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花 (甘肅金昌市永昌縣第二小學)
如何實現低年級語文的“快樂識字”?完成三個轉變,促使學生由“學會”變為“會學”、由被動的學變為主動的學,就能達到讓學生“快樂識字”的目的。
在這一轉變的實踐過程中,最關鍵的是“喜歡”——讓學生喜歡識字。怎么讓學生喜歡識字?首先恰當地運用直觀教具。低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較差,單憑教師的講述或學生的想像,學生在識字時很難對某個字產生深刻的印象。遵循直觀性教學原則,尤其是利用多媒體電教手段,可以使抽象、復雜的識字教學顯得具體、明確而顯得簡單。通過色彩、形象、聲音把學生牢牢地吸引在艷麗、生動、動聽的教學中,不僅符合學生的形象思維,而且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其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者學習目標的達成與情感的認同是密不可分的,通過游戲活動、讀故事、唱兒歌等多種方式,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興趣,增強學生對生字、生詞的接受能力,需要通過活動方式的新穎別致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低年級學段識字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使其具有主動識字的愿望,不僅能恰當調動其樂學情感,促使其提高自主識字的能力,而且有助于綜合性學習,提升其協調能力。最后是表揚。低年級學生愛聽好話,因為其思想單純,只要教師一表揚,往往會激發其學習勁頭,表現出積極的學習熱情;而一旦受到批評,則會興趣大減,精神萎靡不振,學習注意力立時分散。為此,“學會‘哄’孩子”是識字教學中轉變學生學習態度的一招,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就越來越強,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就越來越高,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也就真正會落到實處。
現代教學理論告訴我們,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不斷形成和激發學生學習需要和動機的過程,識字教學的課堂模式就應該是關注學生識字過程的一種模式。例如“情景導入—自主識字—合作識字—探究識字—鞏固書寫”這一識字教學模式,就很好地關注了識字教學的過程。在“情景導入”環節,教師講究“形象”教學藝術,或用生動形象的物象,或用栩栩如生的活動場景,或用鮮明有趣的實物展示,或用色彩波瀾的簡筆畫等,為學生的學習創設如現實般的情境。在“自主識字”環節,教師讓學生運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認字識字,通過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其自主學習能力。在“合作識字”環節,通過小組同學間的互查、互幫、互賽等合作方式,讓學生在字與字的組合中組詞、讀字、知意,以培養合作精神,增強識字效果。在“探究識字”環節,教師出示生字,通過加一加偏旁、減一減偏旁、換一換偏旁、比一比偏旁、猜一猜字謎、編一編順口溜、講一講小故事等方式,探究加減之間、換比之中、猜編之后的形與義上的差異,并從中發現一些直觀的規律。在“鞏固書寫”環節,學生通過書寫鞏固生字生詞,在結構和用筆上加深對生字的熟悉程度。
順應兒童生理和心理特點,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游戲、活動、情境中識字,從關注識字技能的記憶保持到關注漢字在不同情景中的廣泛靈活的遷移,就能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等現實問題。如由循環識字向生活識字、游戲識字轉化。循環識字大多關注學生識字技能的記憶保持,在課前、課中、課后等不同時間段,以認、讀、寫等不同方式,循環認識出現的生字,以此達到識字目的。它針對遺忘規律,通過課程循環,抓準出現的生字,讓學生反復認記,以此認字識字。同時,提倡生活識字,把識字教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生活中的任何一個情景都成為識字的機會和場景。社會生活中的游戲永遠都是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法寶”。這樣,通過關注漢字在不同情景中的廣泛靈活的遷移而達到識字目的,其效果要比反復識記要愉悅得多、實際得的,效率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