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妮
(遼寧省莊河市昌盛街道中心小學,遼寧 莊河 116400)
漢字是由抽象化的符號逐步演變而來的,而傳統單一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識字需求,也不能提高學生對識字的學習興趣。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且源遠流長,要想促使學生自主的參與識字教學,教師必須采取有效手段來增強教學趣味性,從而推動識字教學順利進行。
小學識字教學中主要的教學工具就是教材,它是學生認識漢字最直接的方式方法,而為了讓其對漢字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教師還應優化自身教學方式,利用學生身邊經常見到的事物來吸引注意力,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來增強課堂趣味性,教師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其認識漢字還應教會他們書寫漢字。此時階段的學生對他人稱呼比較熟悉,所有教師不妨將其利用起來幫助學生認識和記牢漢字[1]。首先,讓班級學生將所有人的名字收集起來,并將帶有名字的卡片用不同顏色蠟筆涂抹絢麗顏色,一定程度上會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一旦對漢字產生濃厚學習興趣就會自主的參與其中,在與其他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互動之下,不僅可以讓別的同學了解自己名字卡片的顏色,也可以讓其知道名字的書寫方式,在這種輕松愉悅且充滿趣味性的氛圍下使原本枯燥無趣的漢字變成了鮮活小生命,從而既能實現增強識字教學趣味性又能加深學生對漢字的印象。例如,在《樹之歌》識字教學中,教師教師可以利用趣味圖片的方式進行識字,通過一些趣味性的圖片可增加課堂學習趣味性,調動學生識字樂趣,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識字教學中,進而增強學生的學習樂趣。
任何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都容易產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形,使得課堂教學效果不能達到預期理想狀態。這種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教師教學方式存在問題,天生活潑好動的學生對枯燥無趣的教學內容并不能產生興趣,再加上死氣沉沉的課堂氛圍更是壓抑了學生的天性,使其個性和自身特長不能較好的發揮和展示出來。因此,筆者認為在小學識字教學中教學應革新自身的教學方式,可以利用游戲增強課堂趣味性以此吸引學生注意力,使他們的注意力全部投入在游戲識字教學上[2]。教學應明白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導位置,也是課堂實踐活動的主人,所以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而不是自身一味主宰課堂。例如,在《場景歌》學習中,可針對不同場景進行創設游戲識字方式,在游戲場景中識字,進而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如,一個海鷗、一片沙灘、一塊稻田等,創造相應的游戲情境。
不同的漢字有著各自的特點,讀音、形態和含義上又具有相似性,學生在學習時很容易弄混。所以小學識字教學中對于那些容易記混的漢字教師應有針對性指導學生,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快速的區分這些漢字的區別和牢記他們。教學中可以利用順口溜來增強識字趣味性,以此來加深學生對漢字的理解和記憶[3]。比如,在學習“灘”字一節時,由于該字形結構比較復雜學生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弄混,為此筆者為其編排了以下順口溜幫助學生快速記憶。左邊有三點,后面“又”跟個“亻”,一點四橫一個豎,合起就成“灘”,在這種趣味性的順口溜下學生很快就能記住,也能夠準確的理解該字的結構和含義,打破傳統那種死記硬背的死板方式,讓枯燥無趣的漢字教學變得充滿趣味性,從而實現高效教學的良好目的。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設備也逐步出現在人們視野中,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它的增加不僅豐富了教學活動,使課堂內容變得多姿多彩,而且也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其自覺參與課堂活動中,推動課堂教學順利高效進行。小學階段枯燥無趣的識字教學很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不僅不能讓其體會到漢字中蘊含的文化魅力,也不能實現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所有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利用多媒體來增強識字趣味性,進一步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其全身心投入漢字教學中。因為很多漢字單純的依靠語言講解是很難解釋清楚的,必須通過輔助工具來輔助教師講解。例如,在學習“雨”字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下雨的動態場景,隨后再將雨滴慢慢的轉變成漢字中的四點水,這種充滿趣味性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既能實現高效教學,又能讓學生體會到漢字中蘊含的文化魅力。
綜上所述,識字對學生未來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傳統枯燥無趣的教學模式不僅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不能讓學生體會到識字的樂趣和獲得知識的成就感。因此,要想提高識字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通過結合學生實際生活選擇生活化教材,并利用游戲、順口溜以及多媒體來增強識字課堂趣味性,從而為學生學習漢字創造更廣闊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