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東升
【摘 要】隨著社會及經濟的快速發展,民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樂器演出關注度愈發提升。其中,薩克斯管雖然進入我國的時間相對較晚,但卻因其音色悠揚清亮、具有較強的表現力及感染力,而受到人們喜愛。相較于其他管樂器,薩克斯入門的門檻較低、簡單易學,是否掌握良好的吹奏技巧和指法是關系到演奏效果的關鍵。基于此,筆者結合自身實踐,展開對薩克斯教學中吹奏技巧與能力的培養問題探析。
【關鍵詞】薩克斯教學;吹奏技巧;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5-0189-01
一首悠揚的《回家》不僅引起了濃濃的鄉愁,也使更多的人結識了薩克斯。在我國的高等院校中,很多高校都增設了薩克斯教學課程。盡管薩克斯教學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基礎教學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需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關注。
一、薩克斯演奏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教學方式趨于單一。在薩克斯的學習中,教師引導作用不可小覷。作為一門樂器學習課程,不僅需要理論知識作為基礎,也應注重對學生良好興趣的培養。部分教師將識譜、樂理知識作為教學重點,或穿插名曲賞析,忽略了對學生演奏能力的培養。還有一些教師采用一概而論的授課方式,沒有關注到學生的音樂基礎、悟性的差異化,只將目光投注到薩克斯基礎扎實的學生身上,教學缺乏全面性,對于悟性欠佳、學習進度慢的學生關心較少或態度嚴苛,使很多學生缺乏繼續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造成了一定的消極影響,阻礙了學生薩克斯演奏技能的提升。
(二)教學理念亟待提高。雖然教師是薩克斯學習路上的引路人,但是學生才是學習的中心和主體。在薩克斯教學中,部分教師缺乏生本理念,多圍繞自身的教學計劃推進教學,未能將樂器學習特點與學生的認知、基礎情況相結合,在以“教”定“學”下,即便教師講解得事無巨細,技巧學習流于表面,也會使學生的技能掌握存在問題。
(三)學生的演奏基本功有待加強。薩克斯是一門非常講究基本功的樂器學習課程,初期學生的吹奏氣息、口型及指法等,都會影響音準、音色、音質及節奏的連貫性[1]。氣息不勻會影響對哨片的控制,在演奏時出現較多的雜音或飽滿度不夠;口型不對,會影響氣息的力度,使演奏不連貫;指法的掌握事關對音階的把控,需要教師悉心指導,使學生多加練習、記憶,為其演奏夯實基礎。
二、薩克斯教學中吹奏技巧與能力培養有效策略分析
(一)注重口型教學。口型是薩克斯學習中的關鍵一環,同時對演奏效果具有直接影響。很多學生對于口型掌握不到位,不僅演奏起來比較費力,音色方面也會受到較大影響。對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人情況,進行針對性指導。一般情況下,學習者的嘴巴小幅張開,將笛頭放入口腔中間位置,以上牙齒及下唇部對其進行固定。下唇部應輕覆于下牙齒上,保持唇部無縫隙。同時,面部肌肉應保持放松,上下唇部進行相互配合。避免緊張用力、嘴角漏氣、用力不當等問題出現,進而掌握良好的滑音、雙吐、泛音、單吐等技巧。
(二)注重氣息教學。作為吹奏型樂器,在教學中要格外關注對氣息的控制。只有懂得正確的換氣和呼吸方法,才能確保演奏效果。在吹奏中,氣息的運用應平穩,強弱控制得當。教師可以加強學生的腹部肌肉練習作為教學輔助,鍛煉學生的氣息掌握。此外,教學中也應給予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空間,使其感受氣息大小對音質的表現影響,并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學生能夠掌握較為科學的胸腹式聯合呼吸法[2]。
(三)注重對演奏習慣的培養。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對學生演奏習慣進行糾正。首先,教師應關注學生的演奏姿勢,只有正確的體態才能使練習更加高效。其次,應全情投入,使演奏更具感染力。最后,應幫助學生制訂科學的學習和練習計劃,鞏固其基本功如發聲和技巧的練習,以及長音練習、音階練習、顫音練習等[3]。
(四)展開信息化授課。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審美及表現能力,教師在進行薩克斯教學中,可充分應用信息化教學。一方面有助于促進學生掌握良好的演奏技巧,其分解的演示講解更直觀明了,使教學指導更全面;另一方面,可由此展開名曲賞析教學,讓學生展開個性化學習,使其感受薩克斯演繹之美,并由此展開小組合作學習,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進入了新時代,高校也更加注重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特別在美育方面,教學投入的力度也在持續加大。近年來,薩克斯教學受到了更多學生的喜愛,校園中學習薩克斯的人逐年增多。其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藝術情操、音樂愛好,且對于學生的心性修養及個性形成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致力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吹奏技巧和演繹能力,注重教學細節、幫助學生夯實基礎,進而不斷提高其薩克斯演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