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寶應縣西安豐鎮中心小學 周士兵
自主學習過程實質上是讓學生去綜合運用數學語言的過程,通過課程內容與教學資料的選取,在數學學習中逐漸產生自學的動力,并在自學過程中能夠逐漸形成自己的學習節奏,從而能夠合理安排數學課程的學習進度與復習策略,發揮出自主學習的多樣性價值。同時,高年級學生由于大量解題經驗的積累,容易在自學活動中走入誤區,鉆進解題的死胡同或者仍舊沿用老一套的解題模式,對于數學能力缺乏運用,自主學習也沒有體現出其應有效果。所以,數學教師需要適應教學需要,從自主學習的引導策略出發,從自學能力的提升來優化教學效果,進而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核心目標。以下通過數學授課的多元教學體現來導向自主學習過程,能夠為數學教學的發展出一份力。
高年級的學生需要在數學教學中通過自學來探究問題的本質,對課堂上不會的知識點進行延伸拓展,在教學中能夠制造“混亂”,對學生具有良好的作用,改善教學氣氛。數學課堂之中,積極的教學活動有助于學生學習參與積極性的提升,在教學中對高年級的學生表現出了極強的吸引力。同時,在和諧氛圍的學習導向下,學生能逐步嘗試自主學習,處理不同的知識問題,培養數學語言能力。在后續的教學中,通過自主學習知識的模式,能夠學會處理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從而提高自主學習效果。而數學教學中自主學習的引導,可以通過更為有趣的形式導出,在學習中強調學生對課本的理解,采用一些生動形象的比喻來提高畫面感,將抽象的數學文本與公式定理進行轉化,使學生在數學自學中產生更強的推動力,在心理層面發揮出學習自主性,使數學學習氛圍更加良好。例如,在五年級上冊《小數除法》的教學中,教師需在課堂上通過導入搭建融洽的氛圍,在情境的渲染下,使學生對于數字產生直觀感受。通過對課堂教學氣氛的活化,能夠為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創造良好的條件。面對用去尾法、進一法計算近似值的過程,學生能夠自主探索不同方法的適用情境,從金錢的核算到體育成績的整合,在小數除法的自主學習中,學生能明白哪些該舍去,哪些該留下,從而為數學學習提供一份不一樣的學習體驗。在自主學習的形式下,高年級學生能對數學知識及其應用范圍產生明顯的興趣,領會數學學科的簡潔美、精確美。
在學習氛圍的營造過程中,教學環境與人物行為相互促進,通過和諧的交流形式與數學概念理解過程,學生能夠提高對數學學習的參與感,嘗試用自身的能力與他人的信息進行交互,減少對教師的依賴,展開自主學習過程。同時,在學生的學習心理上也能產生誘導,在自主化的學習嘗試中使學生產生學習上的自信,給后續的能力培養打下堅實基礎。
學生喜歡展示自己,喜歡出風頭,贏得小伙伴們的贊許。基于此,數學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征,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發揮主觀能動性,突破數學自主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通過良性競爭來引領數學學習過程。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在解題比賽獎勵的驅動下,激發出學生對于比賽的熱衷,促使其在數學學習中展開競爭。而這也是另一個層面上自主化學習的解讀,比賽的教學應用能夠帶來持續而深遠的影響,更多的學生為了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獲得教師的贊許與小伙伴們的欽佩,會在學習中不斷努力,從而實現自主學習的優化。例如,對于五年級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教學,數學教師可以在完成講課后組織學生開展計算大賽,在比賽中給定一個不規則物體,讓學生分別計算出其表面積與體積,用時最短者獲得勝利。盡管這個比賽有些粗糙,但是在榮譽感與表現欲的驅使下,學生投入到對幾何體的組合與拼接的學習過程中,在練習中熟練掌握知識技巧,集中突破幾何體的切割知識難點,為比賽做好充足的準備。這樣的數學教學凸顯了學生的競爭心態,激勵了自主學習意識。
應用解題比賽策略,引導學生在活動中自主探索與思考。給定數學學習目標,學生能夠清楚地知道自身想要什么,教學過程在自主學習中得以簡化。良性的競爭也能形成良性循環,對數學教學發展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很多時候,教學效果較差不代表教學策略沒有成效,也可能是學生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或者學習方向。常規的教學模式忽視了這一點,因而更容易將教學效果不佳歸咎于教學策略本身。基于此,數學教師需要巧用問題設計,使學生明確階段性的學習目標:我這一步要干什么?是解題?是鞏固知識點?同時就某一知識體系進行確切的發問,用一連串的問題概括知識要點考查高年級學生對知識的把握程度,優化自主學習效果。例如,對六年級上冊《比》的教學,教師可以進行科學引導,從問題導入。在良好的設計下,分別對“比”這一概念進行提問:比的實際作用是什么?它與除法有什么關系?比具有哪些性質?如何化簡求最簡整數比?在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與思考下,數學教學在自學導向上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在主動參與中給學生開拓思維的空間,深入地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確立學習導向,學生更具動力,在數學學習中體現出個人的自主性。
像這樣,通過問題的設計,在問題的接力下完成知識的接力,面對實質性的數學概念分析其成因與應用,從而拓展學習,使數學教學產生實際效果,發揮出更好的作用,為學生提供學習與能力提升的方向,落實自主化學習進程。
總之,針對高年級的小學數學自學引導,教師明確學生的知識基礎,正視其豐富的學習體驗,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在自學體系中產生明顯的導向,在數學能力的發展中給學生指明道路。學生在課堂之外能夠以興趣或者知識探索為中心展開學習活動,對比理解相關的數學知識內容,將自身的認識與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相融合,加深學習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