諧瑪奇長短。諧瑪奇長短常用于盤所哩、民謠、農樂音樂中。“諧瑪奇長短”有“敲打三遍”的意思,因此演奏速度一般以三小拍構成三個大拍。此長短富有歡欣鼓舞的情緒。在基本節奏型中的兩個重拍分別在第一拍上;第二個大拍的第三小拍上。
從上面幾種在朝鮮族“長短”節奏中我們可以看出一樣的拍子里他的重音、速度、情緒、節奏、也是有所不同的。要想在演奏中充分體現朝鮮族“長短‘的特征還需要多個特點相互結合。而這種朝鮮民族發展延續下來的所獨有的節奏特性不僅體現著朝鮮民族豐富而且他也表達了人們對生活情感以及音樂感受力。
四、結語
世界各地不同民族音樂都有其特有的節奏形式,但像朝鮮族這樣幾乎所有的民間音樂都有適當的“長短”節奏型相對應的情況是獨有的。“長短”是由朝鮮族勞動人民自己創造的,經歷了千百年的錘煉,發展到今天可以說是比較完美的。它是勞動人民和藝術家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一筆優秀的民族藝術財富。把握朝鮮族民間音樂風格,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翼善.中國朝鮮族民間歌謠概論[M].延吉:延邊大學出版社,2013.
[2]張翼善.朝鮮族音樂演奏理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6.
[3]權吉浩,李晶.朝鮮族傳統音樂節奏形態“長短”的研究[J].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