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喜強 (福建龍巖市上杭縣實驗小學)
“整本書”閱讀成為小學閱讀的重點,如何推進“整本書”閱讀,如何更好地發揮“整本書”閱讀的效用?我們以“草原上的小木屋”為例,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感受文本的語言特色與魅力,來增進學生“悅讀”體驗。
在介紹《草原上的小木屋》一書前,在課堂上與學生共同探討旅行的意義。有人將旅行看作是生命的一種體驗。同樣,在面對一本書時,我們從閱讀中仿佛隨著作者的指引,來一場心路旅游,字里行間來品味旅游的樂趣。每個人都有夢想,在《草原上的小木屋》里,主人公生活的草原,就是很多學生向往之地。在該書的導語中“現在的我們見慣了寸土寸金的高樓大廈,習慣了人流密集的車水馬龍。如果我們現在有一個機會,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生活的環境,你會將自己的家園選在哪里?”學生的想象之旅一下子被打開,有的說面朝大海,有的說去草原放馬,有的說小橋流水,這些天真的夢想,無疑將追求空曠的自然、閑適的生活作為慰藉心靈的有效方式。隨后,我們在課堂上出示了幾幅關于草原的照片,并對書中的一些片段進行呈現,伴隨著美景,閱讀著文字,讓學生感受草原的魅力。由此,“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對草原之旅的發起,一下子讓學生充滿了閱讀期待。
讀整本書,就要從頭至尾去體驗文本的情感。在生活中,我們總會有一些缺憾。同樣,文學作品,往往也是對生活的一種表達。在《草原上的小木屋》里,作者的匠心獨運,我們可以將自己與作者進行換位思考,來感受書本的親和力。在閱讀前,筆者提出一個問題“如果你是作者,你會怎樣來設計人物,你覺得家庭里應該有那些成員?希望他們具備那些品格和特點?”有學生提出“希望有一個勇敢的爸爸,善良的媽媽”;有學生提出“希望家庭成員里有一個妹妹,這樣不孤單”;還有的學生提出“在溫馨的家庭里,還應該有一條忠實的小狗,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無窮樂趣”。很顯然,我們的提問,打開了學生對文本的想象,也讓“整本書”閱讀得以很好的開啟。我們通過比照作者的構思,書中有勇敢能干的爸爸,溫柔賢惠的媽媽,還有懂得分享的姐弟倆和一條叫杰克的小狗。這些都是學生希望有的人物,為后續閱讀交流做好了鋪墊。
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的熱情,多源自對文本情節的熱衷。很多學生都認為,好的書籍應該寫一個有趣的故事。對《草原上的小木屋》我們結合書本內容,翻看目錄,根據目錄來梳理內容,了解情節發展,幫助學生構設閱讀地圖,增強對書本情節的理解和認知。如“來到草原”“建造木屋”“幸福生活”“無奈離開”,從而體會“一波三折”的故事特色。當然,在介紹“整本書”閱讀時,通過對篇章結構的梳理,我們要突出書本的寫作特色,要能夠涵蓋具體的情節,呈現學生易忽視的文本結構。通過制作閱讀地圖,有力地幫助學生構建對書本的整體認知,也從中獲得謀篇布局的寫作方法。當然,在繪制閱讀地圖時,也要根據書本內容及呈現順序,有選擇的設定。
對于“整本書”閱讀,我們要教會學生不同的閱讀方法。如掃讀、略讀、精讀、跳讀等。對于不同的文本內容,可以靈活選擇閱讀方法。如學生感興趣的地方、有閱讀價值的部分,可以進行深度精讀;在“來到大草原”時,對草原的美景描寫,可以精讀,也可以穿插相關彩色插圖,讓學生從中領略草原風光,摘抄優美的句段;在“草原生活”中,并非總是幸福的,也會有一些危險。我們可以引入一段錄音,讓學生從聆聽中感受草原之險。教師還可以圍繞文本內容展開主題探討與交流,使學生加深對人物、故事的理解和認知。當然,教師的指導是必不可少的,有些部分,教師要精心點撥,讓學生豁然開朗;有些段落,教師要與學生共同分析,讓學生全面認知,提高鑒賞水平;有些章節,教師可以展開主題探究,多元化解讀文本。
總之,整本書閱讀教學要真正做到基于兒童立場,真正為兒童服務,幫助他們豐盈人生底色,促進生命成長,完善精神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