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才勝 陳燕
(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第三小學,江西 贛州 341900)
“課堂管理是指在課堂教學過中所進行的管理,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遵循一定的規則,有效地處理影響課堂教學的諸多因素及其之間的關系,使課堂教學順利進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生發展的過程。”教師通過課堂管理,不僅能解答學生學習生活中的疑難困惑,還能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更好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課堂管理是師生交流與互動的雙向活動。從小學生學習成長角度而言,在良好的課堂環境下,可以有效保持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思維處于一種積極活躍的氛圍中,能夠靈敏思考,主動和教師互動。課堂管理是影響學生學習的直接變量之一。良好的課堂管理所形成的課堂秩序與氛圍,往往使學生感到輕松愉快,思維活躍,學習興趣高漲,專心致志聽講,甚至會在理解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基礎上產生一些創新性的想法,提出一些新穎而有趣的問題。在這種輕松活潑的課堂
氛圍中,小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會逐步提升,責任感也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提高,來自教師和同學們的認可、鼓勵同樣會激發他們的自我認同感和獲得感。此外,從教師自身角度而言,良好的課堂管理,可以為教學提供良好的課堂秩序,從而有助于教師厘清教學思路,理順教學內容,保證按照預定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設計順利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有助于促進小學教師的課堂管理專業化、規范化。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傳統的“管、卡、壓”式課堂管理方式已經越來越不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教師是課堂管理的主體,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課堂管理藝術,才能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保持教學活動的流暢性,確保新課程改革目標順利實現。
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搞好課堂管理的關鍵。教師在日常課堂管理中,不能僅僅把自己定位為管理者和監督者的角色,同時還應意識到師生關系的重要性,主動走進學生內心,了解學生,尊重學生,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而小學課堂管理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小學生自制力不強、注意力難以集中、向師性很強,這給師生關系的構建帶來較高的要求。因此,一方面教師要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圍繞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科學制定小學課堂管理制度,確保管理制度可操作。在課堂管理上,教師要把自身和學生置于平等的地位,可實行“教師主導、學生補充”式的管理模式,剛柔相濟,教師和每個學生都成為課堂的主人,打破傳統意義上教師管學生的單向管理模式,嚴格而不失靈活地執行課堂管理制度。另一方面,教師要以身作則,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提升個人的教學素質。教師自身的個人魅力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氣氛,積極的教學氛圍不僅有利于師生之間知識信息的傳遞,而且還起著促進情感交流的作用。教師尊重和滿足學生的愿望和心理需求,學生了解教師的要求,師生行動一致,良好的課堂氛圍自然形成。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轉變小學課堂管理觀念,管理標準要動靜有序,管理方式要民主活潑,突破傳統的權威型、專制型思維定勢,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主動參與課堂管理。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研究表明,廣博的知識、優美的語言表達、豐富的教學語態都是影響課堂管理的重要因素。課堂管理需要教師擁有豐富的學科知識背景和深厚的教育素養作支撐,堅持不懈地實施課堂教學改革,精心設計教學內容,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讓學生在學習中充滿知識性和興趣性。依據小學生的特點,教師在具體的管理教學中,要保持高昂的激情,用豐富的肢體語言來感染學生、吸引學生和激發學生,透過優美的語言將教師的情感融入到授課內容和日常管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聆聽學生內心的聲音,將小學生內心的純真和好奇心充分挖掘出來。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都有各自的特點與愛好,教師要尊重和愛護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深入細致關心學生的成長。
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立德樹人是新時代教育的根本任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學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加強校風、師德建設,堅持教書育人,根據少年兒童特點和成長規律,循循善誘,春風化雨,努力做到每一堂課不僅傳播知識,而且傳授美德,每一次活動不僅健康身心,而且陶冶性情,讓同學們都得到傾心關愛和真誠幫助,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學生們心中生根發芽。”由此,德育也是課堂管理的重要內容,其貫穿于教學發展的始終。教師在課堂管理時,不僅僅是強調學生要自覺遵守課堂規律,維護課堂秩序,還應注重把握時機,創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動情曉理,把德育內容滲透在課堂管理和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把學生置于特定的生活情境中,通過讓學生直接參與課堂管理,體悟其中的道德沖突、感悟道德選擇,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學生更加健康的成長。
課堂管理是一門藝術,有其自身的規律和特點。課堂是新課程改革目標實現的主陣地,良好的課堂管理策略是管理藝術與心理技巧的完美體現和應用。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教師要高度重視日常課堂管理中的各個環節,尊重學生,探索技巧,勤于研究總結,以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們能成長為更好的自己,不斷夯實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