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鎮希望小學 周海英
二十一世紀是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對新型教育人才也有更高的要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教學的基本條件,所以教師需創造多元化教學法,鞏固學生基本美術知識,進而在教學過程中逐漸提升學生美術審美,激發學習熱情。解放學生想象能力,開發頭腦運行速度,避免讓學生的思想被禁錮在某一區域,形成固有思維,讓生活成為他們最好的老師,最大化實現實踐導入教學與美術課堂并行發展。
第一,在未實施課程教育改革前,多數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不高,是由于在傳統教育格局的影響下,很多教師認為創新教學方案可能會存在困難與問題,因此不愿意嘗試,導致教學方式主要為單項輸出知識、質量不高的獨白式教學。而學生在這種教學氛圍下也將美術教學當作了“休閑娛樂”課程,并未從教學中獲取有價值的知識來提升自我色彩感知能力。而老師也側重于講述理論知識,忽視安排各種教學活動,以增加學生的課堂練習,導致教學氛圍枯燥,學生課堂學習興趣不高,久而久之,學生的注意力也會從美術知識學習轉變成在課堂上自娛自樂。
第二,導致學生色彩感培養效果不佳,是由于教師未明確學生與自身在課堂上的角色,自顧自地將“教師”放在了課堂主體地位。但顯然是相反的,教師只能作為學生的引路者與輔導者,而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因此導致教學質量落后。另外,教師也要注意提升自我教學能力,與時俱進,更新教學信息,才是老師不斷深化自己的關鍵手段。
第三,普遍狀況下,我國小學美術教學方式是讓學生臨摹教師的原畫,并未注重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自我創造與聯想,桎梏了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并且此種教學方式是致使學生無法挖掘自身的色彩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接下來的學習中也會受到阻礙。每堂美術學習課程,學生都是在被動地接受教師賦予自身的色彩感受,學生無法自我發揮,長此以往,學生會喪失了對美術學習的興趣與自主性,也體現了臨摹教學法一直是美術課堂的弊端。
1.接觸美術繪畫工具,增加學習興趣。從心理學上分析,小學生正處于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心的年齡段,身心發展較為迅速,因此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較強。教師便可利用這種心理特征探索教學方法,讓興趣成為最好的老師,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培養色彩感知力。由于美術課程教學的藝術性,因此教材中的知識教學都可制定出實踐教學內容,學生的參與度會更好。學生也許對各種各樣的美術作品無法完全理解,但是可以實際觸碰到的美術工具卻可以調動他們的好奇心,例如彩紙、畫板、水粉顏料等,所以教師可在教學前盡可能多地準備教學工具,讓每位學生都可以使用。
例如,教師在講解到《泥巴真聽話》這節課程時,需要為學生準備足夠數量的教學彩泥和細片兒的小木板等等,讓學生按照老師所示的教學圖片,盡情發揮想象,用手中的彩泥捏出圖形,然后使用小木條再重新描畫細節。如老師可以說:“大家來看一下黑板上老師給的圖案,我可以給個提示,上面畫的是一個動物。你們可以自己捏捏看,然后老師會找出捏得最像的同學,獎勵他一朵小紅花。”這種興趣教學法能鍛煉學生手腦共用能力,學生也能在美術用具的興趣引導下,感受多種多樣的色彩。為了提升色彩感知能力,教師可以循序漸進地更換教學圖片。例如,從顏色單一的動物轉換為色彩多樣的花朵或者景色,而美術教學工具也會逐漸增多。在多種色彩的沖擊下,加之利用實踐教學,能加強學生對色彩變化的記憶。由此可見,教師若學會合理利用繪畫工具,就可將其作為美術色彩感培養措施中的基礎手段。
2.增加游戲教學,提升課堂活躍性。小學生年齡較小,因此性格會格外活潑好動,能讓他們在課堂上安靜下來的最佳方法,便是在美術課堂中合理地融入游戲教學活動,適當地調動課堂氣氛。老師們不應該一味地限制孩子的天性,而是要學會抓住多數學生好玩的特性,打破傳統教學所傳輸的固有思想,利用充滿樂趣的游戲教學,讓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氣氛更加輕松與活躍。如此教學下所教授的認知色彩以及各種美術知識,相信學生會吸收得更快,也使學生能長久維持對美術教學課程的新期待。教師也要盡量使每節課都充滿教學特色,讓每次參與的學生都會有不同的感受與體驗。
例如,教學《會變的盒子》一課時,組織學生收集廢棄盒子,觀察其種類和用處,在課堂上組裝出房屋、汽車等,并用彩筆與彩紙等工具裝飾一下,作品獲勝者便可以得到教師準備的小禮品。這樣能激發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可借此向學生們輸出保護環境、變廢為寶的綠色教學理念,使其明白合理地節約與改造也能美化周圍環境。
3.擴大美術教學空間,適應感知變化。很多老師都反映學生在看到未接觸過的水粉顏料時,會產生莫名的興奮感,即便沒有很好的顏色搭配力,但他們喜歡將不同的顏料調在一起,這也從側面體現出學生有樂于嘗試新鮮事物與色彩搭配的勇氣。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作畫,比如有些學生喜歡用手蘸取顏料繪畫,甚至使用吸管吹出自己的“作品”,但只要不影響教學質量,教師也不必多加限制,鼓勵學生表現自我創造力。
例如教師在講解《四季的色彩》一課時,首先可以提問、“當你想到春、夏、秋、冬時,首先想到的是哪些顏色可以代表四季呢?”學生的答案一定是多種多樣的,但大部分答案都比較接近,如“春天可以是淺綠色,夏天是深色、綠色和藍色,秋天是黃色,冬天是白色”。之后老師可以在提前制作的課件上展示出幾組優秀的畫家描繪四季的作品,避免學生在課堂開展前便將思維固定在了一處。受到優秀畫作的影響,學生的思維會被打開,進而培養色彩感知力。老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四個小組,分別負責春、夏、秋、冬四季的繪畫,開放式教學給予學生更大的發揮空間,讓他們發揮想象力,用水彩顏料的搭配畫出自己理想中的季節。
到目前為止,我國教育力量正在逐漸壯大,學生的受教育環境相較以前也有了很大提升,各種新型教育理念的傳入也讓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如果做出適當改變,會讓學生在獨自運用色彩的時候,色彩搭配力與使用靈活性更加優秀,以免學生表現色彩的方式與教師出現差異時會懷疑自我,削弱創造的勇氣。總而言之,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若要提升學生的色彩感知力,教師首先便要解決教學問題并積極創造教學對策,才能培養學生在用色搭配上有所進步,對于加強學生的美術綜合素養有較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