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妍 (江蘇連云港市海頭中心小學)
基于小學生思想品德的發展規律,開展集體活動以及校內外的主題教育是一種較好的方式,只有讓學生參與到集體活動中,滲透式的教育才能發揮更好的作用。因此,就需要對小學主題式教育活動進行有效設計。
主題式設計活動要更突出完整、高效,整個設計活動要包括主題式教育活動這一理論的基礎、實施過程中的執行程序、學生對活動的反饋以及方案是否需要完善等流程。第一,主題活動的理論基礎。開展小學德育式主題活動必須要有充足的教育理論的支持,如以人為本等。第二,執行程序。教師要設計非常具體可量化的執行程序,從主題最開始的引入到后面活動的展開都要具體詳實。第三,對活動的反饋。對這一活動反饋的資料收集通常來說需要很長一段時間,要做的就是在主題活動開展之后對學生的德育活動的評價進行整理,從而對主題活動的成效進行集中反饋處理。第四,完善方案。在對活動的反饋信息收集完成之后,由信息的采集結果對該活動的方案再次完善。
為了加強小學生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教育,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師就要加強對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教學活動設計安排。如結合很多喜聞樂見的故事開展小學生的百家講壇系列活動,或在過年期間開展以春節、大年夜等為主題的活動等。
對于小學生來說,對法律法規的概念了解不多,他們的安全意識也不高。所以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活動設計時,要從他們的實際生活出發,加強其自我保護意識和安全意識。如傳授交通安全方面的法規制度和真實案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校園恐怖暴力等常見易受傷害問題。
對小學生進行主題式教育活動要和心理教育結合起來,并且要在家長的陪同下進行心理教育活動的設計安排。可以通過向家長發放一些宣傳資料、召開家長會以及在微信微博等自媒體上宣傳,將學校計劃開展的德育活動信息傳遞給家長,并且也向家長說明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讓家長和孩子共同形成親子一起成長的德育教育,家長和教師一起努力,讓孩子從小接受到學校和家庭對孩子德育教育的重視和培養。
要想加強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開展文明禮貌主體的德育活動至關重要。教師要教導學生從小要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與人共處。這對學生的一生都是至關重要的。如可以組織學生一起看視頻、表演節目、扮演小記者去采訪等豐富的形式,還可以組織學生一起討論、講故事。除此之外,還可以設立“文明天使寶貝”等榮譽稱號激勵學生主動參加,自覺遵守小學生文明行為規范,從小就打上牢固的基礎。
開展一系列德育主題活動可以激發小學生德育教育的熱情和動力,這一活動形式多樣,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和實際需求,通過在一系列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德育的影響,活動也會增加學生的實踐時間;這一活動也會推動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自我思考和相互學習,也就是說一個人學會評價別人才能更加客觀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更加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友愛互助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學生只有在集體活動中會更深刻地理解到何為紀律以及紀律的重要性,真正做到自律,在一系列的活動中,會讓學生進一步分清善惡好壞,從而了解社會、適應社會,為學生將來進入社會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小學德育主題式活動的設計不僅可以豐富教師的教學內容,而且會建立一個良好的德育環境,讓學生從封閉的校園生活中走出,尋求自由開放。在德育課改的實施下,小學生不再受到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的束縛,能更加高效地拓展思維,激發他們對學習的熱情。主題式教育活動作為一種新興的活動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與改變,隨著這種實踐的不斷豐富,這種新興的教育活動也會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