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十八中學高新實驗學校,江西 南昌 330000)
德、智、體、美是新時期小學德育教學的核心,對小學生以后學習和生活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但是,當前某些小學德育教學整體教學質(zhì)量差強,其根本與德育教學滯后的教學模式、落后的教學目標以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等存在必然關系。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學德育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必須對現(xiàn)存問題進行分析、解決。
信息時代背景下,教學模式已不斷向多媒體教學模式轉(zhuǎn)變。在小學生德育教學課堂上,各種圖形、文字、聲音、影像等教學素材打破了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理念。新時代的教學理念可以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最短的教學時間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大化。例如,德育教學中的關于“友愛”的教學活動,可以針對小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點以《喜羊羊和灰太狼》為素材引導學生了解、認識“小羊”們之間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協(xié)作精神,以便進一步提升德育教學的有效性。
德育教師教學素養(yǎng)與其教學水平可以直接影響到小學德育教學的整體有效性。因此,加強德育教育培訓,增強師資隊伍力量,全面提升教學德育教學工作能力是確保德育教學有效性的首要前提。首先,教師可以通過自學或繼續(xù)深造的方式進一步探索小學德育教學有效性的教學策略。其次,學校應加大相關培訓的力度,重視強化德育教師理論水平以及教學綜合素質(zhì)。最后,通過模范標榜作用引導、鼓勵教師不斷鉆研德育教學有效性,為提升小學德育教學質(zhì)量做出積極的貢獻。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對外界的認知水平非常有限,對于德育理論仍處于一個模糊階段尚未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因此,教師在設置德育教學目標時應立足于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和發(fā)展特點,將教學目標重點放在基礎方面。另外,教師也可以通過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合理加深教學目標,以引導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并為以后養(yǎng)成良好的自我學習能力和思維習慣奠定基礎。例如,設置“秋天的收獲”教學目標時,除了讓學生了解秋天可以收獲各種各樣的果實外,也可以適當引導學生對所收獲的果實進行“研究”,分析不同果實間的存在的不同,并討論產(chǎn)生差異的原因,以這種方式根據(jù)學生實際認知能力以及知識掌握情況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的提高教學目標。
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一直是所有教師致力研究的重點工作之一,因為具有吸引力的教學模式既可以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也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知識的理解。在小學德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實現(xiàn)教學素材的多元化、情景教學、多媒體教學、實踐教學等多個方面入手,構建和諧、活潑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深化學生的德育意識。例如,“節(jié)約用水”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討論生活中的用水習慣,并一起討論這樣的用水習慣是否存在浪費,進而引出節(jié)約用水的教學重點。創(chuàng)新教學課堂模式時聯(lián)系生活情境是實現(xiàn)生活與德育知識間的重要的橋梁,也是小學生快速進入教學氛圍的有效手段。
科學開展德育教學是小學德育教學的有效性教學策略之一,首先,在安排德育教學課程時,將開設傳統(tǒng)文化大課堂納入德育教學年度計劃中,以“民族文化、弘揚中華品德”為原則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其次,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讓德育意識、德育行為滲透到校園的各個角落、每個學生和每個教師。最后,開展多樣化的主題活動,如學雷鋒日、植樹節(jié)、紀念活動、國慶節(jié)、知識、主題班會、“地球一小時”等活動,讓學生在“大環(huán)境”下學會感恩、環(huán)保、愛國、奉獻、愛護、團結、友愛。
課堂實踐是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主要形式之一,小學德育教學的課程實踐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思索下考慮讓自己如何成為“有道德”的人,并在學習中去進行實踐,以此強化教學成果,培養(yǎng)學生德育意識。另外,德育課堂實踐還需注重對教學內(nèi)容的拓展,讓學生將德育意識、德育行為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確定自己的位置,堅持正確的社會觀和道德觀。例如,在游樂場游玩時要成為文明游客,在公共場所時要成為文明市民,在校園中要成為好學生等。
綜上所述,新時代環(huán)境下提高小學德育教學的有效性對小學生未來學習道路影響深遠。因此,對于德育教學中現(xiàn)存的理念滯后、教學落后等問題除了要轉(zhuǎn)變教學理念、增強德育教師綜合素質(zhì)外,還需合理安排教學目標,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和教學環(huán)境,強化課堂實踐等。以現(xiàn)代化的教育手段全面提升小學生整體德育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