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喬伊
(四川省南部縣第三中學,四川 南充 637300)
語言是人所特有的交流工具,所以一門語言最為重要的作用也就是充當人與人交際的媒介。從人的發展方面來看,語言的學習通常分為兩種情況:其一,從人一出生開始就處于一種或者幾種語言環境下,在成長過程中,在語言的實際交流過程中自然而然的形成語言體系,獲得某一門或者幾門語言的聽說讀寫等技能;其二,則是有目的地、有意識地深入某一種語言環境,去學習去研究某一門語言。通常情況下前者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就如我們作為中國人,大多數學生生來就處于漢語的語言環境中,所以輕而易舉的就掌握了漢語的語言體系;而后者則通常是一個“半路出家”的過程,往往是具備了一種語言體系之后,再去學習另一門或者幾門“外語”。就如我國各階段所設置的英語學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屬于后天的刻意學習。而先天的語言系統構建和后天的學習最大的區別就在于語言結構和思維模式是否具備,所以學習難度也有著本質性的差異。本文中我所探究的英語學科教學,毋庸置疑就是屬于后天語言學習,其難度也是顯而易見的。
英語作為一門外來語言,從語言的本質作用來看,和我們的母語漢語一樣最主要的是充當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工具。那么我們不禁會有一個疑問,即作為語言,為什么我們的教育課程設置中一定要設置英語學科呢?在我看來這是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必然要求。因為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各國之間的交流日益加強,但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的語言體系,這就給國家間的交流設置了障礙,尋找一種適用范圍最廣的語言作為通用語言是實現國家之間交流與對話的根本。而不論是從歷史還是現在的語言環境來看,英語當之無愧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所以自改革開放以來,英語就一直是我國各學科課程中的必要組成部分,并且在各類考試中占據著絕對的重要地位。而綜合上述內容我們也能夠得到一個結論,英語學科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如最基本的口語交際能力。但從實際教學成果來看,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培養成果并不令人滿意,所以在當前素質教育教學改革的大環境下,我就以高中英語為例子,具體談談如何做好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對于英語教學來說,在以漢語為母語的中國大環境內,英語缺乏對應的語言環境是個不可避免的問題。而對于語言來說,環境往往決定著語言的使用頻率,所以要想做好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我們就必須從營造對應的語言環境入手。
首先,在日日常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我們可以先以自身為引線,塑造全英語的課堂教學氛圍。因為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單詞和語法知識儲備,對于大部分英語的句子表達都能聽明白,但在傳統的應試教育教學體制下,英語教學往往只注重培養學生的做題能力,而教師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會普遍采取中英摻雜,甚至是漢語為主的教學模式,所以學生根本得不到英語思維和對話方面的訓練。而在新時期,素質教育強調英語教學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前提下,作為教師我們要盡量全講英語,塑造全英的班級氛圍,從而引導學生習慣于英語課上的表達和交流。
其次,在日常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塑造相對活潑的、輕松的課堂氛圍。因為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日常教學中往往需要學生不斷地對話來練習學到的單詞和語法,甚至是在課文基礎上,需要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基礎的文學內容分析。所以英語課堂應該是一個互動性強,且教師和學生不斷交流、對話的課堂。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應采取幽默的語言和和藹的態度來進行課堂教學,從而塑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予學生更多交流的機會。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存在一個非常明顯的問題,那就是不敢開口說話。這就導致學生書面語言表達始終強于口語表達。要想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我們還要讓學生“敢開口”。
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可以通過對應的教學模式,來引導學生主動進行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例如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多選擇一部分相對基礎的知識點作為課堂問題,以問題為切入點逐步讓學生適應開口說英語;另外課堂上我們可以涉及一部分和學生生活相關的話題展開討論,通過小組討論探究等模式,引導學生習慣于和同學交流。從而最終達到激發學生開口說話積極性的目的。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多給學生鼓勵和肯定。大部分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往往存在一種“羞恥心”,怕說錯、怕發音不準等,進而能不說就不說,能少說就少說,自信心極度缺乏。所以不論是在日常交流還是班級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始終本著“鼓勵”的教學原則,肯定學生的點滴努力與進步,從而給予學生充足的動力。
對于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來說,僅僅依靠課堂上幾十分鐘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我們利用各種資源,給予學生創造更多的鍛煉機會。
首先,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在課堂之外引導學生創建英語角、英語學習小組、閱讀小組等等。這些多種多樣的學習形式,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日常練習口語的習慣,另一方面也能夠通過集體活動的形式給學生一個學習的推動力,讓學生在從眾心理的影響下,盡可能地保持長時間的英語口語練習。
其次,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靈活地運用學校的各類資源。例如結合學校舉辦的朗誦活動,添加英語朗誦的環節,讓學生通過參與英語朗誦活動而主動地去練習英語口語,當然這種活動避免學生個人參加產生羞怯心理,我們可以采取班級集體朗誦的形式。或者通過排練英語舞臺劇、話劇等形式,既能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又能無形中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總之,對于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來說,我認為最主要的方面就創建語言氛圍、培養學生信心、創造實踐機會等。語言相關能力的培養都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需要厚積才能薄發,所以我們在實際教學中要有恒心,持續不斷地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和調整,從而逐步地轉變英語教學重理論輕實踐的狀況,充分發揮英語作為語言的交際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