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富
摘? ?要:“現代學徒制”是一種將傳統“學徒制”與“學校職業教育”相融合的一種現代職業教育方式,由學校和企業深度合作,采取校內職業知識學習與企業職業技能培訓相結合,學習、實習相互交替,共同開發人力資源的職業教育形式。即由學校和企業“雙元”育人,合力開發人力資源的“雙元制”現代職業教育。TC職教中心借鑒“雙元制”現代職業教育進行本土化實踐探索。在產教融合背景下,“雙元制”現代職業教育應該進一步強化校企“雙元”主體的作用,同時應該發揮政府引導、行業指導的作用。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實踐;展望
中圖分類號:G718?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35-0084-02
一、現代學徒制的背景
工業革命之前,生產技術技能的傳承主要依靠傳統的“學徒制”。工業革命之后,“學校職業教育”替代了傳統的“學徒制”。職業教育分為“(學校)職業教育”與“(企業)職業培訓”。現代職業教育究竟應該以“學校的職業教育”為主,還是應該以“企業的職業培訓”為主,一直以來未有定論。
“現代學徒制”是一種將傳統“學徒制”與“學校職業教育”相融合的現代職業教育的一種方式,由學校和企業深度合作,采取校內職業知識學習與企業職業技能培訓相結合,學習、實習相互交替,共同開發人力資源的職業教育形式,是現代職業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即由學校和企業“雙元”育人,合力開發人力資源的“雙元制”現代職業教育。2014 年,國務院頒布《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進行現代學徒制試點;2015年,人社部、財政部發布《關于發展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通知》;2018年,教育部發布《關于做好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通知》。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在我國普遍推開。
德國對市場經濟進行協調管理,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學。制造業是德國的傳統優勢產業。現代制造業,乃至現代經濟的運行離不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支撐。德國是較早采取“雙元制”現代職業教育開發人力資源的國家。德國對市場經濟進行協調管理,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的模式,與我國的中國特色市場經濟頗為相似。其“雙元制”現代職業教育方式,可以為我國人力資源開發,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借鑒。
蘇南是我國現代職業教育比較發達的地區。蘇南的TC職教中心2001年開始引進了“雙元制”現代職業教育,并探索進行本土化改造,塑造本土化的“雙元制”現代職業教育。職教中心汲取“雙元制”精髓,把“一合作、三建設”(全方位校企合作、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開發建設、教學工廠建設)作為中心工作,構建了“政府引導、校企雙元、合同信守、評價多元”的合作辦學模式。努力發揮校企“雙元”在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TC職教中心的“現代學徒制”源于TC市“德資企業專業工人培訓中心”的建立。2001年,克恩-里伯斯(TC)有限公司、慧魚(TC)建筑錨栓有限公司兩家德資企業落戶TC市。與TC開發區政府共同投資建立“培訓中心”,合作培養三年制模具專業專業技術人員,為企業定向培養專業人員。TC職教中心成立“培訓中心”與企業合作培養企業需要的專業人員。目前,該“培訓中心”建有900多平方米專門用于學生實訓教學的場所,企業總計投入1 000多萬元實訓教學設備。企業的專職培訓師和兼職培訓師參與進行專業教學。每年定向招收培養40名企業需要的專業人員。2004 年,TC職教中心增加了合作企業,與舍弗勒(中國)有限公司共同開展現代學徒制合作,在該公司內部成立了舍弗勒(中國)培訓中心,合作培養三年制機械加工專業技術人員,每年招收培養60—80人。將教育培訓的場地直接建在企業內部。目前,該“培訓中心”內建有3 000多平方米專門用于學生實訓教學的場所,企業總計投入1 000萬元實訓教學設備。若干企業專職培訓師和兼職培訓師參與專業教學。2013 年,TC職教中心又與海瑞技術(太TC)有限公司進行“現代學徒制”合作,建立了海瑞恩(TC)培訓中心,合作培養三年制和五年制數控專業技術人員,每年招收培養50人。專門建有1 000多平方米場地用于學生實訓教學,企業總計投入1 000多萬元實訓教學設備。并有企業專職培訓師和兼職培訓師參與專業教學。
TC職教中心與克恩-里伯斯、舍弗勒、海瑞恩等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共建“現代學徒制”培訓中心,為企業培養提供近萬名技術技能型的專業技術人員。職教中心主動服務社會,堅持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實現職前教育與職后教育銜接,探索“雙元制”現代職業教育本土化實踐。
二、現代學徒制的實踐
蘇南是我國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之一,開放性經濟發達,外資企業,尤其是德資企業聚集,為TC職教中心探索“雙元制”現代職業教育提供了合適的土壤。
(一)建構多元化校企合作
TC職教中心根據不同的合作企業、不同的合作形式,主要采用了三種不同的校企合作形式。一是傳統“雙元制”現代職業教育形式,即一校一企的合作治理方式;二是PPP現代職業教育形式,即一校多企合作方式;三是行業參與的現代職業教育形式,即學校、行業、企業三方合作方式。三種校企合作形式的共同點是上層建立“聯合管理委員會”,對合作項目的重要事務進行決策,如專業設置、招生人數和重要設備購置等。中層建立“培訓和考試委員會”,培訓委員會負責教育教學事務,考試委員會負責考核。下層建立“培訓中心”,負責日常運營管理。培養符合企業需要的專業技術人員。
(二)實施校企“雙元”共同建設
TC職教中心在“雙元制”現代職業教育實踐中的教育教學上充分體現校企雙方的主體作用,做到“六個共同”,即共同制訂方案、共同開發課程、共同建設基地、共同提供師資、共同實施教育、共同進行評價。
1.共同制訂方案。借鑒德國“雙元制”現代職業教育的培訓方式,相互走訪、共同調研,考慮當地企業實際,培訓中心與合作企業,共同制訂合作項目的人才培養方案。
2.共同開發課程。借鑒德國“雙元制”現代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結合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校企雙方共同制定課程方案、課程標準,以基礎知識夠用、專業知識實用為原則,共同開發課程資源。
3.共同建設基地。培訓中心提供理論教學的教室和部分基礎技能訓練的場所,配套相關的教學設備,企業在工廠內建設專門用于實踐教學的崗位學習的場所。雙方每年都投入一定的資金,保證課程實施中實習耗材的添置和設備的維修等所需。
4.共同提供師資。培訓中心按課程要求安排理論教師,并經過實踐培訓,企業選聘技術骨干,并持有培訓師資格證書的培訓師。學校理論教師和企業培訓師組成“雙師型”工作團隊。
5.共同實施教育。培訓中心承擔文化基礎課和專業理論課教學,組織和指導相關教學實踐活動,并負責日常教育與管理,企業承擔專業實踐教學,組織和指導相關實習教學活動,并按照企業的規章制度對學員的實習教學進行指導和管理,雙方齊抓共管。
6.共同進行評價。每個學習模塊結束,培訓中心和企業都對學員進行一次面對面評價。培訓中心評價時邀請企業的培訓師參與,企業評價時邀請班培訓中心的教師參與。評價內容圍繞專業知識、學習態度、工作質量、工作效率、職業行為、安全生產等。
三、現代學徒制的展望
我國《職業教育法》提出“產教結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產教融合”,指出舉辦職業教育應該:政府統籌管理,企業行業參與。為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源源不斷地提供人力資源。在產教融合背景下,應努力打造“現代學徒制+”。
首先,應該進一步強化校企“雙元”主體的作用,完善“雙元制”現代職業教育。本土化實踐要順利進行,“雙元”主體是核心。校企雙方在合作項目上是具有平等地位的主體,應該責任共擔、利益共享。雙方在具體項目上都要有實質性投入,雙方必須全程參與技術人員培養過程。雙方要合理分擔投入的成本,共享合作的利益。一般由企業負責場地、設備的投入,建設實訓教學的“培訓中心”。學校負責理論教學設施、生活設施、運動設施等的投入。企業主要分擔“培訓中心”運行中的人力成本和實習耗材費用。學校主要分擔學校教育中的人力成本和管理費用。學生先墊付培養費,畢業后由錄用企業分期返還。非投入方的企業錄用校企雙方合作培養的專業技術人員時,應支付相關培訓費。形成人力資源有償開發利用的機制。
其次,應該發揮政府引導、行業指導的作用。“雙元制”現代職業教育、本土化實踐要深入發展,政府引導、行業指導是關鍵。實現充分就業,開發人力資源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政府應保證合理的投入。《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規定,地方政府職業教育的生均經費投入標準為12 000元。政府還應該提供制度環境,促成校企達成合作辦學意向,引導校企相向而行,承擔校企協調工作,組織校企合作論壇,推介校企合作辦學案例,發布企業需求信息,為校企合作牽線搭橋。行業協會是指介于政府、企業之間,并為其服務、咨詢、溝通、監督、公正、自律、協調的社會中介組織。我國的行業協會是一種民間性組織,是政府與企業間的橋梁和紐帶。行業協會具有掌握行業詳細可靠的情況和數據的優勢,可以預測本行業發展趨勢。行業協會應該指導企業協調發展,指導校企有效合作。
參考文獻:
[1]? 周新源,丁亮.現代學徒制在太倉的實踐與探索[J].江蘇教育研究,2017,(7):75-76.
[2]? 廖禮平.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問題及對策[J].職教論壇,2019,(6):134-139.
[3]? 石偉平,郝天聰.產教深度融合校企雙元企育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7):93-97.
[4]? 顧月琴.蘇南中小城市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探索:困境、優勢與策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5):117-120.
[5]? 石偉平.從校企合作到產教融合——我國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改革的思維轉向[J].教育發展研究,201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