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磨頭鎮磨頭小學 陳 晨
近年來,農村學生的家長外出打工的人數很多,不少學生便成為“留守學生”,家庭教育匱乏,不少學生出現了跟不上正常教學進度的現象,以致學習態度消極,學習興趣淡薄,缺乏學習的自信,上課無精打采,厭倦學習,害怕考試,尤其是在數學學習上更是缺少獨立思考、刻苦鉆研的精神,再加之數學這門學科本身就很枯燥,漸漸地形成了不少數學學困生。筆者,作為一名一線數學教師近年來著力進行了農村小學三年級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的研究。
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出一種“三年級效應”,這種“三年級效應”研究認為學生入學后面臨著重復的教學,課堂上易分神,不注意認真聽講,養成了不良的學習習慣,升入小學三年級后成績便急劇下降,與一二年級的情況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這樣的“三年級效應”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
造成農村小學三年級數學學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不少三年級學生在數學學習上“有疑不問”,便淪為學困生。因為學生“有疑不問”,問題便會越積越多,以至于知識上的缺口越來越大,自然導致數學學習越來越困難,當問題越積越多的時候,就會堵塞學生的思維通路,讓學生很難再條理清晰地思考問題,再難以取得優異的數學成績。其二是不少三年級學生不重視預習與復習。“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不少三年級學生很少有預習與復習的良好習慣,故在數學學習上常常處于被動狀態,對數學學習感到異常吃力。其三是不少三年級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好好聽課,不重視課堂幾十分鐘的時間,而教師講課的內容常常是如珍珠一樣串連在一起的,是環環相扣的,如果學生在某一時段覺得教師所講授的內容是簡單的甚至是無趣的,就選擇不認真聽講,再想重新跟上教師的教學思路和進度就不會如此簡單了。其四是不少三年級學生不懂學習規劃,缺乏對時間與目標的具體規劃與管理,由著自己的性子來,數學學習效率自然低下。其五是不少三年級學生比較懶惰。懶惰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大“攔路虎”,不少學生懶于做題,懶于看書,懶于總結,因為懶,所以淪為數學學困生。其六是不少三年級學生粗心大意,缺乏嚴謹踏實認真的良好習慣。
農村三年級數學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上述六種原因主要是分析了學生的“內在”原因,還有一些“外在”因素,如社會因素,不少學生喜歡玩游戲、沉迷網絡;家庭因素,不少學生多是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外出打工,缺乏父母的有效監管與呵護,思想、心理、行為難免產生偏差,影響了學習,從而淪為學困生。此外,還有教師因素、教材因素等。
筆者作為一名一線數學教師,近年來著重進行了農村小學三年級數學學困生轉化的策略實踐探究,轉化三年級數學學困生需采用科學、合理、有效的方式、方法、策略。
轉化策略一:激發三年級數學學困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數學學困生學好數學的“最好的老師”。唯有調動起三年級數學學困生對數學學習的濃厚興趣,才能調動起他們對數學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數學教學中教師更應加倍地尊重學困生、愛護學困生,教師給學困生一個溫暖的眼神、一次親切的微笑、一個簡單的手勢也許會溫暖學困生,教師應特別重視發現學困生在數學學習上的“閃光點”,如書寫工整、對某一個數學問題的獨到解法、作畫清晰等,教師都應及時贊美、夸獎、表揚,讓學困生感到教師特別地關愛自我,欣賞自我,從而成就自我,讓學困生進一步增強自尊,樹立自信。
轉化策略之二:構建科學完善的獎勵機制
教師應善于發現農村小學三年級數學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多表揚三年級數學學困生,多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并及時的激勵,可以多設立一些對學困生的獎勵機制,對學困生的點滴進度都予以獎勵。比如,讓學困生每天做20道數學題,昨天做對8道,今天做對11道,這便是進步,這就需要獎勵,可以獎勵學困生紅五星、小紅花等,也可以獎勵學困生練習本、鉛筆、橡皮等學習用品。對學困生既需在心理上去滿足他們,有時也可以通過物質性的獎勵,讓學困生體驗感悟數學學習的成功感、愉悅感。
轉化策略三:幫助學困生探究適合自己的最佳學習方式
教師應因材施教、因人而異。認真分析研究不同的學困生的不同特點,力求對癥下藥,幫助不同的學困生找到自己最喜歡的適合自己的數學學習方式、方法、策略、途徑。比如,有的學困生由于粗心,常常導致計算題失誤,這類學困生教師就需教育他們做事宜踏實、宜嚴謹、宜細致等。有的學困生解決數學問題的策略常常發生偏差,就應對這類學困生進行解決數學問題的策略多進行指導,如指導學困生多學習畫圖的策略,多學習比較的策略,多學習假設的策略,多學習替換的策略等,教師應科學合理有針對性地引領、點撥、指導不同的學困生自主探究到適合自己學習數學的最佳方式。
三年級是小學階段極其重要的“轉折期”,對學生一生有極其重要的影響。農村小學三年級數學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學生自身的因素,也有不少“外在”因素,教師應積極探究轉化三年級數學學困生的策略,力求“轉”在學困生生理與心理特點變化明顯;“轉”在學困生的情感發展由易變性向穩定性的過渡;“轉”在學困生由被動的學習主體向主動的學習主體的轉變上。教師應理解三年級數學學困生成長的需求,努力改變學困生的學習環境,從生活入手,努力提高三年級數學學困生的數感,分步推進,努力加強學困生思維能力、想象力的培養,進一步提升學困生的數學綜合素養,讓學困生逐步變為中等生,甚至變成學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