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qū)溫泉鎮(zhèn)第一中心小學 曾海霞
對于我國傳統(tǒng)的閱讀培養(yǎng)方法來說,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主要是強調“傳遞知識”這一概念,與此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發(fā)展能力”的重要性,使得很多小學生自身所處的教育環(huán)境對其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對于傳統(tǒng)的閱讀培養(yǎng)方式來說,往往更加重視“傳遞知識”,并沒有重點強調“發(fā)展能力”,很多學校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并不重視,只是強調如何完成教學任務,這也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耗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也很難保證對重要知識點完全掌握。對于校內課后托管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時間段,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來對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閱讀水平進行培養(yǎng),從而使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可以體現(xiàn)出一定的自主性。傳統(tǒng)的閱讀培養(yǎng)方式使得學生的學習較為死板,只是一味地尊重權威,灌輸式教學模式所產生的必然結果就是使學生在教師權威面前保持沉默,這一系列的問題存在也導致了現(xiàn)階段部分農村地區(qū)小學生的語感培養(yǎng)效果較差,閱讀理解能力也不高。
對于農村小學來說,學生大多都是出生在農民家庭,在農忙時節(jié),農民要務農,在農閑的時候,很多當?shù)剞r民都會選擇進城務工,這也就直接導致了小學生放學之后的監(jiān)管成為問題,這時候,校內托管教育的模式應運而生。實際上,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托管教育的理念就已經在我國開始流行,經過二十幾年的完善與發(fā)展之后,現(xiàn)階段社會上的很多托管教學機構的自身服務質量依然還存在參差不齊的情況,這也導致了諸多安全隱患的存在。應學生家長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要求,校內課后托管服務誕生,同時,政府部門以及教育職能部門對于這一舉措也非常贊同。在校內課后托管教育的過程中對學生自身的閱讀意識以及閱讀能力進行培養(yǎng)提升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1)實施方法。由于受到我國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很多教師在對小學生展開語文教學的時候,應試教育理念是其所遵守的首要教育原則,教師往往更加注重讓學生考取高分數(shù),而忽略了對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語文學習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對學生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以及提升,這就需要學生有較大的閱讀量,從經典文學作品中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以及完善的思想道德體系,這也與現(xiàn)階段我國所提倡的素質教育理念更加吻合。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校內課后托管的時候,對學生閱讀習慣進行培養(yǎng),教師要列出適合現(xiàn)階段小學生閱讀的經典課外書目。例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伊索寓言》等等,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要注意進行文學作品的引導閱讀,通過口述的方式向學生講解作品中的經典情節(jié),引發(fā)學生閱讀的好奇心。
(2)取得的效果。經過三個月的校內課外托管閱讀教學之后,應用訪談法的方式對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及閱讀熱情進行了分析。訪談法主要是指通過研究者與被研究者的單獨交流對相關目標信息進行收集。在接受訪談的50名學生中,發(fā)現(xiàn)有超過70%的學生自身的閱讀興趣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很多學生都可以流暢地講述一些經典的童話故事。同時,學生自身的閱讀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已經不是單純的憑借好奇心展開的獵奇式閱讀,開始逐漸形成自己的文學品味以及閱讀理念,不會輕易被一些漫畫讀物以及口頭笑話之類的圖書所吸引眼球。但是與此同時,也有一部分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依然不大,帶有一種被強迫的、想要完成任務的心態(tài)去閱讀,這與學生的語感理解能力較差以及注意力難以集中有很大關系。
(1)以提升文本閱讀量的方式對小學生的語感進行培養(yǎng)。在我國《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了“要讓學生的文本閱讀更加充分,使學生在文本閱讀的過程中感知閱讀的樂趣,從而起到對學生語感進行長期培養(yǎng)的作用,同時,在文本閱讀的過程中也可以使學生的情感得到熏陶?!币雽崿F(xiàn)對學生語感的有效培養(yǎng),應該以課外閱讀為主線,強調學生對閱讀方式進行靈活選擇,避免學生出現(xiàn)一味傻讀以及死讀的情況,這樣很難起到對學生語感進行培養(yǎng)的作用。教師應該讓學生進行適當?shù)恼b讀、朗讀以及默讀,讓學生一個人靜靜地體會文本閱讀的快樂以及文本中所運用的語言表達方式。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拈喿x示范,從而使學生對如何正確閱讀有一定的認知。
(2)以品味體會文本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想要對其語感進行提升,最為有效的方式就是提升小學生的閱讀量。同時,教師應該注意對學生進行一定的閱讀引導,這是非常關鍵的,讓學生更好地找到閱讀方向以及閱讀方式,咬文嚼字的閱讀可以使學生對文本的表達方式有更加清晰的認知,同時也會使學生對文本中的詞語、句子應用方式更加敏感,有助于提升學生自身的閱讀水平以及閱讀感知能力。對于一部文學作品來說,小學生如果讀過一遍很難保證對文本的內涵有清楚、全面的認知,需要對其進行細細品味,反復揣摩,這樣才能夠發(fā)現(xiàn)文章的妙處,同時也促進了學生語感的提升。
首先,小學生在進行教材擴展閱讀的時候,可以嘗試應用反復吟誦的方式來對語言意境進行熏陶。在進行文本閱讀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對文本語句的節(jié)奏以及感情色彩進行把握,對文本內容進行反復的推敲以及品味,從而使學生對文本中的語境以及節(jié)奏有更加具體、清晰的理解。
其次,要注意進行語句比較,品味語言的神韻。教師在對學生的閱讀意識以及能力進行培養(yǎng)的時候,應該注意應用文本語句比較的方式,從而使學生的語句敏感程度得到提升,可以清晰地意識到語句表達過程中所存在的具體與粗略、形象與抽象、準確與牽強,這樣一來學生對于文本表達中所應用的句子水平會有清晰的認知。同時,學生的語感也會得到升華,有助于學生更加準確地抓住語句中的關鍵字詞,在對語句進行咀嚼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體會出語句中的神韻,從而更加真切地領略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心境,與創(chuàng)作者達成了情感上的共鳴,這對提升學生語言敏感度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最后,教師在開展校內課外閱讀活動的時候,還應該注意要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這樣可以使小學生自身的語言體驗更加豐富。無論是何種教學方式以及任何學科的教學,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使學生更好地認知生活,最終所起到的都是為生活服務的作用。
因此,生活體驗是語感生成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師也應該充分意識到這一點,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引導學生講文本上的內容與日常生活相連接,要讓學生養(yǎng)成設身處地對文本所描繪情境在頭腦中進行具象化體現(xiàn),從而使得學生的閱讀感受更加真實。
隨著農村留守兒童數(shù)量的不斷增加,學校方面在展開校內課外托管閱讀活動的時候,應該注意與現(xiàn)階段小學生自身的實際閱讀習慣相符合,要想提升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以及對詞句掌握運用的綜合能力,就應該對傳統(tǒng)的閱讀培養(yǎng)方式進行優(yōu)化創(chuàng)新,從而使學生的閱讀自主性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