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海龍
[摘 要] 足球運動是小學生最喜愛的運動之一,在學校非常受歡迎。我校作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經過多年的普及與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具有極強的代表性與研究價值。本文旨在探討通過競賽,推進小學校園足球梯隊體系建設,從而更好地推動校園足球活動深入發展。
[關鍵詞] 校園足球;競賽;梯隊體系;模式
一、研究背景
甘州區作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區)、甘肅省校園足球布局城市之一,區教育局著眼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加強足球人才培養,多措并舉,提高甘州區“區長杯”校園足球聯賽和校園足球文化建設的組織管理水平,促進校園足球的發展壯大。作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甘肅省“二星級”足球特色學校,甘州區北街小學以足球為抓手、以校園為陣地、以課堂為渠道、以競賽為載體、依托精英訓練營不斷做實做強做大校園足球,加強梯隊建設,讓校園足球成為學校一張靚麗的名片。
二、研究思路
比賽是最好的老師,比賽是最好的訓練。構建校園足球梯隊體系,一直是提高校園足球競賽水平的關鍵,更是落實《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中的重點問題。創新和完善校園足球競賽,讓競賽對象從局部到整體,保證校園足球競賽水平不斷提升,促進校園足球健康穩定發展。
三、實施策略與方法
(一)提高學生活動興趣,提升校園足球活動質量
1.搞好校園足球的普及。加大體育課足球教學的比例,嚴格落實每班每周一節足球課,把足球活動內容納入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中去。通過足球繪畫、觀看足球比賽視頻、裁判員知識的學習,侃足球、說球星,以及其他與足球相結合的游戲活動,提高學生對足球的興趣愛好。
2.提高校園足球的競賽水平。各班根據學生的需要,有意識地建立足球隊,利用足球課、大課間活動、午休等時間進行訓練,為年級聯賽的運行和學校足球隊后備人才隊伍的建設打好基礎。
3.抓好校園足球的聯賽組織。聯賽以普及為主,讓多數學生參與進來。中高年級采用八人制比賽,“5+3”模式:五名男生加三名女生,低年級采用五人混合賽制,即男生打上半場比賽,女生打下半場比賽,全場比分為上下半場得分之和。積極參加校級以上比賽,不斷拓寬校園足球發展,增強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開展“三級”梯隊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校園足球文化品位,不斷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4.理清校園足球梯隊體系建設思路,一二年級為幼苗級,重在普及,激發興趣;三四年級為群英級,重在基本技術的掌握,滲透基礎戰術配合;五六年級為精英級,重在比賽交流,參加大賽,提升綜合素質。
(二)構建校園足球梯隊體系
1.幼苗級(7~8歲),比賽賽制為五人制,訓練目標是:最基本帶球、控球,孩子都以自我為中心,保持快樂和興趣。重點培養孩子時間、空間的意識,充分利用場地寬度,注意觸球前的身體姿勢。
2.群英級(9~10歲),比賽賽制為八人制,注意培養攻防轉換的意識,界外球開始用手拋。設置越位規則。重點注意拉開接應,觀察對手、隊員接應的位置、跑位,通過團隊配合達到目的。
3.精英級(11~12歲),比賽賽制為八人制,比賽時間不超過1小時,越位線設置在中場線,周末進行比賽。訓練中注重興趣的培養。重點提高隊員閱讀比賽的能力,讓隊員學會思考,在球、隊友、對手、空間、時間的限制下找到解決辦法。
(三)完善校園足球梯隊測評體系
1.基礎指標:足球學習的興趣、態度、習慣、參與度等,主要通過觀察、描述進行評估。
2.學業指標:理解和掌握足球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情況、基本技能運用情況、體能狀況,主要通過運動練習、觀察、討論等進行評估。
3.發展指標:自主參與足球運動,能積極參與校內外比賽,表現習得的能力和特長,主要通過參加各級各類競賽的證明材料。
(四)建立健全各項制度落到實處
堅持把校園足球作為立德樹人的有效載體和學校體育文化建設的突破口,通過校園足球競賽,學校體育氛圍明顯提高,持續推動了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
1.制定校園足球領導小組工作制度,明確責任,確保實效。
2.增加學校對體育工作經費投入。學校按一定的比例劃撥校園足球專項公用經費用于校園足球競賽工作順利開展。
3.按規定配足配齊體育器材,完善場地設施。充分利用場地器材,提高使用效率,確保競賽活動的有序開展。
4.建立健全足球教師培訓、考核、評優晉級制度,提高足球教師業務能力和思想素質。
5.加強與高水平球隊的學習交流,學校為隊員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6.賽前制定競賽安全應急預案,部門聯動配合,確保競賽安全。加強隊員思想品德教育,育人是根本,淡化比賽成績,真正實現快樂足球,進一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到校園足球活動中來。
四、取得的實效
1.學生參與校園足球運動的興趣明顯提高。通過參加足球比賽,促進了足球運動在我校的蓬勃發展,有更多的孩子走向操場,極大地夯實了校園足球的基礎。
2.學生自主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高。學生在參與足球比賽的同時學習和掌握了其他運動技能,在競賽中磨煉出堅強的意志品質,達到了體育運動的教育目的。
3.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顯著提高。校園足球競賽的開展,強健了學生的體魄,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明顯提高。
4.讓學生自愿參加校園足球活動,在競賽活動中建立良性競爭的激勵機制,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促進體質健康發展。
5.城區8所小學均采用我校校園足球梯隊建設模式,比賽場次增加,學生參與度高,校園足球發展氛圍明顯濃厚。
參考文獻:
[1]趙宗躍,呂剛.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指導書[M].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2017.
[2]楊立.校園足球發展策略與實踐方法[M].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10.
[3]廉金明.山東省小學校園足球聯賽開展現狀及推廣策略研究[D].聊城大學,2014.
[4]高杰.西安市中小學校園足球聯賽開展現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2.
[5]劉樺楠.青少年校園足球理論與實踐[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6]姜鵬.青少年足球發展分析與科學訓練研究[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6.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一般課題“校園足球活動促進小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行動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9〕GHB0693?!?/p>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