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海艷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家對公立醫院投入的逐漸增加,公立醫院得以大規模的快速發展。但是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的內部控制水平卻無法跟上其發展的步伐,目前出現的主要問題有組織結構和人員配置不合理、內部控制意識不強、預算控制不到位、采購和日常管理缺乏、處置不妥當和信息溝通不暢。因此,需要對公立醫院固定資產內部控制進行改革與優化,其重要方向是強化內控意識,完善信息系統,加強風險監督,優化業務流程,以期使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的內部控制水平適應和促進醫院的整體經營及發展。
關鍵詞:公立醫院;固定資產;內部控制;改革優化
中圖分類號:R197.3?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34-0123-02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家對公立醫院投入的逐漸增加,公立醫院的發展正在大步向前走,其發展規模和速度正在進入一個新時期,但是,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的內部控制水平卻無法跟上時代快速發展的步伐。通過文獻研究和實地調研我們發現,大部分公立醫院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內部控制不到位的問題,固定資產的內部控制是醫院正常運行的重要物質保障和首要基礎條件,同時也是醫院診療水平的直觀反映,代表著醫院規模和實力。甚至與醫療服務水平及醫院行政管理水平息息相關,所以,醫院固定資產的內部控制水平的高低在醫院整體經營管理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性和戰術性地位。
公立醫院為改善醫療條件、提高醫療質量和樹立醫院良好形象,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固定資產的數量也在連年攀升。但在實際的經營過程中,仍然會出現大量的編制床位供不應求、醫療服務不到位、患者滿意度不高、會計財務信息披露不準確不及時、財務收支不規范、職責權限不明確等各類問題,這就從客觀上要求公立醫院加強精細化管理進程,改革和優化內部控制流程,建立并實施一套完整有效的固定資產內部控制和業務流程,實現醫院固定資產的保值增值,增強醫院的競爭力,全方位地建立健全醫院內部控制體系。
一、公立醫院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公立醫院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的現狀
從調研的江蘇公立醫院情況來看,大部分醫院對固定資產的管理模式采用的是多級管理模式,其中最常見的是三級管理模式,即主管部門負責,分層次、分等級的對固定資產進行管理。第一等級是醫院固定資產管理小組,由院長任組長,主管固定資產或設備的副院長任副組長,其他成員分別來自財務部門、設備部門和后勤部門;第二等級是由設備部門和后勤部門分類歸口管理;第三等級是實際使用設備的科室作為設備管理負責人,并設置科室的固定資產管理員。與之相對應的是,部分醫院還同時在財務賬目上設立與之相對應的三級管理模式,也即為財務部門制定固定資產一級賬模式,并制定相關預算表;設備部門和后勤部門建立第二級明細賬;相應設備實際使用科室建立固定資產卡片,具體的相關職責(如下表所示)。
(二)公立醫院固定資產內部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1.固定資產組織結構和人員配置不合理。通過調研發現,部分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的經辦和審批崗位存在職責相互交叉的情況,在出現問題時,就無法準確地判斷責任,也無法準確追究責任人員。企業設備采購的審批人員的流程關系也不太通暢合理,未能形成相互監督的崗位職權,無法保證資產配置使用是公平公正的。同時,部分固定資產內部控制職員都是兼崗負責,這就導致在精力上和時間上的投入較少,從而無法避免公立醫院內部控制不足、控制乏力等情況的出現,最終出現固定資產內控的各種問題。
2.固定資產內部控制意識不強。大部分公立醫院都已經制定固定資產管理的相關流程,但是執行效果欠佳,原因之一就是醫院相關人員對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的意識不強,雖然知道有固定資產內部控制制度的存在,但是比較流于形式和紙面。大部分職工對流程是不熟悉的,甚至部分固定資產的管理人員都對制度中的相關流程也不熟悉。誠然,公立醫院的重心主要放在治療和科研上,但固定資產是醫院開展醫療活動的基礎,先進的醫療設備可以給患者更好的診療體驗,也是評價醫院整體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可以說開展固定資產的內部控制制度本身就是為了提高治療和科研水平的,因此內部控制意識是導致固定資產內部控制問題出現的重要原因之一。
3.固定資產的預算控制不到位。從研究和實踐經驗可以看出,通過預算的編制來約束和控制固定資產是非常有效的,目前部分醫院仍然缺乏對固定資產動態管理的預算控制數據的編制,如固定資產采購費用、修理和維護費用、材料費等,通過將這些動態的固定資產控制費用來約束固定資產的管理。其次,若編制了這些固定資產的動態數據,還需要強有力的預算執行力,避免出現編制了預算,但是預算控制不力的情況。促進公立醫院管理者將固定資產和醫院的長遠發展結合在一起,采用一個更加長遠導向的戰略眼光編制固定資產投資和動態管理費用。
4.固定資產的采購和日常管理缺乏。雖然很多公立醫院制定了固定資產的采購制度,但采購制度的執行卻略顯不到位,仍然存在從片面的、孤立的角度看待數字型的指標和利益,在沒有充分調研論證的前提下,就進行采購固定資產,從而導致固定資產的實用程度低、資金使用率低等情況的出現,甚至會出現固定資產采購回來就無法跟上市場的技術水平被迫淘汰,或者設備技術操作水平太高,技術人員缺乏培訓,造成使用成本明顯激增的情況。很多設備都存在事先沒有對操作人員進行培訓的前提下就直接使用,不僅導致設備受損,還增加了維護費用。日常的固定資產管理成本也較高,固定資產無論發生大的或小的問題,一般都是請外部維修人員到醫院來維修,維修費用居高不下。部分通用性的固定資產,比如輪椅、推車、電腦等流動性太大,缺乏日常的流動記錄管理,也常常會發生資產的丟失。
5.固定資產處置不妥當。很多公立醫院缺乏對固定資產處理的具體而詳細的處置程序,沒有對固定資產設備出臺判定設備損壞或達到報廢的定量標準,什么時候該維修,什么時候該報廢,常常由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和實際使用設備的科室人員主觀地認定和判斷,除大型貴重的儀器設備處理需要上報,其他小型儀器設備處理時,也經常出現隨意丟棄、低價變賣的情況,最常見的就是輪椅、推車和電腦等流通率較高的設備。
6.固定資產內部控制信息溝通不暢。部分公立醫院沒有建立一個通暢的固定資產信息共享交流平臺,各科室只知道自己科室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對其他科室一概不知。這就導致某科室固定資產短缺,可能其他部門卻有同樣的設備閑置,這種信息溝通不暢導致采購成本和管理成本不斷遞增。同時,財務部門在披露醫院財務狀況時,也缺乏對醫院固定資產的具體使用情況的披露,使得固定資產信息的知曉范圍僅僅為“局內人”,大部分員工和外界人員無法及時準確了解固定資產的實用情況,從而缺乏外部監督,滋生更多的固定資產內部控制違規行為。
二、公立醫院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的改革與優化
基于上述公立醫院固定資產內部控制出現的各類問題,公立醫院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革和優化。首先,強化意識,營造良好的內控氛圍;其次,建立固定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暢通信息溝通平臺;再次,加強固定資產風險管理和審計監督;最后,改革和優化預算、采購和日常管理等業務流程。
(一)強化意識,營造良好的內控氛圍
公立醫院上到領導班子,下到普通職工,都應該強化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的意識,認識到醫院固定資產的重要性及其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充分介入固定資產的管理,親身參與到與自己相關的固定資產的流程制定過程中,從而優化醫院固定資產的業務流程體系,并提升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的執行效率。
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的內部控制決不能僅限于涉及到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的崗位職工,還應聯同多部門、多崗位,協同做好該項工作。領導人員和經辦人員都要有主人翁意識,達成全面提高固定資產內部控制水平的共識,全面協作,積極主動,自覺維護和提高醫院固定資產的規范性與效益性。
(二)建立固定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暢通信息溝通平臺
公立醫院應該從醫療衛生信息化的角度切入醫院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的信息化,在醫院系統中集成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的子系統,并連接好其他子系統的數據和業務流。固定資產內部控制在信息系統中應包含資產的采購、資產檔案、資產變動、資產信息動態維護、資產處理等幾個方面,并繼續分為不同的細化執行流程,在業務流程中嵌入內部的信息溝通渠道,使得設計到固定資產內部審計的相關人員都能及時地溝通和處理信息流。
(三)加強固定資產風險管理和審計監督
公立醫院大部分還沒有成立獨立的風險管理機構,沒有健全的風險管理機構和人員,那么固定資產的內部控制流程體系就一定不夠完善。所以,為了進一步提高固定資產內部控制水平,醫院最好能夠成立風險管理的機構,將固定資產的內部風險控制的責任歸口到該風險管理機構,其主要任務是在全院范圍內構建完善風險管理機制,強化風險控制意識,提高風險的識別能力。
另外,要健全審計監督機制,才能確保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目標的最終實現,公立醫院要采取多樣化的審計方式,針對性地開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審計動作,并根據結果提供相應審計意見,及時準確地將結果對外公開,并結合本醫院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審計建議。同時,要監督整個整改方案的具體實施過程。
(四)改革和優化預算、采購及日常管理等業務流程
公立醫院要建立一種約束性更強的固定資產預算、采購和日常管理業務流程,編制預算時必須將固定資產納入編制范圍,通過預算流程加強對固定資產的監督和控制。同時,還需要根據固定資產的價值進行分級管理,重新改革和優化固定資產的采購和日常管理業務流程,使得經辦人員和審批人員職權相分離,使得二次審核的實際作用能夠正常發揮,價值越大的固定資產采購和日常管理流程需要增加額外的可行性、合理性與臨床適用性的評估及審批流程。
結語
目前階段,公立醫院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總體水平較低。隨著內部控制浪潮的持續推進,公立醫院作為民生事業的重要責任主體,作為維護和保障百姓健康的責任主體,需要從戰略和業務層面上,對目前固定資產內部控制體系進行徹底梳理和清查,找出問題及其成因所在。然后針對性的進行階段性、局部性,甚至是進行整體性改革和優化。改革和優化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的重要方向是強化內控意識,完善信息系統,加強風險監督,優化業務流程,使得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的內部控制水平適應和促進醫院的整體經營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一濱.Z醫院的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研究[D].貴陽:貴州財經大學,2018.
[2]? 朱榮麗.X醫院固定資產內部控制問題研究[D].蘭州:蘭州財經大學,2018.
[3]? 湯燕.新醫改背景下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問題及對策[J].經濟師,2016,(12):256-257+262.
[4]? 鐘國龍.XJW人民醫院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研究[D].天津:天津商業大學,2014.
[5]? 朱宇,尚高嶺.公立醫院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研究[J].財會通訊,2011,(2):114-116.
[6]? 田詠梅.醫院固定資產管理辦法初探[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2):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