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慶市桐城市同安小學 龍 玉
小學數學的核心素養發展要求學生應該具備數學思維、數學計算能力,合作教學的方式能夠很好地迎合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在進行合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深入地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態與能力,進行有效分組,同時也要考慮到學生之間的性格特征與情感關系,合理地設計問題,從而引發小學生對數學的思考,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以下是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實踐所總結的教學經驗,希望能夠為小學數學課堂教育發展做出微薄貢獻。
小組劃分是進行合作教學的首要前提,也是合作學習的重要基礎。我們常說:“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只有學生之間的小組劃分足夠合理與科學,才能夠為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那么如何優化組合,強化學生的合作學習?需要小學數學教師精心地設計。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考慮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情感關系,從而形成“互幫互助,組內層次分明,組外平等競爭”的學習關系,同時也要關注小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從而在數學課堂中積極地表現自己,為學生的教學活動起到推動作用。
例如,教師在教學《分數混合運算》時,為學生開展了一個小組競賽活動,用小學生的勝負欲來調動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能力。首先,教師發布一個任務:將計算練習冊中的分數混合運算寫完,并且組內評閱。學生開始進行自主計算,但是有些計算能力比較好的學生可能會率先完成,那么他可以幫助那些數學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進行計算檢驗與講解,幫助其他學生提高數學學習的能力,同時也能夠鞏固自身的數學知識與能力。最后,當每個小組都完成任務之后,教師進行檢驗,將用時最短、正確率最高的小組評為優秀小組,并且進行獎勵。通過競賽的形式能夠幫助教師得到學生的反饋信息,同時也能夠檢驗學習小組是否合理與科學。
合作教學的方式尊重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應該巧設問題,指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問題的設計應該根據學生的數學能力與發展規律,既能夠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究欲,同時又不會太難或太簡單。太難的問題會讓學生感到壓力,從而產生“退卻”的心理狀態,太簡單的問題會讓學生感到毫無意義,都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通過問題將學生引導至正確的探究方向,從而提高學生課堂探究的質量,讓小學數學課堂更具科學與效率。
例如,在教學《圖形的運動》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圖形有哪些運動方式嗎?下面小組進行探究。”學生在探究之前會自主思考,此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鐘表的時針是旋轉移動,那么怎樣看它轉了多少度呢?”學生帶著教師的問題走入探究之中,并且將自己的思考結果與小組內的成員進行討論,最終發現只要知道每個數字之間是多少度便可以進行估算。當學生的數學知識探究有了一個成果之后,學生的數學學習信心也會隨之增加,進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學習效率。
在小學階段,學生對教師依舊處于崇拜的階段,他們對于教師的話語更是“言聽計從”,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評價語深化學生的合作意識,從而提高自身的合作能力。科學的評價應該是全面的,不關注于學生的片面成績,并且能夠激勵學生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例如,教師在教學《正比例與反比例》時,需要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對某一個學生的成長體重進行統計,此時有學生負責體重與年齡的數據確定,有學生負責繪制,還有學生負責檢驗等,那么教師在評價的時候,則需要對每個學生的閃光點進行表揚,并且向學生傳遞合作的重要性:“正是由于每個人都做得很好,合在一起才能夠又快又好地完成教師的任務,所以合作的力量是無窮的。”此時學生也必定會在心中埋下“合作”的種子,強化對合作的認識。
綜上所述,合作教學的方式為學生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時也能夠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拉近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從而有效地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互幫互助,共同地探究數學問題,對學生的邏輯思維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自信心,從而在數學的課堂中敢于提出問題、主動探究問題,最終提高自身的數學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