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龍塘學校 吳艷萍
知識的掌握需要一個學習、鞏固和內化的過程,而課后作業在這整個過程中都起著重要作用。也就是說,對于小學階段的教學而言,學生的年齡較小,而數學知識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學生在知識學習和理解上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及時進行引導和強化。而課后作業恰好可以起到這樣的作用,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力和應用熟練度。因此,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多角度優化小學數學課后作業設計的策略進行探究,以期能夠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
據調查,很多小學生都不喜歡做課后作業,一是因為學生年紀小,活潑好動,課后作業占據了學生游戲娛樂的時間;二是因為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大多是知識點的無聊堆砌,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基于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課程內容的特點來增加作業的趣味性,給學生帶來新鮮感,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做作業。這樣一來,既能發揮作業的效用,也能讓學生感受到做作業的樂趣。
例如:在對《觀察物體(二)》進行作業設計的時候,因為教材中提供的學習模型都是規規整整的小正方體,學生在學習了一節課之后很容易產生視覺疲勞和心理疲勞,所以我特意了解了學生喜歡的游戲和動漫,用游戲和動漫中的物體,如寶盒、首飾、刀劍、動漫人物等來代替小正方體進行基礎知識的鞏固,如:我將在學生中非常受歡迎的絕地求生游戲中的“落地成盒”的盒子用在了作業中,給出其立體圖,又分別給出三幅平面圖,讓學生判斷這三幅圖分別是從哪個方向看到的。這樣設置大大增加了作業的趣味性,學生在看到作業時沒有任何抗拒,反而迫不及待地開始思考起來。所以,教師要善于將學生的興趣愛好融入作業設計中,提升作業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在素質教育理念的要求下,越來越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這也是時代發展對學生提出的必然要求。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進行課后作業設計的時候,要有針對性地加強作業的探究性,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分析和思考獲得更多的知識。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增加作業的層次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而且還可以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也有利于學生學習自信心的提升,一舉多得。
例如:在對《數學廣角——雞兔同籠》進行作業設計的時候,因為雞兔同籠問題是一個非常經典的數學問題,這個問題的深入探究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一種非常好的鍛煉,所以,在課后作業中,我給學生設計了一道雞兔同籠題目,并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1)求出雞、兔的具體數量;(2)試著用不同的方法求解此題;(3)若將題目中的“雞兔”換成“貓狗”“象蟻”,是否還能用同樣的辦法求解?為什么?
這三個問題層層遞進,問題(1)讓學生鞏固了雞兔同籠問題的基礎求法,問題(2)意在幫助學生開拓思維,讓學生擁有一題多解的意識,問題(3)則是引導學生領會替換的數學思想。通過對這種探究性題目的解答,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會得到提升。
以往的課后作業大多都是紙質形式,由學生獨立完成,而且作業內容相對單一,很難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所以,教師在設計數學課后作業的時候,應當立足于教學內容,在作業形式、呈現狀態等方面適當增加作業的靈活性。這樣一來,既有利于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又能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并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對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大有幫助。
例如:在對《三角形的特性》這一課進行課后作業設計時,我改變了以往的作業形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作業。具體來說,我讓學生觀察三角形在生活中的應用,結合課上學習的三角形的特性的相關知識,從自己感興趣的方面入手,設計一個實物模型,最后以小組報告的形式對模型的設計理念、應用到的三角形知識以及設計這個模型的意義進行具體闡述。等學生完成作業,我會在課堂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展示和交流。這次的作業形式和以往完全不同,學生在聽到這樣的作業要求的時候,紛紛表現出了躍躍欲試的表情,并且完成得非常好。由此可見,在課程內容合適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適當增強作業的靈活性,鍛煉學生的多種能力。
總而言之,在小學階段的教育中,數學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對學生未來的發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教師不僅要做好數學課堂教學,同時也要注重課后作業設計,設計出有新意和深意的課后作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