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美琴
(南昌航空大學附屬小學紅谷灘分校,江西 南昌 330008)
前言:信息化與教學的深度融合,讓多媒體課件開始成為諸多教師喜歡的教學資源,當下計算機技術深入到教學中,多媒體課件成為重要的輔助手段,小學數學課中對課件展開應用,可以讓一些抽象的內容得到直觀展示,原本枯燥的內容也變得豐富和有趣,讓難點更容易突破,教師要合理對課件展開應用,并提升對課件的重視,積極借助課件,讓小學數學課的效益可以實現全面進步,降低學生對數學內容的學習效率,并積極建立自身的人格魅力,這需要教師找到課件的高效使用方式,將課件的價值充分發揮。
小學數學課中一個好的開頭導入,直接可以將氛圍調節起來,讓學生進入到非常好的學習狀態中,也是對學生注意力的集中,讓學生的所有精神都集中到小學數學課的內容中,教師可以借助課件。激發出學生的數學求知欲,營造出情景,讓學生可以從被動變主動[1]。比如在《元角分》的時候,這節課是關于人民幣認識以及計算的,教師可以在課件上展示一個情景,提問學生:同學們,在買東西的時候,我們要用到什么呢?將本節課的內容引出,并在屏幕上展示人民幣以及應用場景,這樣學生就會產生非常強的好奇心,然后進入到這個場景中。運用課件進行導入,是當下十分常見的一種方式,教師需要注意的是,首先課件導入可以提升內容的趣味性,用更加高效的方式將學生注意力吸引過來,但是也要注意導入的情景,要符合學生喜好以及認知能力,在學生可以接受的情況下,盡量貼近深化以及學生愛好,這樣才會起到非常好的引導作用。另外是課件支持情景創設,終究是為教學服務,課件中展示的內容一定要有助于本節課的導入,這樣后續的教學才會得到足夠的支持,整個效率才會有顯著提升。
因為課件中展示的內容,有著非常好的動態化特點。動靜結合,內容十分豐富[2]。這種局面下可以適當對課件展開應用,將小學數學課一些比較有難度的部分進行簡化,降低學生對這些內容的理解難度。教師要借助課件,將學生多個感官都調動,將難點突出,并便于對這些難點進行突破。比如在學習“平均數”的時候,這個部分為了讓學生對平均數的求法充分掌握,可以讓學生嘗試自己動手,對數量不等的長方形進行移動,然后觀看計算機演示移動,讓學生獨立思考,最終得到平均數的一些求法。教師可以借助課件,讓學生經過親身實踐以及觀察,總結出相關的數學概念以及公式,這樣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自主建構,對本節課內容的學習就會更加高效。設計出這樣的環節,學生可以自行思考,掌握平均數的正確計算方式。
數學的鞏固練習,以往主要是借助大量的習題,讓學生可以對知識點運用更加熟練。對課件展開應用,主要的優勢是,避免了教師數學板書浪費大量的時間,可以在短時間內,讓學生接收到習題,這樣學生就有更多的時間用來思考以及探索,進行習題的訓練。教師也可以將自己的精力更多地放在對學生展開指導上[3]。另外教師事前可以將習題準備好,運用計算機設置一些題型,對學生展開全方位的訓練,讓學生可以順利突破一些重難點的內容。若是學生出錯,這個時候教師也有更多的時間來激勵學生,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學生注意力難以長時間保持高度集中,在數學課中,學生往往在上課十分鐘后開始分散注意力,這種局面下學習數學概念的效率就會降低。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借助內容豐富多樣的課件,將學生注意力重新集中起來,因為課件的展示可以對學生展開多個感官的刺激,從而幫助學生重新將思維活躍起來,學習效率就會有顯著的提升。另外是教師可以找到學生的興奮點,將學生帶入到一個情景中。比如對年月日部分的內容展開學習的時候,在課中階段學生會感覺到一定的疲倦以及注意力分散,這樣為了將學生注意力再集中起來,讓小學數學課的氛圍更加活躍,教師則是可以在課件上展示一些內容,在屏幕上出現了彩色的太陽、地球以及月亮,三者在運行中,介紹年月日的內涵,學生對于天體運行是非常有興趣的,在這種局面下學生就會找回自己的學習狀態,對接下來的學習也是會更加認真。教師則是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內容,將課件作為刺激學生感官的一種工具。另外是在小學數學課中,教師要注重對微課的應用,可以借助微課,讓學生展開對知識的高效預習以及復習,微課就是十分鐘內的短視頻,對微課展開應用,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高效理解。
結論:總之,小學數學課中對課件展開應用,是當下諸多教師關注的問題,除了課件的制作,課件運用的時機、方式以及如何將課件的價值發揮出來,這些都是教師要關注的,對課件展開高效利用,有助于提升小學數學課的教學品質,并促進學生更好地進入到學習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