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晶
(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中和鎮中心學校,湖南 永州 425609)
初二年級是學生容易分化的一年,尤其是數學學科,隨著內容的加深和學生學習任務的加重,初二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分化現象尤為嚴重。如何分析初二數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及時采取正確的應對策略將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文結合筆者教學實踐,就此談粗淺認識。
如何能夠建造出高樓大廈呢?要想房子建得高,打好基礎是關鍵。建筑材料這些問題雖然也很重要,但都次于根基問題。同理可得,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如何能做好初中數學的教學,打好基礎就是關鍵。為了打好這個基礎,就要有計劃的做好教學方案的設計。每節課老師都需要做好教學方案的設計,它是讓學生掌握課堂知識、理解掌握學習知識、獲得學習技巧的必備工作。如何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能力,解決數學難題?數學其實它的難度就在于如何去懂得解題技巧,掌握性質和概念。做好教學方案的設計,從備課內容、注意學生上課的狀態、檢查課后作業,不斷反復檢驗,從中找出問題。而備課內容做的好不好,也是可以根據學生課堂學習的表現反映出來的。如果學生聚精會神跟著老師的思路走,和學生上課無精打采的狀態,獲得的教學效果肯定是兩個極端。而檢查學生的課后作業完成情況也是非常重要的,看學生是否有按時完成作業、有無亂套公式、推理是否清晰有理、公式定理運用是否有理有據。這些都需要老師預先計劃好,才能順利實施的。
初中數學教學中應該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學困生的一個重要心理特征是,對數學這門課程產生了強烈的畏懼感,因此滋生了嚴重的逃避情緒與厭倦情緒,許多學困生都有這樣的表現:每逢數學課便如臨大敵般戰戰兢兢,而每當結束了一節課程的學習,便如釋重負般長舒一口氣。這就充分說明了學困生的脆弱、敏感的心理狀態,由于長期的成績不理想,他們承受著教師、家長、同學三個方面的壓力,他們的心中缺乏成就感與滿足感,體會不到數學學習的喜悅與快感,并因此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對數學學習越來越恐懼、害怕。在實際情況中,學困生往往對教師的說教抱有強烈的反感或逃避情緒,在課堂上畏懼教師的提問,甚至害怕與教師產生眼神交流,于是他們在數學課堂上總是低著頭不說話,不愿與教師進行語言溝通,在遇到難題時,不是迎難而上、解決困難,而是選擇逃避。這就說明學困生有著濃厚的自卑心理,缺乏戰勝困難的自信,對此教師應當注意呵護學生的自尊心,引導他們以正確的態度來面對挫折,鼓勵他們勇于嘗試、勇于探索,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
學困生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教師的耐心與科學的引導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占。我們知道,預習是學習新內容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生扎實地掌握新知識的前提,許多學困生缺乏良好的預習能力,這就導致他們在上新課時顯得手足無措。因此,要想幫助學困生提高學習效率,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教師就應當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對新課程中的概念、公理、公式等有一個大體上的了解,這樣在上課時就能夠做到有備無患,減少學習新課程時的難度。例如,在學習書本上的公式時,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就應當對其推導過程展開有效思考,并且和書中的推導過程進行對照,檢查自己的推導是否存在錯誤,然后結合例題對公式進行運用,從而提高自己對公式的理解與掌握水平。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嘗試解決書中的練習題,深入理解相關知識,增強自己對知識的應用能力。當在預習中遇到困難時,學生應當注重新舊知識的結合,調動去過去的知識和經驗,運用自己的儲備知識來運用多種方法,從多個角度來嘗試解決,如果實在難以解決,就應當在上課時向教師進行請教,并且與自己的想法做比較,看看自己存在哪些不足。
在初一年級下學期的課本中,有關相交線與平行線、三角形和平面直角坐標系的知識,對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然而一些學生在那時還不具備這種較為抽象的思維,這就導致了他們在學習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感到舉步維艱,跟不上學習進度,并把這種慣性帶到了八年級,進而在八年級就成為了學困生。不可否認的是,有的學生在語言理解方面的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對于課本上的一些語言描述感到難以讀懂,或者無法用專門的數學語言來表述自己的想法,這樣雖然在短期內不會產生太大的消極影響,但是一旦長期地發展下去,就會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厚,最終導致學生的學習成績急速下降。八年級的知識在難度上會比七年級高一個檔次,函數與四邊形的引入將會增加知識的抽象性與邏輯性,促使學生的思維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而有的學生難以適應這種變化,就會出現“學困”的現象,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悉心指導,優化教學方式,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轉變。
總而言之,八年級的數學在難度上有所提高,一些學生會出現難以適應的現象,導致在學習方面出現困難。然而學困生中大部分并不是天資拙劣,只是在心理素質、學習習慣等方面遇到了困難。基于此,教師應對他們進行有效輔導,把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作為重點內容,這樣才能妥善解決這一教學難題,提高教學效果。做好初中數學的學困生轉化,最有效的教學就是穩步提升,循序漸進的,當然這也不是絕對。同時,教師要做好教學反思,才能不斷地檢查好教學效果,更新更加有效的教學方式,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使得老師和學生共同進步發展,培養好更加全面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