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敏
(河北省永清縣里瀾城鎮中學,河北 永清 065600)
新課標下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采取的方法形式多種多樣,如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運用多媒體課件、探究性學習等取得一定效果,但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在熱鬧新穎的形式背后,也存在不少問題:如教師設計無目標;學生交流無邊際;教師為了讓課程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故意采用導向性的語言和方法忽視了對學生個體的尊重;還有的教師語言不夠準確恰當造成學生價值取向錯位。那么教師應從哪些方面入手,以有效地進行閱讀教學呢?
閱讀教學應該是博大的、寬容的、充滿人性的教學。“語文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語文閱讀教學是生動的,但不是熱鬧膚淺的體驗,允許有叛逆的聲音存在,創造的火花奔放,寂然的感動呈現。教學中的意境是豐富多彩的,有小橋流水的平淡溫馨,也不乏長江黃河的豪邁氣勢,而教師是這一切的創造者、演繹者、充滿激情的欣賞者。只有語文教師對閱讀教學有了客觀、正確、全面的認識,才能調整好自己在教學中的角色,上好語文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發展思維、培養美好的情感和創新能力,注重個體發展,這是一項艱巨、復雜、細致的工作,需要教師具有時代使命感、強烈的責任心和敬業精神,這是干好工作的根本。俗話說得好:“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然而在閱讀教學中,有的教師在課前十幾分鐘才匆匆翻開教材,瀏覽課文,上課時則手不離書,說話時結結巴巴,應布置學生課前收集的資料上課時才想起,這樣的收集活動已經失去了意義,甚至在學生面前出現了漏洞。為師的這種態度和世界觀直接影響學生。試想連教學內容都不能理解透徹,何談開發利用?優美的文章本是一棟棟樓宇珠閣,結果在教師的斷章取義中變得支離破碎,何談效果?
在這方面,全國特級教師于漪為我們做出了榜樣。在聽者心中,她的課總讓人感到余香猶存。為什么于漪老師的課能有如此效果?她在《于漪文集》中給了我們啟示:“潛心鉆研教材,把握文章脈絡,篇章構成語言運用等,弄得一清如水,力求教材如出自己之口,自己之心”。如果教師對教材的鉆研設計達到如此程度,那么教學中怎能不游刃有余,得心應手呢?
國外研究資料表明,當教師的知識智力達到某一關鍵水平后,教學的效果與知識智力已無顯著關系,已不再是影響教學效果的決定性因素。我國教育界的教學實例也證實了這一結論。例如何其芳曾經這樣回憶他的哲學教師:“我們那位教康德和黑格爾的教授,在國外曾獲得博士學位。但每次講課必定從頭到尾把黑格爾和康德的著作東念一段西念一段,然后閉起眼睛,像和尚念經似的咕嚕,簡直是催眠術,上這樣的課實在是太悶了,我們就有計劃的缺課,準備缺到不至于被取消學籍為止。”這就是具備了高知識結構、高智力水平但教學效果卻極差的典型案例。現在我國大多數教師學歷已經達標,這就意味著我國教師的智力水平知識水平已不再成為影響教學效果的決定性因素,這時教師其他方面的要求浮出水面,這就是常說教師的專業需要某些特殊的能力而人格魅力便是其中的一項特殊能力。國內外教育學家、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學生對老師所教內容是否喜歡,除了注重老師的知識智力水平外,還特別要求教師具備人格魅力,教師的人格魅力在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要。
人格魅力包含了許多內容,如平等、親切、幽默、創新、藝術等。如果在教學中展現自己的人格魅力,對于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的提升會產生重要的作用。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采用親切的語言和教態,能讓教學呈現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全國特級教師于永正在一次現場指導閱讀的教學中,他讓一位陌生的男孩讀課文。于老師是這樣引導的:師:小同學,你來讀讀課文好嗎?生:我不讀!師:你怎么不讀啊?生:我害怕。師:哦,害怕呀,那就少讀點吧……于老師就這樣親切地和小男孩談話,漸漸地,小男孩忘記了最初的緊張,被于老師親情的人格所感染,自信地讀起來,全班同學跟著讀起來,整個課堂活躍起來!在場的聽者無不拍手稱贊,所有的人都被這親切的人格感染著,回味無窮。
幽默是一種藝術,人們喜歡和有幽默感的人交流。如果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幽默,能使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創造活動。特級教師魏書生對自己提出了“每堂課要讓學生有笑聲”的要求。在課堂上他力求用幽默風趣的語言使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受到感染。教師獨特的人格魅力恰當地運用到教學中,會起到潤物無聲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語文閱讀教學的進程對于每一位教育者來說,是路漫漫其修遠,我們應上下而求索,用我們的心、愛、才、能去開拓閱讀教學的新天地,展現給孩子們一片燦爛遼闊的天空,讓他們的才思愉悅馳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