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華 張明均 羅杰 梁顯義 楊學東 何仕榮 汪依妮
摘要? ? 關嶺縣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區,石漠化程度較深。本文綜述了關嶺縣草地發展情況和草食畜牧業發展情況,剖析了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發展對策,以期為當地草牧業發展決策提供參考。
關鍵詞? ? 草牧業;畜牧業;發展現狀;問題;對策;貴州關嶺
中圖分類號? ? S54?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24-0198-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地處貴州省中部偏西南,全縣面積1 468 km2,全縣地勢西高、東低,縣內海拔最高1 850 m,最低370 m,平均海拔在800~1 500 m之間,山地多平地少,坡度大、土層薄,極大地限制了樹木的生長,全縣喀斯特面積12.33萬hm2,占國土面積的84%,生態環境十分脆弱[1]。同時,關嶺自治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熱量資源豐富,水熱同季,雨量充沛,是全省多雨縣之一,年降水量1 200~1 300 mm,年平均氣溫為16.2 ℃,無霜期340~350 d,縣內土壤類型多樣,以黃壤、棕黃壤為主,肥力條件中等水平,土壤pH值在6.5~7.2之間,適宜動植物的生長[2]。當地的自然條件導致草牧業長久以來是關嶺縣發展的優勢農業產業。現分析其發展現狀,并提出相應對策。
1? ? 飼草資源現狀
1.1? ? 人工草地概況
人工草地是在人工干預的條件下,按照牧草生長規律、氣候條件和土壤環境的差異性因地制宜地發展起來的,其主要目的是為補充天然牧草量的不足及保護脆弱的生態環境,對后期形成循環養殖及保護生態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近年來,隨著關嶺縣退牧還草項目、南方現代草地牧畜業推進行動項目、糧改飼項目、退耕還林還草等項目的實施,人工草地在關嶺縣逐步發展起來。
在實施項目前,農戶主要以天然草地及種植籽實玉米等傳統農作物用于發展畜牧業,但近年來在政府部門的宣傳推廣下,逐步將紫花苜蓿、多花黑麥草、甜高粱、雜交狼尾草、飼用薏苡等優質高產牧草替代傳統飼料進行養殖,不僅養殖成本得以降低,農戶經濟效益提升,且減少了對天然草地植被的破壞[3]。截至2018年底,全縣草地建設面積5 200 hm2,其中種植雜交狼尾草2 400 hm2、紫花苜蓿866.67 hm2、黑麥草733.33 hm2、甜高粱200 hm2。人工草地已成為關嶺畜牧業發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能夠守住生態底線的重要手段。
1.2? ? 天然草地概況
關嶺自治縣天然草地主要以暖性草叢和暖性灌草叢為主,另有少量的熱性草叢和熱性灌草叢,重點分布在永寧鎮、花江鎮、普利鄉、斷橋鎮、新鋪鎮等。隨著關嶺縣畜牧業的發展,近幾年經濟林下種植牧草和林下種草在草地面積中的占比越來越高,資源豐富,品種較多,野生牧草較為豐富。在過去幾十年傳統農牧情況下,完全能夠滿足農業發展需求,也在該情況下形成了本縣特有的優質牛種質資源——貴州關嶺牛。
近年來,政府提出加快振興關嶺牛產業發展,關嶺牛及相關草食牧業快速發展,養殖數量已經有較大增加,天然牧草的消耗量已經超過牧草自然生長恢復能力,在部分鄉鎮甚至存在草場退化的情況。根據習總書記的要求,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必須守住生態保護的底線。因此,如何保護天然草地,如何合理利用天然草地是目前關嶺縣發展生態畜牧業的重要前提。
2? ? 草食畜牧業發展情況
2.1? ? 養牛業發展情況
由于關嶺縣有關嶺牛這一獨特的優良品種,因而養牛業在關嶺縣發展迅速,再加上關嶺山區農民有喂養優質品種牛的習慣和傳統,生態牧草喂養的牛皮厚肉多,口感細膩,鮮嫩味美[4]。關嶺牛飼料主要以天然牧草和人工種植牧草為主,2017年末,牛存欄118 238頭,比上年增長11.93%,發展勢頭比較好。
2.2? ? 養羊業發展情況
關嶺羊養殖業發展規模相比于養牛業要小,現有的養殖戶較為零散,大規模的放養和圈養較少,養羊品種多為本地黑山羊、麻羊和小黃羊,因為山羊主要以灌木葉和樹葉為主,食草較少,所以存欄量不高。2017年存欄量26 035只,比上年增長9.34%。
2.3? ? 養禽業發展情況
關嶺縣家禽養殖品種主要是雞、鴨、鵝等,養殖方式為農戶傳統散養和近幾年發展的規模養殖戶。農戶傳統的養殖飼料以自然采食野生林草為主,農戶飼喂少量精料,規模養禽戶飼料主要是精料。2017年全縣家禽出欄量987 995只,比上年增長16.44%。
3? ? 草食畜牧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3.1? ?山區人工成本高,農牧業生產科技投入不足
關嶺縣山區由于山地崎嶇不平,交通閉塞,導致農業機械化水平依然較低,科技服務功能仍然不夠完善,外界先進的生產方式往往不適宜本地應用,導致生產經營方式一直比較落后,相比于自然條件較好的地區存在先天發展處于劣勢的狀況,農牧業綜合效益低,科學種養殖業技術含量不夠高。因此,需要根據本地情況,進一步加強技術投入,摸索出適合本地發展的道路。
3.2? ? 農牧民受教育程度偏低,組織化程度較弱
關嶺縣還存在群眾受教育水平偏低,對先進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接受能力不強的現狀。這種現象是由多種原因共同導致的,首要原因便是現代農民較少,而年齡大的農民又無法接受最新的科技知識,文化程度嚴重滯后。此外,生產組織化程度低,各類合作社等小型機構沒有發展或發展緩慢,難以將地方優勢資源轉化為優勢產業,農產品市場競爭力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3.3? ? 勞動力缺乏,發展受限
隨著通訊網絡的發展,外省用工招聘量大,收入可觀,城市基礎配套完善、生活條件較好等原因,鄉鎮外出務工現象普遍,導致涉農鄉(鎮)勞動力流失嚴重,農村剩余勞動力老齡化,甚至出現“70后”不愿種地、“80后”不會種地、“90后”不提種地的現象。剩余勞動力不具備發展產業條件,此現狀還會導致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的各項生理機能下降,從事農業生產的體力不足;剩余勞動力普遍承擔了照顧留守兒童、贍養上一代老人等社會責任,投入農業生產的精力不足等問題。
4? ? 對策
4.1? ? 三產融合發展,加大二、三產業發展力度
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當前增強第一產業,特別是地方特色產業發展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關嶺縣,牛產業是當地的特色產業,也是優勢產業,但是與牛產業相關的二、三產業發展滯后,不能形成閉合的循環產業,導致生產力過剩,特色產業在全國難以形成優勢產業。因此,通過在農業產業中融合第二、三產業的發展,將有助于第一產業朝著更深層次的推進,比如農牧產品的深加工、農旅產品的逐步推出將更加適應當前關嶺縣農業發展的需求。
4.2? ? 調整種植業結構,加大飼草料種植
積極鼓勵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調整種植業結構,加大飼草料種植規模。一是要做好牛羊重點養殖鄉(鎮)飼草產能和規模場牛羊存欄需求分析;二是鼓勵養殖鄉(鎮)周邊的農戶種植優質牧草,供給養殖場;三是推廣高品質青貯技術,用青貯料補充冬季飼草,調節牛羊草料全年均衡供給,同時提高飼草商品化率;四是加大測土配方施肥高產示范田,強化服務指導,應用農田鼠害監測試點等技術,保證農業生產受災不減收;五是建立飼草專業化收儲和配送中心,提高飼草產品的銷售率。
4.3? ? 抓好生態保護工作
根據關嶺縣目前食草牲畜的存欄量,科學計算生態恢復和草食牲畜需求量,實施好草原生態補償機制工作。將“保護”和“建設”作為農牧區發展的切入點和著力點[5]。同時,要以長遠的眼光,守住生態底線,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經濟的發展,提高草場生態質量和生態平衡,適當發展舍飼圈養,提高飼料利用率,為草地生長提供條件。
4.4? ? 加強服務體系建設
服務體系的建設是促進草牧業發展的重要前提。應加強服務體系建設,改善辦公條件,提高人員素質,同時通過招商引資,帶動地方產業發展,吸收更多的青壯年回鄉創業,從而構建成一支“結構合理、服務到位、農民滿意、制度保障”的隊伍,為關嶺縣草食牧業保駕護航。
5? ? 結語
近年來,關嶺縣在政府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相較于前些年在畜牧業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雖然草食牧業在產業結構、生態保護和促進農民增收方面均取得了較大進展,但是如何拓展產業結構發展深度,增強草食牧業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仍然有待提高,同時如何吸引青壯年回鄉務農,為畜牧業發展提供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等問題仍需加以解決。
6? ? 參考文獻
[1] 陳安芝,王麗.實踐“三個代表”發展農機事業服務“三農”工作:關嶺自治縣農機局進村入戶辦實事紀實[J].貴州農機化,2002(6):47.
[2] 蔡濤.滇黔旅游文化帶上的明珠:貴州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J].化石,2004(3):15.
[3]王元素,孔玲,梁顯義,等.草畜平衡調控實用關鍵技術[J].貴州畜牧獸醫,2017(2):15-17.
[4] 黃永震,文逸凡,馮明祥,等.關嶺牛的開發利用現狀與產業化發展的對策與建議[J].中國牛業科學,2017(6):58-60.
[5] 魏琦,侯向陽.建立中國草原生態補償長效機制的思考[J].中國農業科學,2015,48(18):3719-3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