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汽車共享具有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在對南昌市消費者汽車共享意愿開展廣泛調查的基礎上,探討其在南昌市推廣的可行性。然后通過對獲取的數據樣本進行灰關聯度分析,找出影響消費者汽車共享意愿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汽車共享;影響因素;灰關聯度
中圖分類號:F490?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34-0069-03
引言
汽車共享作為一種創新型的準公共交通模式,可節約居民出行費用,減少私家車保有量,改善城市交通擁堵,從而達到節能減排,引導居民綠色有效出行的意識,具有較好的社會、經濟、環境效益。據Navigant Research調查報告預測,2020年全球汽車共享會員數將達到1 200萬人以上。而目前,杭州車紛享作為中國最大的汽車共享組織之一,其會員才剛超過4 000人。因此,汽車共享在中國還存在很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南昌作為江西的省會城市,與其他大城市一樣,面臨著交通擁堵、尾氣排放等問題,如何促進和規范“汽車共享”發展,是一項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因此,本文擬在對南昌市消費者汽車共享意愿開展廣泛調查的基礎上,探討其在南昌市推廣的可行性。通過對獲取的數據樣本進行灰關聯度分析,找出影響汽車共享意愿的關鍵因素并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從而更好地促進汽車共享在南昌市發展,同時為其他二三線城市推廣汽車共享提供借鑒和參考。
一、文獻述評
關于汽車共享,國外學者研究以實地調研為主。Matthew Barth&Michael Todd(2003)建立了汽車共享服務模型并指出汽車共享與其他交通方式相比所具有的優越性。Susan A.Shaheen&Adam P.Cohen(2008)收集世界上許多國家地區的汽車共享數據,分析并得出結論:人們愿意汽車共享主要是因為其所帶來的經濟性和便利性。Muheim&Inderbitzin(2013)分析了引入汽車共享之后對城市現行交通系統的影響,提出購買私家車后,會產生無效出行,而汽車共享可減少無效出行,因此汽車共享具有環保、節約的良好社會效應。而國內學者早期研究主要關注汽車共享的應用前景。薛躍等(2005)對汽車共享的概念、發展歷程和發展模式等進行了分析,并提出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汽車共享在中國更具有發展應用前景。一些文獻對汽車共享模式的可持續性和我國開展汽車共享應該具備的條件進行分析,提出應該結合我國具體情況并借鑒國外成功的管理經驗及運行機制發展汽車共享。夏凱旋(2007)通過實證研究北京市非正式汽車共享,并提出規范順風車、制定相關配套政策以鼓勵發展汽車共享的建議。汪鳴泉(2013)研究國外電動汽車共享發展現狀,探討其在中國推廣的可行性,并提出了適合的運營模式。
與以往文獻相比,本文研究的不同之處在于:第一,現有研究大多是利用SPSS、Eviews等對汽車共享相關問題進行實證分析,而本文首次嘗試將灰關聯度分析法引入到汽車共享研究中。第二,現有關于研究汽車共享影響因素分析時,各影響因素都是單獨隔開,未能進一步研究因素之間的相關性,而本文不僅分析了各影響因素,還對各影響因素的灰關聯度進行了排序。第三,現有文獻多以北京、上海等一線大城市為研究對象,而本文選取南昌市為研究對象,分析南昌市推廣汽車共享的影響因素并提出配套政策建議,從而為其他二三線城市推廣汽車共享提供借鑒和參考。
二、影響汽車共享意愿的因素分析
汽車共享實質上是一種購買行為,通過購買汽車的使用權,完成出行起止點之間的位移。汽車共享是涉及消費者收入狀況、出行情況、私家車使用情況、汽車共享打車軟件使用情況乃至政府政策等一系列復雜因素共同作用下的行為。影響汽車共享意愿因素眾多,且各因素數據量不大,為小樣本,很多因素的信息未直接顯示,是典型的灰色系統。由于灰關聯度分析法計算量小,應用方便,是系統分析中很有獨特優勢、比較實用可靠的一種分析方法。因此,本文采用灰關聯度分析法,而沒有用SPSS、Eviews等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一)指標選取
根據研究假設,項目組設計了一份包含四個部分21個問題的調查問卷進行抽樣調查。調查問卷的主要內容為:個人基本情況、出行情況、私家車使用情況、汽車共享打車軟件使用情況等。本研究主要采用網絡調查和街頭攔截調查相結合。網絡調查主要是將設計好的問卷放在問卷星網站上,通過郵件、QQ、微信等方式邀請親朋好友以及通過他們轉發來完成。街頭攔截主要在南昌市區人流量比較大的步行街、大型公園等。本次調查共訪問272名受訪者。其中,拒訪率為6%,有效問卷255份。設X0為汽車共享意愿,X1為環保意識,X2為年齡,X3為文化程度,X4為月收入,X5為一周內出行天數,X6為是否使用過汽車共享打車軟件,X7為一周內汽車空閑時間,X8為一天內汽車實際使用時間。
(二)數據處理
1.標準化處理
將數據樣本隨機平均分為15組,取每組的平均值,并對其進行進行標準化處理。本研究采用初值法,對這15個數據樣本中各數分別除以本數列第一個數值。
2.求差序列
Δ1(1)=|1.00-1.00|=0;Δ1(2)=|1.46-1.09|=0.37
其余類推。
3.求兩極最大值和最小值
Δi(k)=1.36;Δi(k)=0
4.計算關聯系數
ζ1(1)=0.5×1.36/(0+0.5×1.36)=1
ζ1(2)=0.5×1.36/(0.37+0.5×2)=0.65
其余類推,并得出下表。
5.計算關聯度
r1=1/15(1.00+0.65+0.61+…+0.71)=0.75;r2=0.67;r3=0.76;r4=0.77;r5=0.73;r6=0.84;r7=0.75;r8=0.74
由此得出,影響汽車共享意愿的各因素灰關聯度大小依次為:是否使用過汽車共享打車軟件X6>月收入X4>文化程度X3>環保意識X1>一周汽車空閑時間X7>一天內汽車實際使用時間X8>一周內出行天數X5>年齡X2。
三、結果分析與政策建議
根據上述分析結果可知,影響汽車共享意愿的各因素由強到弱依次為:是否使用過汽車共享打車軟件、月收入、文化程度、環保意識、一周汽車空閑時間、一天內汽車實際使用時間、一周內出行天數、年齡。因此,針對影響汽車共享意愿的因素我們可以找出汽車共享的潛在客戶并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
(一)增強提高汽車共享打車軟件使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由上述分析結果可知,汽車共享意愿的影響因素中,是否使用過汽車共享打車軟件最為重要。然而,汽車共享在南昌市消費者中普及程度并不是很高。63.5%的受訪者表示有過拼車或搭順風車經歷,但絕大多數人沒有將這種行為與汽車共享聯系在一起。調查結果顯示,在255個受訪者中,有83.6%的受訪者表示愿意參與汽車共享,主要是因為方便快捷,節省成本,并有利于減少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而且汽車共享打車軟件的出現有效緩解了消費者與司機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可通過個性化訂制打車路線,使得需求與服務快速匹配。而僅有16.4%的受訪者表示不愿意參與汽車共享,主要是從安全方面考慮。因此,南昌市政府應該對汽車共享進行統一規范管理,為提高其使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出臺一些具體的政策措施。
(二)加大對高學歷的中等收入人群定位營銷力度
月收入和文化程度對汽車共享意愿影響很大。因為月收入影響人們的消費能力,當人們擁有一定的購買力時,參加汽車共享意愿才取決于其他因素。受過較高水平教育,可以更好地了解汽車共享的運行體制,并接受汽車共享,而且汽車共享很多操作流程離不開手機或者網絡,這就需要消費者掌握一定的相關知識。據江西省統計局官方網站公布,江西省2016年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僅為13 716元,處于中等偏下水平。而全省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及所占比重呈現加速提高的趨勢,但是截至2015年末,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重僅為8.88%,還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通過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對一些收入水平介于使用私家車和乘坐公共交通之間的高學歷中等收入人群汽車共享意愿最強。因此,可以針對高學歷中等收入人群加大宣傳力度,讓其接受汽車共享低價高品質的服務,享受駕駛樂趣,盡可能將潛在的顧客培養成消費者。
(三)鼓勵汽車共享通勤,提供停車便利優惠
分析結果顯示,1周內出行天數越多,汽車共享意愿越強。但是相關研究表明汽車共享通勤時,上下班停車時間較長,時間成本較高,相對于使用私家車更不經濟,因而規律性通勤出行,更可能選擇購車或者乘坐公交車,這主要是因為周邊的停車設施不足,人們更傾向于選擇公交、地鐵等出行。因此,相關企業和政府可以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建立汽車共享專用停車點,并對汽車共享會員提供停車優惠,引導更多的消費者參與汽車共享。
(四)積極開發年輕用戶市場
汽車共享意愿與年齡也有一定關系,調查結果顯示,汽車共享打車軟件使用人群中,30~40歲的用戶占50%以上,20~30歲占30%,50歲以上的僅有5%。由此可以發現,汽車共享客戶主要是25~40歲之間的青壯年。這個年齡段人群外出購物旅游、社交娛樂等個性化出行需求高,有更多的用車需求,并且接受和體驗新事物,容易接受汽車共享這種新交通方式。因此,相關企業應積極開發年輕用戶市場,并提供更多個性化服務,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
(五)引導轉變汽車消費觀念
環保意識越強,參與汽車共享的意愿越強。汽車共享能夠緩解交通堵塞、減少石油使用和空氣污染,這能很好吸引環保意識強的人群,轉變傳統汽車消費觀念,積極參與汽車共享。
對于有車一族而言,一天內汽車實際使用時間和一周汽車空閑時間對汽車共享意愿影響也較大。因此,對于有意愿參加汽車共享,且家庭汽車擁有量多的有車家庭要引導其轉變消費觀念,對其購入第二輛甚至更多車予以適當控制,用汽車共享專有停車的便利來引導他們,盡量爭取有車家庭放棄私家車,吸引更多的人參與汽車共享。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汽車共享的潛在客戶主要為:使用過汽車共享打車軟件,收入穩定、學歷較高、出行較多、環保意識較強的青壯年。
結語
本文的研究結果能夠給南昌市汽車共享的引進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可參考的政策依據,從而更好對其運營進行引導、扶持和規范,推動和發展這一生態、經濟和多方共贏的創新型的準公共交通服務模式。而對于如何開發這些潛在客戶,將有待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汪鳴泉.純電動汽車共享推廣可行性研究[J].低碳交通,2013,(7):145-147.
[2]? 曾蘭蘭,張春蓮.單證實訓教學效果影響因素的灰關聯分析[J].時代農機,2016,(3):67-68.
[3]? Jory Firnkorn,Martin Muller.Free-floating electric carsharing-fleets in smart cities:The dawning of a post-private car era in urban environments?[J].Science Direct,2015,(45):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