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琴
摘 要:核心素養概念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全程,尤其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加強數學觀念與問題意識等核心素養培養,能夠夯實學習基礎,更利于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最終實現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但對教師專業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不僅要鉆研教材,更要優化教學方法,以盡快實現知識技能與情感等教學目標,帶動小學數學教學改革。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從學科核心素養角度展開數學教學,反映出了數學學科的基礎屬性,更利于實現新課標改革提出帶動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從學生角度來講,加強核心素養培養,能夠帶動學生綜合能力提升,包括發現與思考、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與學習興趣隨之提升,其便能夠根據所學內容靈活轉變學習對策,最終學習到更多、更全與更加實用的數學知識。
一、強化數學觀念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學生對數學知識實現學以致用與融會貫通,能夠有效解決更多的生活難題,從而加深學生對數學學習價值意義的理解。傳統灌輸式教學方法受應試教育影響,相對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更注重學生成績與技能水平的提升,學生處于被動學習地位,對數學教學逐漸失去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為培養學生計算能力與多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當加強生活實際的練習,營造開放性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實現寓教于樂。如在“元、角、分”教學中,教師先引導學生回顧以往學過的100以內加減法知識,其次引領學生識別元角分人民幣,為了幫助學生吸收與內化知識,需要營造一定的情境。對此,組織學生展開商店購物的模擬活動,利用糖與粘貼等學生感興趣的商品,通過明碼標價與購買找錢的形式,激發學生對金錢購物的認識,了解人民幣的實際價值,并學會簡單的購物。除此之外,學生通過數字加減法,學會了多種付款方式,從而充分認識了元角分的關系。學生在購物中不僅鞏固了加減法數學知識,同時養成了愛護人民幣的習慣,潛移默化地增強了數學觀念。最后通過紅包的形式,讓學生比較出元角分人民幣的不同,間接培養學生注意觀察的好習慣[1]。
二、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教師應當善于利用這一學習特征,通過富有趣味的問題引導學生展開研究分析,從而培養學生提出、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100以內的加法與減法”教學中,教師首先讓學生通過口算等方式,鞏固以往學過的加減法知識。其次通過應用題引導學生完成數字計算,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算理,教師設計了“黑兔12只,白兔3只,一共多少只兔子”的問題,學生完成計算后,鼓勵學生進行問題一題多變,包括“黑兔12只,白兔比黑兔少9只”“黑兔12只,黑兔比白兔多9只”“白兔3只,黑兔比白兔多9只”等問題,并向同桌展開提問與討論,最終得出規律性結論與優勢互補。學生在兩步應用題的基礎上,通過變化條件可編出三步或四部的問題,更利于創造力與問題意識的提升。
三、培養數學思維能力
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更利于其數學知識技能在生活問題中的合理運用,教師應當積極轉變組織者與引導者等角色,根據學生抽象概念思維等學習特征,合理選擇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從而活化思維,逐步形成數學思維能力。如思維導圖的運用,能夠幫助理清數學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清晰的認識,從而在頭腦中建立知識網絡,實現新舊知識有效融合,也是對教師課堂教學設計的一種優化。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輕松攻克教學重難點,從而拓展思維方式,尤其是在面對復雜煩瑣的數學應用題時,通過思維導圖能夠更好地尋求問題解決方案。除此之外,運用一題多解教學方式,更利于學生思維活化與創新能力培養,減少了教師思維的干預限制,學生之間學會了優勢互補,從而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根據問題變化學習對策,更利于學習質量與效率的提升。在實踐中教師應當多利用錯題教學素材,打破學生思維局限,多角度分析問題條件,給出多個解題方案,讓學生多方面解決應用題,最終掌握更多數學思維方法,包括整體性與分散性思維等,以此夯實學習更加煩瑣數學知識的基礎[2-3]。
數學知識復雜煩瑣,對學生邏輯性與思維性等要求較高,但學生思維局限,對數學抽象知識理解片面,學習效率不高。為了幫助學生快速完成意義構建,掌握更多問題解決方法,教師應當靈活運用一題多解、一題多變、思維導圖與問題式教學等教學方法,加強學生層次性教學與針對性指導,讓學生在輕松和諧氛圍中活化思維的同時,幫助其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完善知識結構體系,快速養成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桑耿.淺析核心素養視角下如何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9(31):21-22.
[2]伍恒.淺談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J].中國校外教育,2019(31):24,26.
[3]張文會.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之運算能力培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9(31):53-54.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