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水平發展、國民生活水平提高,市場需求對各類工作的導向性變得越發明顯且突出。高校作為社會發展、國家進步的主要助力與堅決擁護者,緊跟形勢政策變化,及時進行工作調整與創新改革,從而促進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與完成。作為消遣休閑與陶冶情操的重要載體,音樂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緊跟發展變化,對教學方向進行適當的調整,更有利于音樂在市場需求中長久發展并創造有利價值。
關鍵詞:市場導向;音樂發展;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J6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27-0220-01
一、前言
各大高校作為社會發展、國家進步的主要助力與堅決擁護者,緊跟形勢政策變化,及時進行工作調整與創新改革,從而促進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作為消遣休閑與陶冶情操的一大重要工具,音樂也逐漸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接下來,我們就以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為例對其進行探究分析。
二、音樂的形成與發展分類
(一)音樂的形成與產生
人類社會從什么時候開始有了音樂,已無法查考。在人類還沒有產生語言時,就已經知道利用聲音的高低、強弱等來表達自已的意思和感情。隨著人類勞動的發展,逐漸產生了統一勞動節奏的號子和相互間傳遞信息的呼喊,這便是最原始的音樂雛形;當人們慶賀收獲和分享勞動成果時,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達喜悅、歡樂之情,這便是原始樂器的雛形。
音樂藝術的本質是不斷揭示社會發展中的潛在物質,這就使音樂藝術能把人的意志中特有的意識形態得以挖掘和開啟,使天地神統一在一個虛構的旋律中,虛構一個美好的畫面,隨著音樂變化不斷交替出現,帶動人們的意識游走在喜怒哀樂的內心世界。當然,關于音樂的產生還有一系列地神話傳說,在這里就不再詳細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了解。
(二)音樂的發展與分類
我們剛剛簡要了解了音樂的形成與產生,那么接下來就來繼續了解,在系統地形成與發展后音樂類別地區分。
音樂如果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分類繁雜且多樣,同一首音樂通過不同地分類方式來定義往往會產生不同的名詞標簽,所以我們就對其只進行簡單了解即可。
音樂是指有旋律、節奏或和聲、樂器音響等配合所構成的一種藝術。從籠統地區分:東方音樂、西方音樂;從基本分類來講,音樂又分為“聲樂翎護器樂,倆大類;按照音樂旋律來說分為:古典音樂、流行音樂、原始音樂和民族音樂;如果進行進一步細分的話音樂又分為:搖滾/Rock,嘻哈/Rap、古典/Classical、鄉村音樂/Folk&Country、世界音樂/World、發燒音樂/HiFi等。
所以,在音樂分類中有很多分類方式和風格,一首歌也因此能夠細分出很多地名詞標簽。
三、音樂的現狀與發展分析
當今社會音樂現在已經不單單是娛樂的一種形式,它逐漸成為了人們撫慰心靈、日常消遣的一大工具,成為了生活中的一位“密友”。
古時候的音樂也是統治階級等級劃分的一種標志,但在人人平等的現代,音樂欣賞早已沒有當初的那種等級劃分,更多地是對人們情操的陶冶和日常休閑的作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音樂也逐漸成為了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四、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的重要性
前面說到各大高校是社會發展、國家進步地主要助力與最大擁護者,所以各大高校一直以緊跟國家政策發展腳步、培育對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地主力軍為已任。所以在市場經濟發展迅速、市場需求導向越發明顯的今天,高校培育人才也要逐步迎合市場需要,培養社會所需地新型人才。
各大高校在進行傳統的音樂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創新,這是至關重要的事情。在這個物欲橫飛的快節奏社會,速食型的流行音樂越來越受到大眾地喜愛與追捧,古典音樂和傳統民族歌曲逐漸被人們淡忘,所以高校中傳統地以“古典、民歌為主,流行音樂為輔”的音樂教學方式也要適當地做出一些必要地改變。當然,這里所說的教學模式的改變并不是要求各大高校放棄對傳統古典音樂與民歌的教學,而是進行各類歌曲教學比例地調整。對于傳統古典音樂與民歌而言,其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音樂形式,更多地是一些傳統與民族文化的繼承,可能這項市場需求比例受到社會發展的影響有一定的下降,并非就此消亡,所以各大高校要合理進行各類音樂所占比重的調整,形成“古典音樂、民歌與流行音樂五五分成”的教學占比。
通過對各大高校音樂教學進行必要改革,使得高校培育出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社會發展與國家進步地剛需性人才。
五、結語
本文通過對音樂產生、發展、現狀與分類的分析,進行高校音樂教學整體大類地發展方向進行判斷,準確地指出高校音樂教學在市場需求導向指引下,進行適當變革地必要性。通過多方面分析使得高校音樂教學有了更加明確地發展方向,更好地培育出符合市場需求、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剛需人才。
參考文獻
[1]薛忠,劉娜.音樂發展中的檢視與守望[J].北方音樂,2017(37).
作者簡介:田昊,西華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師,從事音樂理論教學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