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仁妹
(福建省漳平職業(yè)中專學校,福建 漳平 364400)
一、如何做好學困生的轉(zhuǎn)變工作是當前中職教育普遍關(guān)注的一個問題。在校學困生,以家庭生活優(yōu)越,雙親離異或喪偶,以及個體經(jīng)商者獨生子女居多。他們不滿足于家庭“小皇帝”的享受,不顧及學校行為規(guī)范的約束,熱衷于尋求某些不良精神刺激。其主要表現(xiàn)是:
(一)違犯課堂紀律,擾亂教學秩序。
他們常以遲到、曠課、早退,或是上課講話、搞小動作、交頭接耳、裝做鬼臉,違犯課堂紀律,老師稍有過于嚴厲的批評,容易產(chǎn)生逆反心理,無理頂撞,影響教學秩序。
(二)貪圖玩樂,相互邀玩請吃。
一方面,他們熱衷于手機,迷戀網(wǎng)絡(luò),利用手機玩游戲或是微信、QQ聊天;利用課余時間及雙休日出入游戲機室邀玩電子游戲,或是參與社會上一些閑散人員的打牌聚賭;另一方面,在課間時候常常躲在廁所或是陰暗角落抽煙,吞云吐霧,或到小賣部互請吃小口,喝飲料,經(jīng)常不具零鈔,記數(shù)賒賬,時間一長,賒賬負債多則上千元,少則幾百元。
(三)模仿怪異,追求時髦。
這些學困生對網(wǎng)路上的人物或影視演員的身著裝束感興趣,但又缺乏分辨美丑能力,往往以庸俗為神奇,以怪誕為時尚,尤其掛項鏈,戴首飾,留長發(fā)、怪發(fā)、染發(fā),穿著打扮追求奇異,在與異性交往中,稱兄道妹,輕浮放浪,甚至偷吃禁果。
(四)江湖義氣,爭強好斗。
在他們之間,江湖義氣十足,有觸及朋友利益或朋友有點委屈,就為之爭執(zhí)不平,無理取鬧,大打出手,擴大事態(tài),釀成群架斗毆。
二、可見學困生的危害不小,一旦小氣候形成,便會成為害群之馬。給學校德育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進行矯正教育,在實踐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長善救失,解決學困生的心理不平衡性。學困生既有落后消極的一面。又有求上進的積極一面。對于他們身上的缺點與錯誤不要一味地加以指責批評,要一分為二地看待他們,相信他們是可以變好的。因此,我們應(yīng)當十分注意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哪怕是在平凡的學習和生活中微小的進步,發(fā)現(xiàn)一次表揚一次,多點人情味,少點火藥性;多點表揚激勵,少點批評指責,喚起他們前進的欲望,增強自信,使學困生心理得到平衡。
(二)真摯的愛,融治師生之間的感情。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常常遇到這種情況,師生感情好,老師的表揚,學生認為是鼓勵;老師的批評,學生認為是關(guān)心愛護。否則,老師的表揚,學生認為是哄人;老師的批評,學生認為是整人。那么聯(lián)系師生之間感情的紐帶是什么呢?筆者認為應(yīng)該是教育者對學生真摯的愛。對于那些經(jīng)常在冷遇中生活的學困生來說,愛的力量顯得更為重要。
(三)要尊重和理解學困生,喚起他們的自尊心和集體榮譽感。自尊心是一種個人需要,受到社會、集體尊重的感情,只有在自尊心得到尊重的基礎(chǔ)上,才能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因此,對學困生更要多從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去關(guān)心和體貼他們。從積極因素入手。對于他們在學習生活中出現(xiàn)的“反復”,如不是嚴重的,不要大驚小怪,橫加指責。最好能循循善誘,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平常一有機會就和學困生接觸,免除師生之間的隔閡。
(四)學生家長要提高教育藝術(shù),積極配合學校進行教育。教師和學生家長都是學生的重要教育者,他們都對社會負有教育學生的責任。在平時的學困生轉(zhuǎn)變工作中,家長擔任了重要角色,認真配合學校,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懂教育的家長,他一定會配合學校,能積極主動地與教師取得聯(lián)系,常了解子女在校的各方面情況,回家后及時教育。在家里,家長本身為自己的孩子做表率,抽時間輔導,督促他們完成家庭作業(yè),讓他們適當參加一些家務(wù)勞動,對孩子既親切,又嚴格要求;當孩子有缺點或在校出現(xiàn)錯誤時,家長就耐心地指出他們的錯處,為什么是錯,有什么危害性,什么才是正確的行為,給孩子樹立一些他們所熟悉的榜樣,決不用體罰手段,不然學生也會出現(xiàn)逆反心理,甚至離家出走,給教育帶來更大的障礙。
(五)要認真貫徹因人施教的原則,對癥下藥。對學困生的轉(zhuǎn)變教育工作必須用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辦法,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學困生的不良行為由于年齡、個性不同,其行為的表現(xiàn)方式也是不同的,教師要在對學困生心理分析的基礎(chǔ)上,摸清心理脈搏,進行對癥下藥,不同學困生采用不同的轉(zhuǎn)化方法,從分析危害著手,教會他們正確處理人際關(guān)系,學會做人道理。制定出轉(zhuǎn)化的不同標準。