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培本實驗小學 王 燕
數學課堂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錢學森教授曾經說過,人腦的思維活動過程就是實現教育的最高價值的整個過程。基于此,小學數學課堂就應該凸顯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力,這是小數課堂之本。
所謂核心的真問題是指基于課時核心知識及學生認知水平、關注數學核心素養、引領探究活動的有價值的問題。勾勒出一堂課的核心問題,設計真問題,通過核心問題的引領,引燃思維之火花,它能使學生的思維狀態由潛伏走到活躍。
在四年級的《步測》這節活動課中,老師設計了這樣的一個核心問題:如果不用測量工具,你還有什么辦法能夠比較準確地估算出舞蹈教室的長度嗎?生:步測。追問:你打算怎么測量?只走一次可以嗎?為什么?引導學生得出只測一次,不能準確代表舞蹈教室的長度,要多走幾次,求出平均步數和算出平均步長,乘起來的這個值更接近教室的長度。
通過活動中的核心問題引領,帶領學生探究中,漸漸從問題的提出深入數學內部,而通過有效的研究活動展開對這個核心問題的探究,從本質上真正理解了“平均步數和平均步長”也是平均數的一種。因此,設計具有思考價值的核心問題,才能引領學生的探究熱情,讓思維真正發生。
數學的本質是一種抽象、一種模型。要把握思維的本質,讓學生經歷“數學化”的過程,精心組織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通過活動來把握思維的本質就變得必不可少了。學生是在數學情境下去解決問題,因此,面對這個數學情境時,需要調動自身已有的知識結構、需要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再調整,直至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找到答案。
例如,在上《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認識》這一課時,教師設計了這樣的探究情境:出示很多平面圖形,有梯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把你認為是長方形的圖形拖進框內。通過多媒體設計,學生在拖拽平行四邊形時,發現不能進入長方形的框內。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這個圖形不是長方形?學生可能會說:因為它的邊是斜的。于是教師把長方形旋轉,它的邊也是斜著,問:那這樣擺放后邊也是斜的,可還是長方形呀?進一步引導學生抓住探究本質,原來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而平行四邊形這樣的圖形的角不是直角。所以,看到邊是斜的,其實是這個圖形的角不是直角。這樣的探究活動就通過辨析、思考、操作,讓學生把握了思維的本質,體驗思考帶來的快樂。
數學思想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是一個長期滲透與積累的過程。如《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的教學開始階段,筆者設計了這樣的環節:為什么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是這樣的?各個數位上的數字的和加起來能被3整除,這個數就能被3整除。通過小棒的示意圖來探究15、23、315這些數能被3整除與否背后的秘密。學生根據小棒的示意圖,就明白了15=9+1+5 ,23=9+9+2+3,315=99+99+99+3+1+9+5,因為9和99都能被3整除,所以只要考慮各個數位上的數字之和就可以了。最后一題——315,學生也許可以發現,只要考慮1+5就行了,因為300本身就能被3整除了。在帶領學生通過思維研究之后,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數學的知識和規律。緊接著,教師也可以直接考慮請學生舉出幾個例子來驗證。其實,這樣的教學過程是把數形結合、轉化的數學思想種子已經悄悄播撒在學生的心中了。這樣關注方法的滲透觸及了數學思想的內涵,讓數學課回歸它的本位,即有數學味。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需要站在課堂的正中央。因此,“自由”“平等”“樸素”的師生關系貫穿課堂時,給學生的數學學習就提供了可支持的、安全的、靜心的學習環境。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小學數學,它的主體是小學生,既然是小學生,就要遵從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開展教學活動,適合學生、發展學生的學習素材的選擇、學習環節的設計、學習評價的運用,都要以兒童為本位的立場。因此,教師首先要關注教學關系的建立,課堂上好的師生關系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老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善于提問,陳述自己的見解,敢于質疑。數學課堂不代表著知識灌輸的場所,它也是師生、生生交流、互動的平臺。因此,本真靈動的數學課,首先師生關系是融洽和諧的,課堂上師生在探究活動中眼神是相互交流的,情感流通、思維碰撞,師生的身心是愉悅的、歡暢的。
鄭毓信教授說:“數學學習的一個主要價值就是有利于人們思維方式的改進,并能使人們逐步學會更清晰、更合理、更深入地思考問題。”因此,學生在數學課上就是來學習如何思考,同時,師生、生生進行思維,交換促進思維力的提升,幫助學生建立數感、空間觀念,促進學生學會獨立思考,體會到數學的基本思想和思維方式,這是數學課堂的首要任務,是課堂之本。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只有抓住數學課堂的本,進行精心預設,讓學生能充分進行操作,積累使他們獲得學習新知識所需要的體驗,這樣學生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才是清晰的、牢固的,才能讓學習真正發生,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促進學生的思維力培養。
新課程的數學學習評價是以《標準》為基準,針對《標準》中數學學習評價的導向為: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鼓勵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等。凸顯思維,打造本真靈動的數學課堂,應構建一套有效、真實、全面的多維評價體系,從“情感與態度”“知識與技能”“思維與創新”“合作與交流”四個維度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每一個維度再以星級制來測定(一至三顆星),同時采用口頭答辯和筆頭練習測試,教師評價、同學互評、學生自評結合的形式來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進行綜合評定。
數學課堂教學就是要把思維之鑰匙交給學生,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就是給學生思考的機會,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回歸數學課堂的本位,綻放出一朵朵耀眼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