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花
(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馬寶玉小學,河北 張家口 075700)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提高學習興趣,在愉快中學到知識,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反之課堂氣氛沉悶讓人感覺尷尬,學生們好說愛動,天真活潑的天性蕩然無存。這不利于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情感體驗,阻礙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本文進行簡單分析。
教師是課堂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教學中起著主導作用,但由于教師教學理念、教學藝術的原因,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其主要表現為:
(一)對學生回答的要求太完美。課堂是允許學生出錯的地方,他們正處在成長期,且各人的能力及對知識掌握存在差異,思路各有千秋,考慮問題的側重點也不盡相同。他們回答問題存在許多不足,甚至出現較低級的錯誤是正常的,對學生的答案要求過于完美、苛刻,從某種意義上講,對學生是一種傷害。學生的回答或提出的問題,都是他們思維的結果,千萬不能按成人的思路及標準去要求他們,也不應該僅以答案的對錯下評語。應降低要求,學會寬容,因勢利導。可給出某一方面的肯定,可從他們的思路、語言、體態等方面加以肯定:你的想法很新奇;你表達能力不錯,大有進步;你的聲音很洪亮,是一個自信的孩子;你能結合生活實際來回答問題,真是動了腦筋等等。這類評語體現教師對學生的關懷、賞識與期待,讓學生產生成就感,進而放松神經,心情愉悅,變得愿答、樂答。
(二)批評多,贊揚少。教師對學生往往是恨鐵不成鋼,當學生說不出答案又啟而不發時,常露出不屑的神態,不由自主地說出傷害學生自尊的話語。這樣有意無意的損害了學生,導致他們失去學習興趣,隨之師生關系變得緊張,甚至自覺不自覺地拒絕教育,將自己禁錮在失敗中。教學過程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激勵教育能融洽師生關系,能產生巨大的能量,增強師生互動。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的必要條件。
教與學這是一對矛盾的兩個方面,新課改后,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這是大家公認的,課堂氣氛沉悶也有學生及社會、家庭方面的原因。
(一)學生方面的原因。①學生知識儲備少,還不會靈活運用。學生應成為學習的主體,而學生讀書少,書包里只有教科書和作業本,課外閱讀幾乎少得可憐,這樣他們的知識面相對就很窄,想回答問題,說不出道道,說不出獨到的見解,往往自我覺得還不如不說。②見世面少。學生的生活大部分是在學校和家中度過的,有些農村學生甚至沒有去過縣城。在家里經常接觸到的就那么幾個人,說話的機會不多,討論的少,爭論的少。在學校里接觸的就是班上的同學和課任教師,一堂課40分鐘自己也說不了幾句話。放寒暑假時,忙著做假期作業或進補習班,接觸大自然、參加社會活動少,思想、情感不能升華,這樣表達起來沒有多少話要說。反過來又影響到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和口語表述水平就很一般化了。
(二)社會、家庭方面的原因。小學生在家庭、在社會上處于弱勢地位,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話:“大人說話,小孩子不要插嘴!”“小孩子懂什么”,“少說話,不惹事”當作評價乖孩子的標準。這樣孩子雖有想法,但得不到表達和展示,變得只聽少說,失去很多口語表達的機會。課下不敢,課上少說就不足為奇了。
課堂氣氛是衡量一堂課是否成功的重要標志。課上,如果只是教師一人沒完沒了、口干舌燥地講,也只有那么幾個學生發言,大部分學生是觀眾、聽客,恐怕很難成為一堂好課。一堂課,如師生、生生充分互動,在熱烈探討、爭論中進行,既能實現預設的教學任務,又能使學生在思想、知識、心理、能力,特別在口語表達方面得到鍛煉和提升,如此氣氛,如此教學效果,才可能是一堂好課。
總之,要上好語文并不容易。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若想讓語文課堂成為令人向往的場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就應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激活學生及教師的互動,才能從根本上調動課堂氣氛,使語文課魅力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