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朝霞
摘 要:為了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我國農業部門制定了新的種植業工作要點。積極響應農業部的政策號召,結合地區的實際發展現狀,制定科學可行的農業生產發展策略是各地農業部門及單位工作的重要內容。本文圍繞小雜糧種植技術的議題進行了探討,概述了下雜糧生產現狀,分析了當前小雜糧種植中的問題,提出了小雜糧種植技術,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農業種植;小雜糧;發展現狀;發展策略
一、引言
據統計,2018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3158億斤,其中高質量的綠色農產品占比顯著提升。在糧食種植業的大好形勢下,結合地區實際狀況,加快探索糧食生產技術和發展策略不僅是加快實現農村地區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跟上國家農業發展步伐的有力體現。
二、小雜糧種植現狀
在農業種植中,小雜糧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因小雜糧包含了多種糧食豆類作為,如蕎麥、小米、綠豆、高粱、紅豆等,因此用途廣泛,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不僅能作為日常食物,而且還可以作為醫藥、保健、日化品等行業生產原料,具有越來越高的經濟價值。小雜糧的種植歷史久遠,耕作方式相對傳統,在我國的很多地區被廣泛種植,隨著農業種植技術的不斷發展,農業機械設備的日益先進化,小雜糧的品種越來越多,種植產量和質量也比過去有了很大的提升。而網絡技術的普及應用使小雜糧的銷售渠道增多,小雜糧不再局限于地區自產自銷,而是作為農村地區的特色產業,被打造成農業生產加工品牌,成為遠銷國內外市場的農產品。農村地區工業化落后,人口數量少,憑借自然態、無污染的優勢,小雜糧產品受到市場消費者越來越多的喜愛。
三、小雜糧種植存在的問題及出路
小雜糧種植過程中存在很多的限制,需要阻礙其發展的問題進行梳理,以更好地研究制定科學有效的策略。典型的問題包括以下幾點:一是在農業技術和生物技術的發展支持下,小雜糧的品種也不再單一,優質純正且高產的小雜糧品種變得十分缺乏,雖然在農村地區很多農戶仍舊通過自己留種的方式進行種植,但是這種零散的種植方式不能確保優質的小雜糧品種獲得更高效的傳播和推廣。一旦遇到小產年,自然品種采用率更加降低。二是農民缺乏科學高效的種植技術經驗,采用的種植方式陳舊,栽培方式粗放,病蟲害防治技術手段單一,農藥施用量過大,導致小雜糧種植產量和質量都難以得到提升。三是農戶分散式的種植管理方式導致小雜糧種植的技術水平難以統一,不能有效實現小雜糧種植的規范化和標準化,就更不用說達到小雜糧種植產業化的目標了。四是農民的基礎文化功底整體薄弱,受教育水平低,在接受農業種植新技術和新設備方面思想觀念陳舊,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開展起來較為困難。五是小雜糧后期加工技術水平低,導致小雜糧附加值低,缺乏科學有效的品牌規劃和營銷策略,導致小雜糧種植和加工獲得的經濟效益不高。而對農民種植戶來說,經濟效益低就難以激發農戶的種植熱情和技術學習積極性,導致農村地區小雜糧生產發展緩慢,難以走成正向積極的發展路徑。
針對上述小雜糧種植發展現狀,可通過以下的途徑來進行問題的解決。
首先,從小雜糧優質品種的選育和推廣入手,通過加快小雜糧高產優質品種的精選、培育,再到小范圍種植示范,最后推廣到更大范圍。地方政府及農業部門應以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優質小雜糧品種的選育和推廣,通過優質品種種植示范基地或試驗田的形式,實現以點帶面的發展目標。
其次,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應結合地區小雜糧種植發展的技術現狀,制定科學的技術推廣工作方案和工作策略,為農民種植戶提供而各種先進適宜的豐產種植技術。技術推廣一方面要充分考慮到當地小雜糧生產種植的地理自然條件,盡可能采用具有更高性價比的技術和設施,減少農民種植戶的種植資金投入,使農民們能夠用得起。另一方面要考慮到當地農民們的文化基礎情況,采用更加通俗易懂,直觀簡便的技術培訓方式,使農民們能夠聽得懂,學得會。通過加強小雜糧種植技術推廣工作,加快提升農民們的農業種植技術和管理水平。
第三,增加小雜糧生產附加值,提高小雜糧營銷水平。市場上的小雜糧品牌日益增多,想要從眾多的小雜糧產品中脫穎而出,就必須突出產品的特色和優勢。為此,對小雜糧后期加工進行深入研究,增加小雜糧生產附加值,實現小雜糧生產加工產業鏈。同時,以品牌化的理念來進行小雜糧生產加工管理,提高生產技術規范性,通過提高小雜糧品牌規劃和營銷水平,使小雜糧在市場中贏得更有利的競爭地位。
四、小雜糧豐產技術
小雜糧的種植管理技術是確保小雜糧高質豐產的基礎保證,因此農業部門和農民種植戶必須不斷夯實小雜糧種植栽培技術。主要抓住以下三點。一是當地農業技術部門應針對當地的地理土壤等自然氣候條件,盡快培育出符合當地生長環境的小雜糧優質高產品種,為農戶們提供安全、可靠的優質種源,保護好小雜糧優質品種,避免良種退化的問題。二是注意小雜糧種植過程中的水肥管理。結合不同類型的小雜糧,對需要的水分條件、土壤條件、肥料條件等進行試驗優化,將試驗田或試驗基地的種植條件和參數作為技術推廣的主要參考,為更大范圍的農民種植戶提供可靠的技術信息,為小雜糧豐產奠定有利條件。三是加強糧食病蟲害管理。盡量采用綜合病蟲害防治技術,避免單一化學用藥方式,減少糧食農藥殘留,降低對環境的危害,提高小雜糧種植質量。
五、結語
農業發展關系到國家興衰存亡,各地區農業部門及工作人員應結合國家農業發展的政策形勢,積極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從農業發展的質量提升方面、農業發展的綠色環保方面、農業種植的特色效益方面,加大研究探索力度,積極促進糧食種植業加快轉型升級,促進地區農業健康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小雜糧安全生產技術指南,趙寶平,齊冰潔,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05.
[2]淺談小雜糧優質豐產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蔣會云,《農民致富之友》,2019(24).
[3]小雜糧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的相關研究,葛明鑫,《種子科技》,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