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彥巧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北店鄉田各莊小學,河北 保定 071100)
我國從2001年開始實行新課程體系,新課程逐漸深入各個地區,教學方法也隨著改革不斷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新課程改革的實質就是讓老師逐漸引導著學生,自主發現問題,主動進行改進和學習,提升學生的自覺性和自學能力。然而,我們的改革還是不夠深入,在實踐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小學數學教師的素質、小學數學的課程設置、數學弱化教學都是我們實際教育中真實存在的。
一直以來,我們習慣性的教學方式就是單方面給學生灌輸知識,教會算法,講明白公式,讓學生在做題中運用熟練。數學在一些家長還有社會的觀點中就是用來考高分的,檢驗一個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能力也是學生的分數體現的。因此在這種結果下,教師和家長都只重視學生的最后成績,而不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這種填鴨式教學下,學習好的學生會得到老師的贊賞學習更好,而成績差或者發揮失誤的學生會因為成績不好一蹶不振,失去學習興趣。數學如果平鋪直敘的講述是沒有樂趣可言的。何況小學就是培養學習習慣的黃金時期,久而久之,學生因為缺乏和老師的交流,學習的主動性喪失,興趣減退,造成偏科,未來的學習也是無益處可言的,不能讓學生全方位發展自己。
現在的小學數學教育設置的不合理,在設置的時候并沒有考慮到小學生自己的知識水平能力和心理特點,大多數都是直接模仿了大學的教育,缺乏互動教學,小學生年紀太小不能適應那么具有學術的氛圍,而且小學生年紀較小,自控能力比較差,不能在一堂課都是全神貫注地聽講。這種被動式教學,對于小學生學習枯燥和難度較大的數學幫助幾乎為零。
在新課程體系下,教科書的更改更加貼近了生活,書本知識變得十分基礎,雖然這對于課堂教學活動比較活潑,讓形式也變得十分新穎。可是這樣把數學知識都去掉了,可是考試內容卻沒有更改,這就對教師的要求變高了,因為教師如果在課堂中沒有涉及,造成學生的知識短板,成績不好的學生早晨厭學心理,家長瘋狂的補課或者給老師送禮,對于學生那就代表幾乎沒有課余生活,對于學校風氣也是不好的。因此在新課程體系下,如何把小學數學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是一個挑戰。
小學教育應該注重培養小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正確的思維方式。在課堂的教學中也應該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訓練。設置重點,注意學生思維深度的挖掘。也要注意培養教師的素質,提升小學教師的從業門檻,尋找那些素質高、文化程度高的教師來教導學生。讓教師學會把實際和教學相互結合,由淺入深的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和學習交流。
課堂是小學生主要的學習場所,因此教師的教學水平是十分關鍵的,小學數學老師平時應該把一些有趣的現象、互動性強的小游戲、以及自己個人的幽默感或者個人素質在課堂上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從這些方面接受學習,產生學習的興趣,形成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好的教學態度也會讓學生受益終生,直接構成學生學習的動力因素。傳統的教育方式讓學生處于十分被動的境地,也不善于訓練學生的思維訓練,一味填鴨式教學,教師應該研究科學性高、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帶來學習的樂趣,在課堂上有吸引力的教育游戲對于提高數學教學效果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數學教育一直想和生活聯系在一起,幫助小學生在生活中解決問題。教師應該善于挖掘小學數學中暗含的數學思想,幫助小學生開拓自己的思維,提高學習數學的熱情,教會小學生如何運用數學解決實際應用中的問題,懂得數學的妙用,正確引導小學生合理學習數學。形成正確的思考方式,在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可以用自己的智慧面對和解決。
新課程體系下,教育事業面臨新一輪的改革,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建構,是每一個教師都要面臨的課題。如何在課堂中真正實施適合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這是一個關乎教育的問題。教師的素質、教學模式和小學生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小學數學的教學不只是一堂課,而是一次引導。教師鼓勵學生去主動學習、主動去發現問題、主動解決、主動去思考、而教師就是點播的重要關鍵,而不是把知識一股腦的拋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現在有很多先進的手段去獲取知識,但是卻發現科技愈進步,大家愈不愛思考,總是想直接獲取答案,不愿體會那種反復琢磨得到結果獲得的知識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