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婷婷
摘 要:反觀當下小學階段的識字教學,很多教師都只是為了教學生識字而教,機械地告訴學生生字的讀音及寫法,卻忽略了漢字中蘊含的豐富的漢文化。從小學識字教學與漢文化有機結合的必要性出發,從漢字故事、字形演變和歸類識字三個方面談如何在漢文化的潛移默化中進行識字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漢文化
漢字是中華五千年文明中最璀璨的文明之一,是人類偉大智慧的結晶。它整齊規制,變化多端,且富有裝飾性,在歷史的長河中經久不衰,愈發美麗。同時,漢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使用時間最久的一種文字,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種在演變過程中沒有間斷的文字。漢字的創造和使用不僅豐富了中華文化,還對世界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漢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越來越大,首要的就是中國的漢字,更有不少外國人早已開始研究中國的漢字。那么,作為一個中國人,更應該認識到學習漢字的重要性,更應該意識到了解漢文化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明白這兩者是密不可分的。
如今很多語文教師缺乏對漢文化的了解,只是機械地把字的讀音和筆畫結構教給學生,沒有教給學生漢字中所蘊含的漢文化,沒有將識字教學與漢文化有機結合。導致學生對漢字的認識失去興趣,反而成為一種負擔,對漢字也是死記硬背。接下來本文將從三個方面簡單介紹如何將漢文化與識字教學有機結合。
一、從漢字故事中了解漢文化
漢字是我國歷史文化發展的重要產物,很多漢字里都藏著屬于它自己的小故事,而且小學生最喜歡的就是聽別人講故事。老師將一個個漢字編成一個個小故事,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從故事中認識漢字、了解漢字。這種方法可以使漢字在小學生大腦中留下深刻印象,使識字不再是一種負擔,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漢字變得生動起來。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不僅認識了漢字,還了解了漢字背后隱藏的漢文化。比如“醋”字,傳說在古代的中興國,也就是今天的山西運城,有一個叫杜康的人,他發明了酒,他的兒子黑塔也跟著他學會了釀酒。后來黑塔帶著家族移居到江蘇鎮江,他們釀完酒后覺得把酒槽扔掉太可惜,所以就把酒槽存放起來,在缸里浸泡。到了21日的酉時,黑塔剛打開缸,就有一種從未有過的香味撲鼻而來。黑塔試著嘗了一口,有一種酸酸的味道,從此以后,就把它作為調味品。因此,黑塔就用二十一日加酉把這種調味品命名為“醋”。學生聽完故事后,很快就記住了“醋”字的寫法。
二、從字形演變的漢文化中認識漢字
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漢字字形也發生了較大變化,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這七個階段的發展變化,從古代的繁體字到現代的簡體字,字形變得越來越簡單,使人們容易書寫和識記。
要想對現代的簡體字有深入了解,我們就應該從字形演變過程中追根溯源。比如教學生學習“馬”字的時候,教師將不同字形的“馬”字同時列出,將最早的甲骨文“■”、繁體字“馬”和現代簡體字“馬”做比較,讓學生直觀感受“馬”字的演變過程,感受筆畫的變化,從而對簡體字有更深的印象。甲骨文中的“馬”是指長臉、大眼、鬃毛飛揚和長尾有蹄的動物形象,用■借代口、眼、耳構成的頭部,而現代簡體字的“馬”字形更加簡單。“馬”的造字本義是指名詞“善跑的力畜”,比如馬車、千里馬、馬到成功等。在字形的演變過程中引申為形容詞“大的”,一般用于口語,比如馬桶、馬蜂。
從一個字的字形演變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漢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會到漢字并不是簡單的橫豎撇捺,對漢字從心底產生一種敬佩之情,進而產生一種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通過歸類識字系統地了解漢文化
中國的漢字雖然形態各異,但也有規律可循,因此我們可以運用歸類識字的方法進行識字教學。所謂歸類識字就是將相同類型的字歸納出來,放在一起找到相同點,集中識記。下面主要介紹按偏旁部首歸類識字的方法。
古人一般把左右結構的合體字的左半部分稱為“偏”,右半部分稱為“旁”,后來人們就把合體字的組成部件稱為“偏旁”。漢字中有很大一部分字是形聲字,所以偏旁可以分為形旁和聲旁兩類。如“媽”字由“女”和“馬”兩個偏旁組成,“女”是形旁,“馬”是聲旁。
但我們經常說的部首和偏旁不同,部首只是表義的偏旁。部首,是東漢許慎首創,他在《說文解字》中把形旁相同的字歸在一起,稱為部,把這些字共同的形旁放在字的首位,所以稱為“部首”。如“伴”“他”“仆”等字,它們有共同的形旁“亻”,“亻”就是“伴”“他”“仆”這些字的部首。
不同的部首都有不同的含義,比如“氵”跟水有關,“口”字旁跟嘴有關,“亻”跟人有關。在教學時,教師把具有相同部首的字放在一起,結合部首的含義,通過比較異同點集體識記,可以更好、更快地讓學生記住漢字。利用偏旁部首教學生識記漢字,從一個字可以聯想到一類字,從一個字的偏旁部首中可以了解到該漢字含義,極大地提高了識字效率。
綜上所述,漢字的學習是一個對文化傳承的過程,這種將漢文化與識字教學相結合的方法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有效地傳承燦爛的漢文化,從而提高漢文化在每個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讓漢文化在歲月的洗禮中愈發堅強,讓歷史悠久的漢文化走進每個中國人的心中,讓如詩如畫的漢字走遍世界的大街小巷。
參考文獻:
[1]吳蓓.基于漢字教學的小學語文“從漢字到漢文化”的過渡探索[J].語文學刊,2014(12):147-149.
[2]劉曉茹.如何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階段引入漢字文化[A].“決策論壇:區域發展與公共政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16:101.
[3]翁玉馨.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的漢字教學[J].讀書文摘,2016(4):203-204.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