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瑋琳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217)
針對聽力障礙高職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的相關研究主要是以健聽學生作為研究的對象,對聽力障礙學生的相關研究卻為數不多,且其研究成果多為一線特殊教育教師所不能操作的,例如,關于聽力障礙學生語音編碼或者語音輔助策略的相關研究,因其可操作性小所以致使其推廣的價值并不大。通過對聽力障礙學生進行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培養可以增加相關的實踐研究資料,使相關的理論研究相結合。
閱讀和寫作板塊的教學內容一直以來都是高職特殊教育教學的重難點,其在高職應用文寫作所占比重較大、教學所耗費的時間較多,但是其實際收效不大。教師通過培養聽力障礙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了解到聽力障礙學生的閱讀和寫作的特點和習慣,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并展開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從而滿足聽力障礙學生的特殊教育需求。
高職聽力障礙學生在畢業之后往往進入大學繼續學習或者直接就業,隨著聽力障礙學生的就業面不斷擴大,掌握良好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有助于他們順利的完成學習任務或者工作任務。培養高職聽力障礙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為其今后更好的回歸到主流社會之中奠定堅實的基礎。
聽力障礙學生對于閱讀和寫作的興趣不夠高,很多聽力障礙學生沒有認識到閱讀和寫作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其它課業任務導致其沒有時間閱讀課外讀物來激發其對于閱讀和寫作的學習興趣,沒有時間進行課外讀物的閱讀不僅導致了聽力障礙學生出現閱讀中存在困難的現象,還直接導致聽力障礙學生在進行寫作時感覺枯燥乏味,沒有內容可寫或者是知道怎么寫但是不懂的表達,在寫作時顯得力不從心,從而產生寫作學習興趣低迷的現象。
家庭是學生受教育的第二課堂,很多家長主動給聽力障礙學生購買課外讀物并積極支持孩子進行課外閱讀,但是家長由于受文化水平所限等諸多因素并沒有給孩子樹立起良好的學習榜樣,加之聽力障礙學生的好玩心重,使得課外讀物不少,但是都堆積成灰,從而致使聽力障礙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培養僅僅依賴于教師課堂教學,使得其閱讀和寫作能力遲遲得不到提高。
無論是高職特殊教育學院還是縣級高職聾校,并未給聽力障礙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風氣,很多高職聾校甚至都沒有建設圖書角,或者有些建設的圖書角也只是形式主義,其圖書自從擺上就未曾更換過。許多高職聾校語文教師對聽力障礙學生語言方面培養的目標較低,且聽力障礙學生進行語言活動的范圍往往只局限于課堂之中使得其語言學習與實際生活嚴重脫節。高職聾校教師對聽力障礙學生進行字詞教學之時往往用很簡單的話語對詞義進行解釋,且課上給聽力障礙學生提供練習的時間很少,使得聽力障礙學生往往產生詞義的混淆甚至無法恰當的對其進行運用。
聽力障礙學生與健聽學生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其存在聽力障礙的問題。從而出現很多只有聽力障礙學生才會面臨的問題,比如,許多聽力障礙學生表示自己有時不能完全理解教師所講授的知識,或者自己認為理解了但是在回答教師的問題時還會不斷出錯,有時覺得一個非常簡單的事情但是寫出來之后卻沒有人可以理解。若不了解聽力障礙學生的認知特點,諸如此類的事情在聽力障礙學生的周圍常常出現,使得其對閱讀和寫作喪失學習的興趣。
很多市中心或者縣級的高職聾校都采取封閉式的教學管理模式,使得聽力障礙學生在寫作中缺少生活的素材,并且很多高職聾校的圖書只是形式主義的結果,聽力障礙學生在日常很難以借到,也從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聽力障礙學生的課外閱讀的時間,不利于對聽力障礙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培養。
高職特殊教育學院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向聽力障礙學生講述課外閱讀對學生提高閱讀和寫作的幫助,增進聽力障礙學生的認同,并開展故事演講比賽或者讀書交流會等活動使聽力障礙學生在與同學分享中獲得愉快的同時也可以增進學生對閱讀和寫作教學的學習興趣。同時,學校和班級教師應該聯手共同建設圖書角,并定期更換圖書來增加聽力障礙學生閱讀課外讀物的機會,增加學生閱讀和寫作的學習素材,并且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展示相關詞語的故事來幫助聽力障礙學生理解詞語,從而更好的幫助其理解所閱讀的文章,進而提高聽力障礙學生的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閱讀和寫作是聽力障礙學生語言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需要聽力障礙學生具有相對較高的語文素養,并且聽力障礙學生可以通過閱讀和寫作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對此高職聾校語文教師要結合聽力障礙學生的特殊教育需求來不斷改進自身的教學模式使其更好地回歸到主流社會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