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 喬南
摘要:本文主要以服務通航產業發展背景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研究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當下高校服務通航產業人才培養實際情況為依據,首先分析服務通航產業發展背景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要點,包括結合人才需求,創設宏觀培養機制、對于不同層次的人才,制定人才培養的方案、參考服務通航產業規定,創設人才培養考核計劃其次從建立人才體系框架、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進、提升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幾個方面深入說明并探討服務通航產業發展背景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思考,旨意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關鍵詞:服務通航產業;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有效思路
服務通航主要是從事公共航空運輸之外,通過民用航空器的一種民用航空,發展此產業便于推動航空制造業以及綜合交通運輸機制的擴展,有助于推動內部需求、擴展就業模式,創新經濟增長點。而在服務通航產業的壯大與發展中,人才培養作為產業的核心,需要構建完整的人才培養模式,為人才的發展打下基礎,進而灌輸服務通航產業的發展力量。因此怎樣構建人才培養模式需要引起各界人士的關注,以下為筆者給予的分析和建議。
一、服務通航產業發展背景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要點
(一)結合人才需求,創設宏觀培養機制。細致調研服務通航產業發展情況,和政府相關管理單位進行咨詢,走進航空人才培養院校進行參觀學習,了解服務通航產業對人才的需求,包括人才種類、知識技能與人員數量等,尋找發達國家內服務通航產業人才培養機制的政策,全面調查和研究,構建基本人才培養的框架。
(二)對于不同層次的人才,制定人才培養的方案。實施靈活性的人才培養模式,將教育工作和生產實踐以及社會服務進行結合,推動職業資質、學歷教育人才培養的共同發展。強化和企業以及科研與技術宣傳單位的合作,以訂單式與模塊式的理念探索崗位針對性的人才培養方案。按照服務通航產業發展對人才的客觀性要求,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的目標,全面朝向市場研發新型專業,創新專業課程設置,促使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進行。
(三)參考服務通航產業規定,創設人才培養考核計劃。人才考核計劃在選擇的過程中,要結合不同類型和層次的評價指標進行崗位特色的凸顯。針對相同的類型,不同層次的人才培養考核指標應體現側重點。高層次的人員凸顯決策指導現象,中層人員凸顯人才培養組織現象,一般水平的人員要凸顯操作技巧。在評價過程中,全面將品德與知識和能力視作標準,將其設置為一級指標,逐步分解一級指標內化二級指標的要素。針對不同種類和崗位的三級人才培養,真正意義上彰顯人才培養的價值。
二、服務通航產業發展背景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思考
(一)建立人才體系框架。在高校服務通航產業人才的培養期間,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人才培養體系,頂層創設人才培養框架,涉及到專業類型、知識層次等因素。人才種類作為人才框架的關鍵,人才數量為人才實力展現的媒介,人才層次是培養人才的核心,人才結構配比是人才培養效能的基礎。服務通航產業的人才培養框架組成包括結構維、功能維與運行維,其中結構維涉及熱菜種類、層次、數量和結構比例;功能維涉及服務通航資源運行和使用以及管理人才培訓;運行維涉及生成制度、培養制度和考核制度。
(二)科學合理進行課程設置。在高校服務通航產業人才的培養期間,通過科學、合理地進行課程設置,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儲備,同時還能有效拓展學生的眼界視野,刺猬,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增強他們的職業能力。在實際操作中,高校服務通航產業人才培養首先應將專業課程設置與人才培養方案相統一,避免因課程設置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不一致影響到人才的培養;其次,高校設置的專業課程還必須與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發展規律相統一。根據相關研究結果顯示,當前的大學生群體在認知結構與認知過程中具有明顯的辯證性、邏輯性、獨立性和批判性的特征,因此,高校在進行專業課程設置時,必須抓住學生的這些顯著特點,根據大學生群體實際的認知發展規律,既不能讓課程內容低于學生的實際水平,又要避免課程教學超出他們的認知水平;最后,專業課程設置還必須與社會的發展相統一。在實際教學中,知識的傳遞都是以教材作為依據。因此,在高校服務通航產業人才的培養期間,設置的專業課程還必須與社會的發展相結合,聘請行業頂尖人才對學生進行教學,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積極改進人才培養模式。在高校服務通航產業人才的培養期間,相關高校還必須分析我國現有的服務通航產業人才教育培訓和企業實習與短訓的情況,經過幾天民航總局指導,制定出融合企業與個人努力的培養機制,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全面的改進。在實際操作中,可以合理制定完善的激勵制度,在激勵制度制定的過程中,將企業運行培訓考核與待遇貢獻進行有效的銜接,以此健全行業的人才保障機制,挖掘服務通航產業人才在不同區域中的社會保障進展關系。在實際操作中,還需要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進行教學的改革,充分思考知識與技能培養和素質教育,集成理論層面的學習與工程實踐的學習,加強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極大程度上強化學生主觀能動性。為此,相關院校應以服務通航產業基礎實踐環節當作背景,從認識、設計、整合與檢驗幾個層面上整理訓練計劃,推動寓教于言人才培養模式的進展。
(四)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在高校服務通航產業人才的培養期間,要想培養出行業發展急需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相關院校還要打造出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因為教師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主要載體,只有打造出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才能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在實際操作中,相關院校還可以采用如下兩種方式培養“雙師型”教師:一是組織本校相關專業的教師導民航總局以脫產或半脫產的方式進行掛崗鍛煉,通過掛崗鍛煉提高這些教師的專業技能,使其成為高素質復合型的“雙師型”教師;其二是聘請行業頂級人才來校兼職,通過“傳、幫、帶”的方式,促進本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要想實現這一目標,相關院校還必須制定出合理的考核激勵機制,吸引并挽留更多的人才,擴充本校“雙師型”教師隊伍。
(五)提升學生創新實踐能力。除了上述幾點以外,相關高校在培養服務通航產業人才時,還必須創新教學的手段,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在實際操作中,相關高校還應在不同課程的教學中,靈活選擇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例如: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摒棄傳統“填鴨式”的灌輸教學模式,將其創新成師生與生生之間多維交流互動的教學模式,在工程技術學科的教學中,必須運用融合理論與實踐于一體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法,通過科學設置驅動任務,引導學生圍繞著任務開展合作學習。此外,相關高校還應積極與服務通航產業單位進行協調組織,積極引進產學研合作的教育思路,組織相關產業單位積極加入到通航專業課程設置工作上,并合理建設學生實驗訓練基地,組織引導學生在試驗訓練基地開展實習實訓,以此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為他們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成為符合社會與時代發展的高素質、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
綜上所述,在服務通航產業發展背景下,相關高校開展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研究課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在實踐操作中,相關高校必須以服務通航產業發展為基礎,建立人才體系框架,科學合理進行課程設置,積極改進人才培養模式,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并提升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推動服務通航產業的穩健發展,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鄺嘉.?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湖南高校音樂創意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戲劇之家,?2017(11).
[2]鄭曉晴,?秦昌盛.?地方本科高校轉型下的應用型藝術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藝術評鑒,?2019,?576(01):177-179+185.
[3]孫冬營,?李洪波.?產教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34(12):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