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穎
(河南省虞城縣明德小學,河南 商丘 476300)
在小學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課堂教學效果固然重要,但也要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變化,教師應從每個學生在學習習慣,課堂表現等方面表現出的特點出發,關注學生,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而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由于后進生的管理工作難度較大,想要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就必須對后進生的特點進行總結,加強對后進生的培養。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在積極加強小學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對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也有了深刻的認識,接受義務教育是所有學生的權利,因此,無論是學習成績優異的好學生還是班級的后進生,教師都應當同樣重視,他們都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而提高后進生的綜合素質又對提高班級整體的綜合素質有利好方面,因此,小學班主任應注重后進生的管理,有助于實現我國的教育目標。
后進生通常都有好動,上課交頭接耳,不認真聽講,跟不上老師的進度,甚至擾亂課堂紀律的特點,這些現象都會導致注意力無法集中,課堂學習效率下降,同時對周圍的其他學生產生消極影響,嚴重的還會導致教師的課堂教學無法推進,耽誤整體教學進度。而班主任對后進生進行有效的管理,不僅有利于后進生的進步,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習慣,還有助于構建和諧的課堂秩序,讓后進生養成嚴于律己的好習慣,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最終提升教學效果[1]。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所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更要注重學生的思想,心理乃至行為的變化,科學的管理,有利于讓學生形成健全的心理,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從而促進和諧社會和和諧家庭的構建。
學生三分之二的時間都要在校園度過,因此,校園是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因此,小學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文化知識,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加強思想品德教育。通過系統化的教育,為國家培養建設性人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好學生的同時,更應注重后進生的心理變化,讓他們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在未來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家庭是社會體系的細胞,對于小學生的教學而言,家庭是他們上小學前受教育的唯一場所,也是他們上學后的重要教育地,因此,家庭教育對小學生的影響非常大,當然,家庭教育一定沒有學校的教育系統化,并且每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程度也有所不同,很多孩子從小在家中就沒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導致上學后到學校也難以形成良好的習慣和素養。因為一些家庭對孩子的教育不夠重視,甚至直接忽略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導致孩子在成績等多方面不能與同齡的孩子比肩,因此,家庭對學生的發展和進步產生了很大的影響[2]。
環境影響人,環境塑造人,很多小學教育案例都證明,學生在學校的表現與周圍的環境密切相關,在學生成長過程中,除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環境也對學生產生了巨大影響。
學習本身就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但小學生活潑好動,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面對心理和思想的刺激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師一味的批評很容易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對學生的心理和思想不能產生積極的效應。因此,要想提高小學班主任管理班級工作水平,就要在實際的后進生管理工作中,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適度的批評,對學生的錯誤給予有限的寬容,并適時鼓勵后進生,讓后進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愛,只有這樣,長此以往,才能逐漸感化后進生,讓后進生形成良好的素質,主動改正自己的缺點[3]。
不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下形成的,而是日積月累,想要將后進生的壞習慣改正,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師保持耐心,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因此,小學班主任必須深刻認識到后進生管理的重要性,在日后的實際教學工作中,要持之以恒,逐漸引導,保持耐心,逐漸改掉后進生的不良習慣,培養后進生對學習的信息和興趣。
小學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過程中,要摒棄原有的思想觀念,善于發現后進生身上的有點,給予后進生更多的關注,讓他們感受到自己被關注,多給予后進生表揚,督促他們學習。小學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中要從多個角度出發,全方位尋找后進生的優點,對于他們身上的缺點,要給予一定的包容,相信后進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變成優等生。同時對他們身上的優點,要有針對的給予表揚,增強后進生的信心和學習好文化知識的決心。
很多后進生因為自己不優秀,遇到不懂的問題,也不好意思請教老師或其他同學,因此,班主任應及時發現問題,可以建立學習小組,將優等生和后進生合理分配,讓成績好的同學主動幫助后進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后進生進步,還可以提升班級的整體學習氛圍,進而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4]。
綜上所述,對于班級學生來說,后進生的管理是小學班主任管理班級工作的難點和重點,要想從根本上提升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水平,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必須明確后進生管理的重要性,適度批評,持久管理,樹立正確的管理理念,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等出發,為全面提升后進生管理水平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