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藏族是我國北方遼闊無垠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被譽為“馬背上的民族”,歌舞雙全、藝術文化豐富、歷史源遠悠長。藏族灘舞融合了藏區的土風舞與民俗內容,作為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藏族灘舞有著重要的文化意義與藝術價值。本文重點對藏族灘舞的發展起源、藝術形態進行分析,研討其傳承發展現狀,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切實推動藏族灘舞走向可持續發展道路。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藏族灘舞;保護;傳承
中圖分類號:G122;J6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27-0143-01
一、引言
藏族灘舞是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產生于740-745年的藏王赤松德贊時期,其融合了藏區的土風舞,跳舞時,需要帶著假面具,身著長袍,掛著彩帶,配備刀盾,極富原始性、娛樂性、民間性,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然而,受到當前多元文化的影響,藏族灘舞的傳承與保護受到嚴重威脅。目前從事藏族灘舞演出的大多為中老年藝人,年輕人對于古老的藏族灘舞缺乏興趣,藏族灘舞的保護與傳承后繼乏人。
二、藏族灘舞的藝術形態分析
1.藏族灘舞的動作特征。藏族灘舞的動作特征、韻律節拍,表演時注重前后呼應,各部位動作是通過“點、擦、拍、扣、劃、敲、拖、夾”等動作。拍子、節奏旋律極富有律動感和跳躍性。其手部動作,多以及大手掌、手腕、手臂、大臂為主;腿部動作多以極大腳掌內側或外側;肩部動作多以擊打肩部關節;背部動作為擊打背部穴位、腰部動作為擊打腰部兩側。藏族灘舞的動作回歸大自然,動作剛勁有力展現了藏族對英勇力量的沖擊。通過肩部動作以及手臂、手腕、腰部、臀部等部位相結合來展現繞圓、擰轉、橫擺、擰傾的動率,從而在舞臺表現力上更加渲染出藏族舞蹈的風格特征。每一次肩部舞蹈動作節奏的變化、力量強弱都展現出藏族民眾對大自然的熱愛。
2.藏族灘舞的風格特征。藏族灘舞舞猶如船舟在波浪中起伏飄蕩,動作顯得異常地輕快跳躍,悠然自得,灑脫大方。使觀眾感受到樂觀、詼諧的性格特征及歡快情緒,使人體驗到一種獨特的地區風味,使人感到含蓄、深沉。藏族文化與舞蹈藝術相結合,可以使舞蹈動作更為豐富,旋律更為歡快、姿態動作更加靈活、多樣,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特點。將藏族文化內涵融入到舞蹈動作中去,可以將整個民族躍動的靈魂表現在每次的扭轉、聳動、跳躍等舞蹈動作中去,展現出藏族人民內心的向往、熱愛生活、尊重大自然的那份情懷,增加藝術渲染力。藏族灘舞在演繹過程中與刀盾的良好配合,使舞蹈的動作幅度較大、一張一弛,藝術渲染性較強,舞蹈動作多以跳躍、擰身、聳肩摔臂為主;通過舞蹈動作表現出自己的喜怒哀樂,生產生活細節、同時展現多元的文化底蘊。
三、藏族灘舞的的傳承與保護策略思考
1.推動藏族灘舞的創新匯編。藏族灘舞的發展應貫徹落實“求實創新”的發展理念,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的發展思想。為了提高藏族灘舞的舞臺效果,傳播廣度,藏族灘舞可以借鑒“藏區”其他舞蹈的表演特點,利用4至8人的群演形式,創新出適合舞臺演出的新型舞蹈形式。同時將藏族灘舞的樂曲融入更多的舞曲元素,提高舞臺表現力、渲染力與視覺效果。同時,藏族灘舞融入傳統民族文化,為節奏注入時代元素,從而改變征途舞蹈的旋律,創作出新穎的藏族灘舞,為節奏變化建立巨大的創作空間,使藏族灘舞動靜結合,走向世界,重新認識藏族灘舞的藝術價值和舞臺魅力。
2.增加群眾基礎,加強推廣傳播。藏族灘舞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藏族灘舞有著巨大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地方政府應加財力等投資幫扶。其次,增加藏族灘舞的群眾基礎,藏族灘舞律動性、節奏性有著先天優勢,適合群體的唱跳,因此可以嘗試改編成適合中老年唱跳的廣場舞,增加群眾基礎,有良好的受眾之后,可以推動藏族灘舞的進一步發展。
3.重視人才培養,保證師帶徒有序。加強培育藏族灘舞舞蹈編導人才培養,加大人力、財力、物力的投資力度,開展各類文化活動、文化節、以民間舞蹈文化中心借助舞蹈藝術文化館為發展平臺,不定期舉辦舞蹈編導技藝培訓班,大量培育舞蹈編導人才,保證傳統舞蹈、民族舞蹈、民間舞蹈傳承有序。其次藏族灘舞應做好師帶徒工作,為避免師帶徒流失,應該將民間舞蹈藝術拍成視屏、匯編成書籍留存。地方政府應該定期采集民間舞蹈藝人的信息,鼓勵青年人從事民間舞蹈藝術,給與一定的物質獎勵和精神激勵,推動民間舞蹈的傳承、傳播。
四、結語
藏族灘舞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藏族灘舞有著巨大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然而受到現代文化的沖擊其傳承與保護受到嚴重沖擊。未來發展中,藏族灘舞的發展應貫徹落實“求實創新”的發展理念,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的發展思想。切實增加受眾基礎,嘗試改編成適合中老年唱跳的廣場舞,提高藏族灘舞的舞臺效果,傳播廣度。充分利用拍攝視頻、圖片資料,匯編出藏族灘舞的教材,結合實際,加強培育藏族灘舞舞蹈編導人才培養,做好師帶徒工作,促進藏族灘舞的有序傳承。
參考文獻:
[1]潘芊如.金城軍儺舞初探[J].讀者欣賞(理論版),2011(01).
[2]黃文華,謝莉.寧都中村“儺舞”考察與分析[J].文學教育(中),2011(06).
[3]劉艷玲,王立平.贛儺文化旅游開發初探[J].中國商貿,2011(02).
作者簡介:田薇(1981-),女,甘肅武威人,團長助理,國家三級演員,大學本科,研究方向: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