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國文化發展過程中,文字一直是其最重要的發展符號和特征,是整個歷史發展的重要承載載體。文字的發展是書法發展的基礎,書法源自文字,又是中華文化以及中華精神以及中華歷史的重要體現形式之一。秉承中華文化精髓,將文字與藝術相結合的各朝各代的書法名家,更是歷史文化的重要推動者和傳承者。本文主要結合歷代書法家的書法特征,簡要淺析歷代書法家的書法特征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書法 ? 中學歷史 ? 歷史價值觀 ? 創新 ? 興趣
書法,是文字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隨著歷史以及文化等發展,中國歷史上涌現出一大批杰出的書法名家,他們在書法史乃至整個中國歷史上都留下了極其璀璨的一頁。從篆書、隸書、行書、草書、楷書等發展歷程看,書法始終是在創新中發展,一些著名的書法作品,又是極其重要的是歷史文獻資料,折射當時的社會風土人情。對于中學歷史教學來說,這些書法特征以及書法內容都是鮮明生動的教學素材,反過來說,歷史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了解當時書法家的書寫背景,能夠清晰了解當時的社會動態以及作品創作背景,繼而能夠對書法特征有著較為正確地解析,從而能夠準確抓住這些特征進行模仿和創新,不斷提升自我的書法創作水平。
一、如何結合中學歷史教學對歷代書法家的書法特征進行解析
(一)結合正確的歷史價值觀對歷代書法家的書法特征進行解析
歷史價值觀是對于歷史的價值觀念,歷史價值觀對于中學歷史學習至關重要。歷史的學習,特別是在整個歷史過程的學習,不僅僅是掌握整個歷史事件,了解各個歷史事件帶來的各方面影響,更重要的還是通過歷史學習讓學生樹立正確地歷史價值觀,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說的“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學習歷史,掌握正確地歷史價值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社會理想,更能讓學生從歷史興衰罔替的歷史進程中,明白當今的社會幸福來之不易,能夠幫助他們建立正確地是非觀和價值觀,并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讓他們利用歷史人物的影響力激勵自己。這種價值觀在歷代書法特征中也有一些顯現,也是貫穿整個歷代書法家的創作歷程。以唐朝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為例,顏真卿的楷書書法特征明顯,其正楷是中學生書法學習的重要模板和基礎,書法端正有力,善用中鋒筆法,一般情況下橫畫略細,豎畫以及撇捺等略粗,粗細搭配協調,極富美感,如顏真卿的《自書告身帖》,整個書法力道雄厚有勁,這和他個人行為特征以及當時的社會人情都有極大關系。顏真卿初期生活在開元盛世,是唐朝繼貞觀之治之后又一鼎盛時期,結合開元盛世的歷史背景以及顏真卿的成長史,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顏體的行筆規則,其中蘊含的正直剛勁、追求上進的歷史價值觀,也正是開元盛世文化鼎盛的重要特征體現。因此,結合正確地歷史價值觀對歷史書法家的書法特征進行解析,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書法學習和歷史學習的真正目的,繼而以書法修身立身,樹立正確地人生觀和價值觀,實現自我價值。
(二)結合創新觀念對歷代書法家的書法特征進行解析
書法以及歷史發展都是一個繼承和創新的過程,二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一個歷史事件的背后,同樣也有文化的發展和創新,而文化的發展和創新也為書法發展和創新提供了基礎。自古以來,我國的書法并一直在創新中發展,許多書法名家不僅僅是繼承先輩們的書法精髓,更能從中結合自我特點對書法進行改革和提升,創作屬于自己的寫作風格,且許多書法作品結合歷史事件,成為重要的歷史參考文獻。創新和發展是書法和歷史不變的主題,在春秋戰國時期,由于其書法工具的限制以及紙張的缺乏,書法家數量較少,且由于各個地區、文化的差異,所形成的書法作品也極其有限和稀少??v觀春秋戰國的大篆,由于書寫難以形成規范,因此鮮有較好的書法作品。到了秦朝時期,由于秦國完成了統一,并制定了“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等改革措施,將不規范的大篆變成了統一規范的小篆,不僅規范了文字的書寫方式、文字的特征也基本上規范下來,并誕生了李斯這一書法家,小篆的出現也為其他書法字體奠定了基礎。兩晉南北朝時期,由于書寫工具的發展以及紙張的普及,行書也逐步發展起來,以王羲之為典型的行書代表登上歷史舞臺,《蘭亭序》行若蛟龍的書寫風格及創新發展為草書、楷書等奠定了基礎,并被后人奉為典范。由以上得知,在學習中學歷史以及書法學習過程中,要不斷更新自我創新觀念,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歷史人物以及相關書法家的書法作品,擇其善者而學之。
二、歷代書法家的書法特征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一)要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結合歷代書法家的書法特征開展中學歷史教學
無論是對中學歷史教學還是書法教學來說,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結合歷代書法家的書法特征開展中學歷史教學,是其教學的關鍵。在開展教學過程中,將不同類型的學生,如可以按照興趣愛好、性格、書寫習慣等,有針對性地進行分組,讓他們通過歷史教材、網絡檢索、書法臨摹以及書法創作要點等進行解析和學習,然后掌握書法教學的要點,并將其結合歷史人物背景對中學歷史進行解析,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從被動學到我要學,逐步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同時也有助于加深他們的記憶,讓他們覺得學習書法和歷史都是一件有趣的事兒,繼而提升了他們的核心素養,促進他們成長。
(二)結合作品創作背景和書寫特征開展中學歷史教學
書法作品是典型的歷史教學素材,結合作品創作和書法特征開展中學歷史教學,可以將書法教學和歷史教學有機結合,既可以提升學生的書法水平,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成績,二者相輔相成,促使學生不斷成長和進步。如在將唐朝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的少年、中年和老年的作品進行比較,特別是《顏氏家廟碑》以及《祭侄文稿》,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作品,充分體現了顏真卿深厚的書法功底。前者作為正楷的典型代表之作,其“顏體”的典型特征,骨力遒勁有力,筆畫粗細有致,篇章氣勢恢宏,這篇作品既是學生常臨摹學習的作品,同時也是顏真卿晚年作品的經典,暗含著盛唐之時的氣韻以及顏真卿個人高尚的風格,而《祭侄文稿》則與《顏氏家廟碑》的書法風格、特征不同,是行書中的典型作品。其創作背景與唐朝的“安史之亂”相關,其作品情如潮涌,氣勢磅礴,行云流水,一氣呵成,結合“安史之亂”的歷史背景以及作品的創作背景,對書法特征可以有著更加清晰地解析,好的作品除了扎實的基礎外,與情感的流露等也是極其相關。這兩種作品風格也是針對不同類型學生學習書法,學習中學歷史的典型作品,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愛好、興趣、特征等針對性地結合歷代書法家的書法特征進行中學歷史的學習,如結合《祭侄文稿》了解“安史之亂”,從安史之亂解析唐朝由盛轉衰的內因,繼而加深對中國歷史的認同感,對中國文化的理解等。
總之,歷代書法家的書法特征在中學歷史教學是極其豐富生動的歷史史料和歷史素材,在具體的教學應用中,還要結合正確地歷史價值觀和創新觀念對作品以及歷史事件進行解析,同時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制定針對性地培養方案,結合歷史背景、書法創作背景將書法與歷史教學相結合,興趣愛好與歷史科目相結合,發揮二者積極的效能,不斷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愛上書法,愛上歷史!
參考文獻:
[1]萬方.中國歷代書法家——顏真卿[J].書屋,2005,(02):1.
[2]黃煒.筆體方正茂密 筆畫橫輕豎重 筆力雄強圓厚 顏真卿 創“顏體”名占中國古代“楷書四大家”之一[J].中國地名,2014,(08).
[3]許宏泉.中國歷代書法家——王羲之[J].書屋,2005,(01):1.
(作者簡介:肖釧,西藏民族大學附屬中學,高中書法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