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娟
(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錢家店鎮孔家學校,內蒙古 通遼 028000)
小學班主任是班級活動的組織者、管理者以及引導者。在平日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需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進而促進班級整體管理質量的提升,讓學生在良好的班級氛圍和環境下能夠更好的學習,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這就要求班主任要結合學生的發展,靈活的采取管理對策,提升班級管理的水平。
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要是剛進入小學的學生,都會覺得教師的形象是很有威嚴的,這時教師就需要把握好這個機會,增加和學生間的溝通。班主任除了需要積極的鼓勵學生學習之外,還可以參與到班級組織的相關活動中,通過在活動中設置相應的獎勵和履行自己的承諾,可以更好的樹立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讓學生能夠尊重自己,獲得他們的信任。比如,班主任在節日時可以給學生發送賀卡,上面寫上一些激勵的話語,這樣就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進而增加和教師間的感情。
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對于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具有重要影響,和諧的關系能夠促進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所以,班主任和學生發生小矛盾或發現學生情緒比較低落時,教師就需要立足于學生層面思考問題,還要主動的和家長交流,有針對性的解決學生的問題。當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需要立足于學生的層面,以學生為主體,了解出現矛盾的原因,盡量使用溫和的語氣詢問學生。由于小學生比較特殊,相比于嚴厲的批評,溫和的鼓勵效果要更好,所以,教師需要全面的尊重學生,讓他們感覺到和教師間是平等的,讓他們從內心理解和尊重教師,讓班級管理能夠順利進行。班主任需要加強和家長之間的溝通,這也是了解學生的一個層面,從家長口中能更加全面的了解學生,進而讓教師可以理性對待學生的犯錯[1]。
班主任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就需要多組織班級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加強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比如,教師可以組織一些班級小品比賽,給學生提供機會和舞臺,讓他們能夠展示自己的才藝;還可以開展演講比賽,給那些表達以及寫作能力強的學生機會展現他們的才能;而沒有特殊才能的學生,就可以讓他們參與到后勤工作中,這樣不僅能夠對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進行提升,還可以讓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展示自身長處。在各種活動中能夠讓學生增加彼此之間的了解,加強班級的凝聚力,營造一個良好的班級氛圍。在形成情感基礎后,班主任和學生之間再出現矛盾,就可以讓師生間的隔閡變小,增加師生之間的了解。
班主任要想有效的管理班級,讓所有學生都信服,就需要平等的對待班級中的所有學生,不能因為學生在各個方面的差異,就差別化的對待學生。有一些班主任喜歡班級中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或者是文靜聽話的學生,而對于成績不好和比較調皮的學生則不是很喜歡,在平日的管理中對于不同的學生也存在差異情況,所以,當前班主任需要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平等對待學生。班主任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以及意識,對于班級中學習不是很好的學生,就更加需要注重對他們進行關注,要主動的和學生溝通,了解他們的內心想法,進而合理的制定相應的對策,正確的引導學生,幫助他們形成積極向上的心態,改善他們的學習效果。所以,可以看到,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需要全面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心理特點,進而提升管理的效果。
班級中的主體是學生,教師要想讓班級管理能夠順利的進行,就需要讓學生也能夠參與進來,學生的心理感受以及年齡都差不多,這對于班級的和諧具有積極影響,能夠加強班級的凝聚力。要實現這一目標,第一,就需要構建嚴格的班干部評選機制,讓學生自己投票選擇自己滿意的班干部,班主任要真誠的鼓勵學生參與競選班干部[2]。在競選完成之后,班主任也要定期的和班干部進行交流,從他們的口中能夠真正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掌握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而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班主任需要讓班級中的學生積極的給班干部提意見,防止他們驕傲自大,要加強他們的責任意識。
習慣十分重要,其會影響一個人的發展,所以,教育的根本意義就是要對學生的良好生活習慣進行培養,讓他們除了能夠學習知識之外,還可以在未來的道路上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需要在平時就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把握好每個細節。比如,在大掃除時,需要讓學生將衛生四角都清除干凈,且評價各個小組的打掃區域,要表揚表現良好的小組,這樣就可以對學生的耐心和細心品質進行培養,還能夠形成良好的教育環境。所以,良好習慣的培養需要從小開始,在小學階段,教師需要給他們灌輸正確的人生觀,促進學生的發展。
綜上所述,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教師在班級管理中除了要控制學生的行為規范之外,還需要對他們的人品以及心智等進行培養。在小學階段需要對學生的良好品質和習慣進行培養,正確的引導學生,促進學生實現更好的發展,提升班級管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