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晶晶
(江西省南昌師范附屬小學紅谷灘分校,江西 南昌 330100)
大多數老師認為只有在思想品德課、語文課的教學中進行,或在班隊會中才能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而數學是自然科學,有什么德育可教呢?我則不這么認為。數學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傳授數學知識,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和運算能力,同時也要結合數學教學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新的課程改革,突出了“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念,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強調了要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技能轉變為體現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在學習知識技能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面和世界觀,培養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因此,數學教學也應該無時無刻都滲透著德育教學。那么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學呢?
眾所周知: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在教學中,教師要滿腔熱情、精神飽滿地出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并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感染學生,以自己嚴謹的教學風格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來影響學生。例如:教師上課的語言要清楚、明白、有邏輯性;板書要整齊,書寫要規范。因此,數學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修養,除了精通自己所教的知識,還要有一定的數學史知識和數學思想方面的知識,能把握道德數學教學的脈絡,理出思想教育的層次,探索一些具體的德育方法。這就要求教師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培養新一代為已任,樹立新的教學觀、學生觀、質量觀,準確把握學生所思、所求、所感、所愛,有的放矢地教育,才能收到實效。這樣,學生長期受到老師人格魅力的影響,他們就會不由自主的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
良好的教學情境,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它能吸引學生 的注意力,喚醒學生的思維,激勵學生的求學信心,引發學生的求知欲,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新的課程改革,特別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作為數學教師,我們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應該注意到德育教育方面的信息。因此,我們所設計的教學情境,應與本課堂的教學內容有關,而不要東拉西扯,故弄玄虛,用來嘩眾取寵。由于它簡單易學,運算方便,不僅通行中國,而且遠傳至東亞及歐洲各國。教師簡短的介紹,可激起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從而達到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
(一)結合教學過程,適時滲透。教師通過滲透點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不僅限于一詞一句、一題一例、一圖一表,也可以是一個教學環節,一個教學過程。例如:講解五年級上冊一道每天產出的白色垃圾時,可以讓學生了解塑料需要近500年才能降解,讓學生計算一個班級、一個學校、一個城市等每天產出的塑料垃圾,讓學生在平時成活中盡量減少產出白色垃圾,培養環保意識;教學“質量單位”時,補充“每人節約一粒米,全國13億人可以節約13億粒米,重量是3218000克,合多少千克?”的習題。學生算出合3218千克的結果后,教師馬上告訴學生這些米大約可以供31人吃一個月。以此教育學生要節約一粒米、一滴水,養成節儉的良好習慣;教學“年、月、日”時,則注意引導學生在日歷上找出重大紀念日,如“國慶節”、“八一建軍節”、“香港回歸日”等,以增加學生的社會常識;教學“認識時間”時,可以讓學生數一分鐘有多長,一分鐘可以做什么事情、可以做多少事情?一個小時、一天可以做多少事情?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知道一寸光陰一寸金,懂得珍惜時間;在應用題教學中,選用的題材要盡量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如春游、綠化種樹、節約用電用水、鍛煉身體等,使學生在解題中潛移默化受到教育。
(二)結合方法技能訓練,培養良好的習慣。踏實嚴謹的作風和態度是一個人過的成功和進步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成道德素質和個人操守的重要內容。而數學的精確和嚴密性要求學生學習數學要一絲不茍。因此,在教學訓練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小學生來說,培養其良好習慣主要通過不間斷地反復訓練來實現。一要培養學生不怕困難,敢于求索的數學精神。二要培養學生嚴謹細致、一絲不茍的數學態度。有些學生作業馬虎,數學是一門系統嚴謹、論證嚴格的學科,要求運籌有章、計算有法、應用有方、分析有規,始終要求人們不可違背數學的科學規范。在數學教學中,應著意引導學生分析、推理、概括、判斷、遵循一定的邏輯規律,做到步步有據可依、有理可推。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數學大綱(試用)指出:“要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在普遍聯系之中。所謂聯系,指的是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事物與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數學教學要注意揭示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如數與數、數與形、形與形、四則混合運算之間、概念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學會用聯系的觀點去觀察處理實際問題。數學教師不僅是數學知識的傳授者,也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傳播者。在數學教學中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可為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奠定良好基礎。
數學并不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它實際包含著許多美學因素。古代哲學家、數學家說:“哪里有數,哪里就有美。”數學美的特征表現在和諧、對稱、秩序、統一等方面。數學源于生活,在生活中不難找到其美的“縮影”,如中國民間藝術——剪紙的對稱美、和諧美等;同時由于數學自身的特點,又使它放射出簡潔美、精確美、統一美的色彩。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一項重要而迫切的工作,需要廣大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不斷提升自身素質能力,加強研究探索,豐富教育的路徑和渠道,推動小學數學教育實現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