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業鋼
(湖南省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小圩壯族鄉橋鋪完全小學,湖南 永州 425500)
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應該重視幫助小學生積累對于數學基本活動的經驗,有助于小學生對于數學觀念的形成,同時形成創新能力,從而提升自身的數學成績,進而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擅于激發小學生對于數學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創造充足的進行數學實驗的機會,使小學生可以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牢牢掌握基本的數學技能與知識,獲得更多的數學活動經驗。
首先,基本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符合現代小學數學學習的實際需要。現階段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缺乏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教學情境,實現將未學知識與已學知識進行有效整合。因此基本教學活動經驗可以培養學生在學習階段養成從數學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獲得數學能力、數學知識以及數學素養等。其次,小學階段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發展。在實際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數學的行為需要依靠聽、說、看以及實踐探索進行感知數學知識,使學生有足夠的機會做數學、主動接觸數學,進行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建立真正意義上的數學教學,實現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深度理解和靈活掌握,有助于對于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全面培養。
小學生通過實際生活中接觸到的數學經驗,已經對數學的原始有了初步的了解。然而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與認知程度還不夠,因此,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需要較為豐富的生活經驗,使數學經驗與生活經驗完成有效對接,將日常生活經驗變得數學化。因此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生活中尋找數學現象,在生活中挖掘數學知識,使數學知識生活化,幫助小學生積累更多的數學活動經驗。同時,數學教學需要基于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將與小學生有關的生活經驗加以數學化處理,使其在處理生活問題時進行數學思考,形成小學生自己的數學活動經驗。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中面積教學為例,數學教師在進行講課前,需要在課堂中展示黑板與課桌面兩者之間的面積大小,并讓學生加以回答,兩者間哪個物品面積大,在學生日常所見的事物中入手,從而引出面積的定義是物體的表面大小,使學生能夠快速掌握這一知識,然后想學生提出問題,“你知道面積的計算公式嗎?”組織學生對這一問題加以大膽的假設與推論,逐漸導出長乘寬的計算公式。由此可見,生活經驗數學化可以將數學問題簡單明了的擺在小學生面前,有助于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探究性經驗更重視教學情境,需要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度思考,同時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正確學習。正因如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重視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在課堂中積極組織探究性活動,幫助學生啟發學習數學的思路,多思維、多方位的獲取數學知識的信息,以助于學生積累更多的探究經驗。例如,以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中兩位數乘兩位數教學為例,任課教師應該先給學生一定的自學提示,“提示:你對乘法口訣有什么樣的認知”、“思考:你在數學教材上第一和第二道算術題中學習到了什么?你是如何做的?” 等引導學生學習數學。并在課堂上組織班級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同時數學教師首先要告訴學生討論是由“匯報結果”推向“交流想法”再推向“歸納總結”的整體流程,其次,告訴學生交流的問題是“以上問題有什么不同?”。由此可見,數學中的研究性經驗是學生不斷進行猜想、驗證以及思辨的學習過程,這需要小學數學教師積極為學生創建開放性、多樣化的數學探究情境,幫助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積累更多的探究性經驗,以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學習質量。
在具體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小學生會遇到很多數學情境不同的問題,但實際上其問題背后都隱藏著相同的思維模型與思考方式。基于此,數學教師需要重視小學生對于數學抽象概括的學習,有助于幫助學生對于數學問題本質的深度掌握,形成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對數學具體問題形式化、抽象化的經驗積累。例如以人教版三年級下冊中位置與方向教學為例,數學教師應該先要求學生區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了解太陽從東方升起,可以向學生提出學習問題,“如果你面向東方,背對的方向應該是哪個方向?”讓學生獨立完成方向的區分,并說出為什么,在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后,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向學生做出正確示范,告訴學生如何區分方向,再向學生進行提問“如果圖書館在操場的東面,那么體育館在操場的什么方向?”并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合作單位,進行討論問題,抽象概括體育場的具體方向。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驗活動占據較為重要的位置。因此數學教師需要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引導其數學觀念的形成,以及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正確領悟。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時,展開高效的數學活動,有助于突破傳統教與學的方式,同時能夠提成小學生對于數學課堂的學習質量,有利于其收獲更多的數學活動經驗,從而提升小學生的自身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