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娜
摘要:在現代多元價值觀影響的時代下,家庭作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單位,不僅孕育國家的建設者,還引領著社會發展的主流風尚。很多具有影響力的傳統家風開始向大學生走進,對美德追求和思政教育的新方法有一定的要求。鑒于此,本文將對家風傳承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探索進行分析。
關鍵詞:家風傳承 ? 大學生 ? 思想政治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從小生活在從嚴教子和勤儉持家的家庭生活中,在任命國家領導人之后嚴于律己,并且已經在全黨推崇家史和講家風的思想,就家風而言,這是社會良好風氣的重要基礎,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前提,有效結合優良家風和思政教育,并對方法進行創新,在實踐當中有效地教學,有助于優良家風的形成。
一、家風傳承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傳承的現狀
(一)思政教育中家風傳承的內容比較單一
對于高校思政教育來說,需要加強理論和實踐之間的結合,這是大學教育工作開展的主要占地。然而高校教育的效果卻并不好。很多大院院校的學生都提出思政教育的理論課非常地單調,甚至是無味,學校組織開展的實踐活動可以說是多余的,還有一些沒有任何價值,主要原因是指其思政教育的選材內容和大學生之間存在很大的距離,再好的家族史不能有效地和思政教育教學之間進行銜接。其實,我國一些高校曾經發起過“訴家史和探家風”的課程活動,這一過程中,大學生對家庭祖輩進行回訪,所接觸的優良家風都是祖輩所流傳的比較寶貴的財富,和馬克思的基礎知識之間結合,單向性教師對于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的灌輸是比較出彩的。我國高校思政教育內容比較單一,在活動的形式化上導致家風傳承難以實現校園傳播。
(二)大學生缺乏家風意識
受到碎片化的信息背景影響,現階段大學生業余生活都已經被手機捆綁,不具備靜心境界,在思政理論知識方面的學習以及探索只是在課堂中“例行公事”而已。很多學生都沒有清楚地認識到優秀家風以及科學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只是。我國某高校任教思政教育的莉莉老師,在課堂中向學生提出問題,是否懂得家史?可以說學生全然不知,在家庭教育當中有非常好的家風以及家史,然而在快速發展的經濟背景下非常地淡薄,高校學校自身沒有認識到重要性,不具備探索精神,因此,可以說現階段高校院校學生對于優良家風氛圍的學習需要進一步加強。
(三)互聯網的價值觀傳播存在層次差異
高校大學生是對思政教育進行系統性接受的主要群體,與此同時,該群體還會接受網絡發展過程中帶來的一些層次差異的價值觀和信息渠道?,F階段,很多自媒體的公眾運營商,例如微信公眾號和抖音以及直播等,對崇尚的金錢主義和“快餐式的網紅模式”進行宣傳,開始質疑主流的家風,還會出現一些抨擊社會的問題。因為不具備統一法律以及道德價值觀指引,導致家風傳承還是在網絡信息化的平臺當中存在,繼而導致高校對于大學生身心健康和三觀塑造工作的開展非常困難。
(四)家風文化傳承畸形
在傳承家風的過程中,精神實質和基本范式都是比較穩定的,然而大學生對于家風文化的取舍比沒有準確的判斷,例如“孝悌”和“誠信”與“謙遜”等,可以從相處方式的友好相處再到利己中心主義都是非常突出的,由“百善孝為 先”再到極致化的個性發展,還有“啃老族”的形成。大學生所處的時期是三觀塑造的主要階段,很容易備受社會非主流的意識影響,進而出現嚴重的拜金主義和個人主義,在此基礎上開始任由變異家風文化融入到思政教育中,使得大學生在家風傳承中出現曲解。家風文化傳承在大學校園當中宣傳以及實踐出現一定的挑戰。
二、家風傳承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應用的方法
家風思想是在家庭成員自身的品德操行和個人修養基礎上形成的,家庭氣質和習性傳承的主要目標,大學生的思政教育主要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觀進行培養,經過不同時期思政教育任務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是現階段大學院校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務,對于教師來說,還需要將良好的家風建設融入到思政教育過程中,使得兩者有效結合,為學生的綜合發展做好基礎保障,從個人立場上著手,注重國家與民族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為社會的發展培養所需人才,傳承良好家風,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一)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優良家風
好的家風傳承和大學院校思政教育內容之間具有高度契合性,同時,還是我國傳統文化當中比較精髓的部分,具有非常好的教育魅力。大學院校當中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比較看重基礎理論直接性灌輸,然而并不重視家風傳承優勢。很難針對大學生開展教育。所以針對這一問題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面進行。第一,大學教師必須有效結合家風傳承和思政教育理論,并對教學內容進行豐富,在家風傳承的過程中,宣揚的美德和教育需要和思政教育當中有關的內容進行結合;第二,在設置學校課程的基礎上,有效結合家風理論和實踐活動,例如積極地引導學生了解家史和走訪活動,讓大學生能夠真正地感受和理解家風的傳承性意義;第三,必須注重高校學生解讀有關家風傳承的主題經典著作,能夠真正感悟家風比較濃厚的文化底蘊。
(二)構建家庭學校的聯合機制,并對家風傳承的環境進行優化
家風的形成是在獨立家庭中進行,將家庭作為基礎以及前提對家風的傳承作用進行充分發揮,就需要構建一個較好的生態環境,因此,不只需要注重家庭環境,同時,還需要結合大學生家風傳承的教育鞏固,與高校之間進行有效結合,建立一個學校和家庭之間的互動性的聯合機制,主要涉及到家庭和學校間以及教師和家長間,還有學校和學生間與家庭和學生間的環節,尤其是學校需要對學校和家庭以及社會資源之間進行有效整個,對網絡和自媒體以及家庭進行充分應用,共同建造一個具有雙向互動性和交換意見的良好平臺,讓雙方能夠使得家風有效傳承。
(三)加強互聯網主流價值觀的有效傳播
互聯網是當今社會對于大學生生活和學習產生重要影響的因素,對于互聯網雙刃劍作用的有效發揮,能夠在主流價值觀的傳播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作用。以往的家風建設中,既包括精華,同時還包括糟粕,因此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對家風傳承進行有效傳播,這和大學生自身的綜合發展產生直接聯系。功利性和過時而嚴苛的一些家訓以及家禮都是已經被時代淘汰之后的,有關管理部門必須在網絡平臺當中不斷加強規范制定和懲罰機制的有效構建,學校在網絡管理方面必須加強相關措施的應用,在技術方面還要有效防范網站平臺的不良思想漏洞,學校領導和教師需要做到統一戰線,主動地對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進行發揚,繼而使得家風傳承的活動有效開展,幫助大學生建立一個全面了解、深入解讀家風建設的 機會。
(四)加強家史、家風的宣傳力度
和諧氛圍的家庭能夠形成的凝聚力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提產并且繼承優良家風傳統,不能從社會大背景中脫離出來,對于社會資源進行整合,并對全民進行調動,幫助大學生建立一個和諧氛圍的文化傳承以及發展環境。這一過程中,政府是社會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必須積極地對其職能進行發揮,宣傳方面,必須選擇具有典型意義的家風建設范例和家庭之間有一個良性互動以及教育;物質支持方面,還要對財政進行合理地規劃,讓人能夠很好地設置宣傳硬件,并且對教育地點和時間進行合理地設置,還要做好教育效果的評估備案,嫩各個引領家風正能量,為大學院校的發展做好基礎保障。
三、結語
綜上所述,家風建設在現階段的發展中難以傳承,對于大學生可以說是遙不可及,是封存在傳統文化當中的一種文化。傳承家風文化不但和家庭延續有關,同時,還和高校思政教育的發展之間有關,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融入傳統文化正能量。因此,全面分析并有效探索家風的豐富內涵以及發展歷史,這是我國民族發展的精神依托。需要通過多種手段將家風傳承應用到大學思政教育中。
參考文獻:
[1]胡克春,遠翠平.“紅船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與路徑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9,(05):13-15.
[2]姚碩.傳統優秀家訓融入青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路徑探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9,(11):117-118+120.
[3]歐巧云,甄凌.紅色經典體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范式創新研究[J].湖南社會科學,2019,(02):155-160.
[4]煙臺職業學院學報2018年(第24卷)總目錄[J].煙臺職業學院學報,2018,(04):93-94.
(作者單位:長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